APP下载

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研究

2019-02-2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金融机构金融

袁 婷

(徽商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1299)

国家审计署的规划指出,金融审计要以防范风险、推动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金融监督和管理为目标。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对金融审计的新要求,需要创新金融审计制度,以提升金融审计在国家安全审计中的地位。

1.金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审计目标还停留在真实性和规范性上。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除了打击金融犯罪,还需要考虑到金融安全性。但是目前来看金融审计在进行结果公告时一般只是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建议的提出,并监督被审计部门进行整改,而对于被审计部门的金融管理结构和经营效益没有进行客观评价。对于比较重要的法规、制度、社会环境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探究,使审计过程不能揭露金融系统的问题,不能治本。其次,审计对象需要扩展。目前我国的金融审计除了对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加强审计力度,审计重点基本在国有银行上,对证券、保险等的审计力度并不强。近几年虽然加强了对保险和证券公司的审计力度,但是由于起步晚还存在一定盲点。随着社会发展,国际之间交流增加,金融企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在加深,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盲点将严重威胁我国金融业发展。再次,审计内容需要深化。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业务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而金融审计还停留在传统存款、贷款、票据、结算等业务上,对国际业务涉及少,对金融创新领域的业务涉及基本为零。

2.金融审计制度创新内容

2.1 拓宽审计范围

首先,要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随着世界金融业全球化发展,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这些产品在创造高回报率的同时也隐藏了极大的风险。这些产品也给金融审计和监督带来了困难。所以在创新金融审计业务范围时要明确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是目前金融审计监督的基本和重要目标,金融审计的目的是通过防范风险来实现金融创新的平衡。其次,扩大审计对象的范围。金融审计机关要根据金融业的实际发展态势来拓展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可以拓展到货币、资本、保险和信托等市场,同时也可以将外资银行列为审计目标,以使金融审计工作可以关注一些行业性和宏观性的金融风险,以消除审计工作中的盲点,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再次,审计过程要注重业务检查与财务收支检查结合。在金融审计过程中可以加强公司业务经营环节的审计强度,以从环节入手发现公司风险发生率大的环节,保证审计质量。最后,要注重对内部的控制测评。加强金融审计对公司内容制度的控制是金融审计过程一项重要单独内容。

2.2 创新审计组织形式

金融审计过程是以审计目标为导向进行多专业混合小组审计,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和金融产品跨区域跨市场和机构的特征,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金融审计组织形式的改革。首先,在审计前对各专业审计领域进行审计信息的梳理,对数据库和案例进行分析,建立对外共享的接口,建立信息化审计硬件设施。其次,根据审计内容和专题进行审计小组形式的灵活组织,审计小组成员可来自不同领域,以实现审计过程的立体和客观性。最后,建立扁平式审计组织形式,以提高审计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金融审计过程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要构建以国家审计部门为主导的金融审计监督框架,以强化国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指导综合性。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金融审计工作纳入到金融宏观监督体系中,加强金融审计与体系中其他部门的有效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发挥国家审计在审计大环境中的综合性和独立性的优势,以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审计,对公司的工作绩效进行再监督,促进金融机构之间配合,促进各部门之间权力的有效行使。

2.3 扩展审计内容

首先,要加强对金融监管的绩效审计。通过审计过程中对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评价、风险管理评价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来监督金融机构各种政策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提示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和制度管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将金融审计内容中的财务审计转向金融监管绩效审计,将金融机构内部制度控制的评价和对风险管理的评价作为金融审计的主要内容。其次,开展金融监督政策评估。国家金融调控政策是有导向性的,审计部门要将国家导向性的金融调控政策和审计评价作为金融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向,在审计过程中要从评价政策制定科学性和实施效果出发,以发挥政府部门在金融审计和监督管理中的决策参谋作用。金融审计过程中的政策评估可以提示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完善性和有效执行性,并揭露金融机构是否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分析金融监督和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意见。再次,进行金融风险审计调查。要增加审计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通过及时准确的风险识别可以为化解风险提供数据参考,增加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超前能力。要增加对风险的揭露功能。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资产不安全风险、资产流失风险等,审计过程要及时揭露,并密切关注企业资金运行中的变化,指出企业运营过程中这些风险存在可能导致的危害,保证审计过程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要增加企业风险的化解功能。对于金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企业要及时进行整改,特别是对于违规进行贷款的单位要采取强硬的措施坚决回收,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在发现问题后要监督企业进行复核复审制度的建立,通过责任的落实把好放贷关,提高贷款投放的安全性,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3.金融创新制度实现途径

3.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金融审计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基础上在金融安全和宏观调控领域做了一些尝试,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并不明显。原因是现有审计队伍的人员素质问题,审计人员在进行金融审计时不能将金融理论知识和金融审计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所以要加强金融审计人员素质,提高审计人员对金融理论知识和金融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以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解金融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提出建议,使金融审计上升到安全的层面。

3.2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金融审计制度和法规建设可以使审计人员在金融审计过程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审计活动的开展。通过审计人员建设和审计作风的制度建设可以审计人员在金融审计过程中有制度可以遵循,有法律可以依靠,同时这些制度也能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树立审计机关公正、合法的良好形象。金融审计机关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进行金融审计法规的构建,使国家金融审计部门有独立的法律来支撑审计活动,使国家金融审计部门拥有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同的监督管理权限,帮助国家金融审计部门从金融市场角度和国家金融安全角度进行审计工作,在掌握最新金融信息基础上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市场的金融审计监督工作。

3.3 以大数据技术辅助审计工作

大数据应用于金融审计工作中可以有效减少人工进行数据收集的难度,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减少数据统计过程中出现的纰漏,降低金融审计风险提高金融审计质量。大数据技术对金融审计进行辅助后可以强化金融审计工作过程中对大型数据的审计功能,审计人员通过条件查找就可以发现重点和线索,降低了数据审计风险。在金融审计工作中,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和存储功能可以将相关法规和资料进行存储,易于审计人员携带的调阅,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各省级目前建立了审计数据库,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审计工作平台通过软件进行运行,实现了数据实时下载、测试和生成报告功能的有效运用,使金融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使金融审计工作从静态转向动态,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总之,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有效的科学的金融审计可以发挥审计作用,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成本,进行资源的高效配置,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随着金融业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速,需要在审计内容、形式和范围上进行金融审计创新,通过审计制度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利用现代 化进行审计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等来实现金融审计的创新,促进金融审计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金融机构金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