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2019-02-21朱志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违约金借贷高校学生

朱志伟 张 盼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其中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更是加大了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而其中校园借贷平台由于高校学生消费需求的增长更是应运而生,校园贷在各大高校拥有不少客户,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作用明显。

校园贷通常以利息低、分期还款等特点吸引高校学生借贷,然而由于经营的不规范,存在信息不透明,手续费用繁杂,甚至欺诈行为等问题,造成了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裸贷”、“高利贷”等违法事件,这是校园贷行业的现状。

1.校园贷中存在的风险

1.1 平台非法经营

校园贷以网络为窗口面向广大高校学生,以低利息、分期还款等明显优于其他金融借贷方式的特点吸引借贷者,但存在诸多“隐形费用”。通过调查研究,网上一些不良的校园贷为实现高收益运营,实际上将部分利息换上手续费的包装,借贷者无形中以高利息向其借贷,而这些费用的包装极为“精巧”,急需资金的学生通常由于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难以准确计算,最终向其贷款。

此外,“违约金”也成为校园贷追求高额利益的手段。通常情况下设置违约金主要是为了处罚违约的一方,而对被违约者进行相应的补偿,主要功能侧重于后者。但是校园贷所设违约金一般金额较高,在已收取高利息的情况下对违约者进行高违约金的处罚已违背违约金补偿为主的原则,且经过一定违约时间后,违约金呈翻倍增长的趋势。一般而言,违约金约为借款到期后未还款金额的百分之一,但不少校园贷平台违约金竟高达百分之八。

“隐形费用”与“违约金”使校园贷轻松获得巨额收益,而这笔费用的买单者为未有固定收益的高校学生,学生未能支付这些巨额费用,其背后的风险更为巨大。

1.2 个人信息泄露

面对校园贷的高额收益,不少高校学生也参与其中,成为校园贷的校园代理人,校园代理人能轻松凭借学生的身份以及社交关系得到学生真实个人信息。更有甚者,利用他人真实个人信息向校园贷贷取资金,通常到了限期未还贷款,校园贷催收时,有的人才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用,并莫名背负巨额贷款。

除此之外,当学生无力偿还所欠高额贷款,校园贷通常会以暴露个人信息等手段威逼学生加以偿还,使学生的个人信息暴露于网络当中,大大增加了学生所存在的风险。

1.3 危害人身安全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内,并未真正进入社会,没有固定收入来源,通常依靠家人的支助,因此偿还高额欠贷的能力极低,从而也增加了缴纳高额违约金的风险。学生一旦未能如约结清贷款,校园贷便以各种手段相逼。

在催收欠款时,校园贷深谙学生对学业及名誉的重视,通常不会采用法律手段,而是借欠贷者的学业,名誉等相逼,如频繁电话短信骚扰,通过言语恐吓,如“再不还钱就去学院告诉老师”,“告诉你爸妈”等,更有甚者,在网上发帖散布毁坏欠贷者声誉的帖子,部分欠贷者作为学生,未经社会历练,抗压能力较弱,可能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因此失去生命的人也是有的。

除了毁坏声誉之外,暴力征收欠款也是校园贷常用的方式,通常对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拳脚相加,对其身心造成严重伤害。“裸贷”是目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所谓的“裸贷”,就是女大学生手持能证明自身身份的材料,通常来说为身份证,拍摄裸体照片来借取金钱,如果未能如约还款,催债者便将照片发送给学生父母,或者公布于网络。更甚者,借此威胁女大学生从事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这已严重触犯了法律,将道德问题上升到了法律的问题。在伤害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败坏社会风气。

2.校园贷的风险防范

校园贷存在诸多风险,为了保护高校学生的人生安全,便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也为打击由此产生的犯罪行为,加强针对校园贷的风险防范显得尤为必要。校园贷涉及到金融、教育等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多方合作,加以防范。

2.1 平台自律监管

借贷作为一种金融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借贷平台应告知借贷者相应的潜在风险,让借贷者对自己的借贷行为进行判断。学生通过风险判断确认借贷时,平台应及时审核,参考学生的借贷金额,还贷能力等来决定是否通过,对于不符合借贷条件者应驳回其借贷请求,不予借贷。而在审核的过程中应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可通过私下走访等形式进行调查,真实评估学生还贷能力。

借贷平台的运作需要更加规范化,可以互相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可以及时察觉学生“以贷还贷”或者“一人多贷”等行为,从源头管控借贷风险。此外,借贷平台可以定期评估学生的还贷能力,当评估其不再具备还贷能力时,及时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还款期限再予以催款。以上多种方式都能有效规范校园贷平台,从源头防范风险。

2.2 政府法律监督

由校园贷而产生的 “裸贷”,“以肉偿贷” 成为时下社会议论的焦点,早已超出道德约束的范围,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予以监管。

校园贷作为金融与网络融合产生的新事物,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伴随着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政府需加强监督并适时引导,促进其行业规范,如在贷款额度,还款能力,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而针对危害学生安全的行为,公安机关应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公安机关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可进校宣传网络安全问题,对校园贷潜在的犯罪风险适时传递给学生。

针对校园贷平台的犯罪分子,由于其犯罪之后通常会隐匿一段时间,风头过后继续进行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可据此构建犯罪者数据库,并将相关犯罪者信息公布于学生,提醒学生加以防范。

2.3 个人理性借贷

我们通常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虽然大学生已经有一些处理事情的能力,但是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安全意识较缺乏,心思较单纯,所以面对校园贷犯罪事件缺乏相应的处理能力,而学生作为直接参与者,是可以从源头规避校园贷的风险的。

社会发展迅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的消费也日渐多元化,但因其没有固定收入,缺乏相应的还款能力,所以极易被卷入校园贷犯罪的漩涡。但高校学生能正视自身消费能力,理性借贷,便能有效避免危险的发生。

2.4 学校系统教育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从课堂出发,普及关于校园贷的相关知识,提醒学生校园贷的潜在风险,让学生对校园贷有正确的认识。

学校应多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做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社会活动加以监管和引导。虽然校园贷是学生的私事,但是如果学校转变监管理念,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关心学生,是可以及时发现并且避免危险发生的。

3.校园贷的教育引导

校园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其存在有其合理性,虽然有诸多的风险并存,但是面对风险其中的教育引导机制同样值得我们深思。面对校园贷潜在的风险,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形形色色的新鲜事物容易引起高校学生的消费欲望,但消费是与个人能力挂钩的,过度消费等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应当被摒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度消费,需要教育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一味追求享受,不盲目攀比,如果真的需要钱,可以通过向父母亲戚或者同学借,避开不了解的校园贷平台。学校可定期举办关于理性消费的活动,对学生加以引导。

其次,增强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十分有必要,大学作为象牙塔,为高校学子挡避了不少危险,但是危险无处不在,作为高校学子,即将踏入社会的成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是必修课。校园贷是双刃剑,用好了可以缓解缺钱的燃眉之急,但如果超出个人能力的借贷,或者不正规的校园借贷的风险无疑是恐怖的。

最后,学习金融知识。社会在发展,不断地向前进步,金融知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用的。金融行业的触手不断向外伸展,我们对于金钱的管理也不仅仅限于银行储蓄了,学习基础金融知识除了便于日常理财,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识别各种金融骗局,保护财产安全以及自身的人身安全。

4.结语

校园贷作为金融与网络结合的产物,其发展规范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其中隐藏着诸多的风险,对高校学生群体危害甚大。政府、借贷平台、高校以及学生都应该对校园贷的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对风险作出预判,从不同的方面防范风险。高校学子更应在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下,合理借贷。学习必要的金融知识有利于识别其中潜在的风险,增强个人风险防范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

违约金借贷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违约金约定过高,还能反悔么?
《合同法》中违约金的性质与职能探究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