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平平衡原理谈新的猪病
2019-02-21郑宝亮乔宏兴李华玮李文刚边传周
郑宝亮,乔宏兴,李华玮,李文刚,边传周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动物医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1)
天平的平衡如果被打破了,结果就是一方降低,另一方升高。如果把这种此消彼长的平衡原理用于养猪行业,那就是猪的体质和免疫力降低了,则病原体的致病力就相对增强,本来体内外不会导致发病的病原,就可能引起发病了,这种原理我们也常常称作条件性致病。2018年下半年,笔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访学,所在的实验室2017年在世界上首次报道并命名了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 PCV3)病毒,并报道了这种病毒对猪的致病性[1]。这种在致病症状和病理变化上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病毒非常相近的新型病毒,自从在我国被首次鉴定报道之后[2],2017年当年就有多篇调查和鉴定文章报道见刊[3-6]。笔者后期合作研究的项目涉及到了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 MRV):一种与轮状病毒毒力类似,已经在我国猪群里被分离和刊发报道[7],很可能成为我国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又一个新病原。本文通过讨论猪场养殖过程中猪自身抗病力的维护与保持,与不断出现的新的猪病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养猪业的快速恢复与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1 近年来新发猪病的发生情况
2018年8月,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入侵我国,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和伤害。在许多国家,ASF不是一种新病,但是对于我国养猪业来说却是外来的新病。回顾老的传统烈性猪病如猪瘟( Clasical Swine Fever, CSF)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PR),已经在疫苗和猪体自身免疫力的压迫下向温和发病或隐性感染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可以预想,随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尽快地研制生产出有效的ASF疫苗,ASF也会同CSF和PR一样,在我国猪群中逐渐地向温和发病或隐性感染方向发展。
对于本身并非是烈性致病的外来病毒性疾病,如PCV2和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刚侵入我国时,是比较凶猛的。但是它们很快就变成了对猪群温和致病或者隐性感染,除非病毒自身在某个阶段发生变异或者重组,从而导致高致病毒株的产生。回顾一下PRRS和PCV2侵入我国,成为猪群中新发生疫病,又变成猪群中常在病原的历程:PRRS病例1996年在我国首次被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郭宝清等鉴定到[8],之后归于沉寂;后来由于发生变异,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Highly Pathogenic PRRS, HP-PRRS),2006年开始与众多病原联合,导致了席卷我国大江南北的猪高热病,又称为猪无名高热;现在又归于温和致病或者隐性感染。如果不是病毒变异出现HP-PRRS,也许PRRS就一直会是现在这样的温和致病或者隐性感染,除非混合感染其他病原,否则不会单独导致严重的病症。PCV2于2000年在我国由郎洪武等首次检测到并予以报道[9],自从它进入我国,就始终作为一种伤害猪免疫系统的温和性疾病,单独发作很少导致严重的病症和猪场重大损失。这两种病进入我国之后,除了PRRS由于发生变异,混合着众多其他病原造成一次高热病流行之外,现在的PRRS和PCV2已经在我国大面积的扩散,成为了猪场里的常在毒株。同样毒力的毒株,在某些猪场可导致发病和重大经济损失,而在另一些猪场则呈隐性感染,没有导致发病和猪场重大损失。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2 现场实践中几个天平平衡原理事例
四年前,一个女学生因为实习表现优异,毕业后被高薪留在养猪场并破格担任母猪产房的负责人。她饲养的母猪体质、奶水、产子数及成活率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实习学生和场内的饲养人员。通过交流,发现她也没有什么过人的诀窍,仅仅是因为爱岗敬业和责任心强。她说她看见猪圈里干干净净,看见自己负责的母猪和仔猪吃好喝好睡好,每天都很开心。由于她知书识礼又勤学好问,老饲养员们也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好经验传授给她。这个案例中,女学生与其他人员负责的母猪是纯粹的平行饲养,她与其他人饲养的母猪代次、饲料饮水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均一致,疫苗使用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就是她比别人多了份责任心和对岗位的爱,所以在所有饲养条件都平行的情况下,她管理的母猪体质好、身体壮。猪的体质和产房疾病问题就像天平两边的托盘一样,进行着此消彼长的变化,体质和抗病力提高了,出问题的概率就降低了。
湖北省的一位国内知名猪病专家,讲课时提到部分养猪场验证过的一个现象:国外某公司生产的一种在我国销量比较好的伪狂犬弱毒疫苗,一些养猪场的小猪使用后出现发病情况,即不注射不拉稀,注射这个伪狂犬疫苗后却出现了病毒性拉稀。笔者前几年接触的个别养猪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而且越是个体养殖户或者中小型养猪场,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越高。于是这便成为了一些人呼吁使用国内伪狂犬弱毒苗的噱头。我们都知道,一株病毒的毒力越强,其免疫原性也就越好,弱毒活疫苗也是如此。国外某公司生产的这款弱毒苗,相对毒力要强于其他的疫苗毒,才出现了以上现象。所谓弱毒疫苗,是相对于正常健康体质而言的,如果母猪体质和奶水不过关,生产的小猪体质就会比较弱,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的弱毒苗,就可能会条件性地导致发病了。
十多年前,HP-PRRS在我国大流行期间,国内刚分离出HP-PRRS病毒,国内某研究所的实验室做HP-PRRS的发病模型实验。最初,研究人员对实验猪只“太友好”,不但实验猪舍环境条件优良,而且研究生们还经常给实验猪带些好吃的零食、水果等,结果膘肥体壮的实验猪在被HP-PRRS攻毒后,没有出现任何发病症状,即使不断增加攻毒剂量,猪只也仅仅是表现一两天的一过性体温升高,根本没有出现高热症状。直到后来在课题负责人的提醒下,课题组将实验猪饲养管理条件变得“恶劣”,并对猪只适当“虐待”,在接近多数养殖场猪只的实际生活条件一段时间后,终于出现了攻毒发病现象。此案例显示,即使现场受到HP-PRRS侵袭,饲养管理条件优良的实验猪只也呈现出了非致病性,只有在饲养管理条件变恶劣了,HP-PRRS毒株才使实验猪只呈现低致病性发病。
3 我国养猪场养殖生产中的条件性致病情况
当我们把每天应该有足够运动量、自由溜达生活、掘土寻觅杂食的猪,圈进水泥地面的圈舍里饲养的时候,已经人为地使现代猪的体质不如其祖先强壮了。原来猪场里常在的、很少发病或不发病的传染病原,现在经常引起发病了。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饲料来源过于单一、猪群生活条件越来越恶劣,再加之注射和其他惊吓等应激因素接连不断,导致猪群的体质和抗病力一代代下降,必然使得众多条件性致病的病原源源不断、推陈出新。
在细菌性猪病中,有很多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菌株都是条件性致病的,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又是猪肠道里的主要菌群成员。如果母猪体质好、奶水好,小猪吃了足够的高质量母乳,其体质和免疫力就好,除个别严重致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菌株外,条件性致病的大量菌株都不会引起发病。但是,如果饲养管理条件差,母猪体质和奶水有问题,小猪吃不足奶,或者吃了质量低乃至含病原菌的母乳,小猪的体质和免疫力就会出问题,体内外条件性致病性菌株就会导致小猪发病,而且随着小猪体质的进一步下降,将会有一个个的条件性致病菌使小猪陆续发病。
猪病毒性疾病和猪细菌性疾病的情况基本相同。PRRS和PCV2刚开始在我国爆发时,由于猪体内无抗体,其对猪的致病力很强。随着这些病毒在我国大面积扩散,成为了猪场里的常在毒株,各个猪群在这种疫源地里可以不断接触病毒,体内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抗体。从物种自身演化的趋势来看,任何一种病毒在没有重组的前提下,都应该是趋向于自身毒力逐步下降和与感染宿主持续共存,从而使自身物种得到长久延续。所以,我国现实的情况是,猪温和性CSF、温和性的PR、PCV2和PRRS等,已经成为了养殖场里面常在的条件性致病毒株,虽然他们仍然威胁和伤害着养猪业,但是否导致典型的疾病过程与严重损害,取决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条件,取决于在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猪群的体质和自身抗病力的高低。
4 结语
笔者在美国实验室访学初期合作的项目是PCV3,后期又合作研究了MRV。在合作导师的领导下,我们将其它动物体内分离到的一株MRV进行了小猪攻毒试验,并且进行了有关感染小猪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在体内复制以及排毒方面的研究(文章和数据正在整理中)。根据相关实验结果和数据初步分析,该MRV及报道中的PCV3都偏于对猪的温和性致病。联想到我国养猪场中一些覆盖率极高的病毒性病原,除了如温和性CSF、温和性PRV之外,像PCV2和PRRS等外来猪病或者新发猪病,它们也是近些年来才入侵我国并扩散开来。这些新发和新入侵的猪病病原,已经成为了许多猪场猪群内的常在毒株。如果猪场内猪群健康状况良好,它们当中的多数乃至全部病原均为隐性或潜伏共存性感染,一旦猪群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则有可能变成显性感染。
猪病与猪体抵抗力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天平平衡现象。笔者建议养猪场从业者能够重视猪只营养,加强精细化饲养管理,开展中草药提高免疫等方面的工作,竭尽各种合理方法提高所饲猪群的体质和自身抵抗力,从而减少乃至杜绝不断出现的条件性致病的新发猪病,让我国从养猪数量大国转变成数量和质量双高的养猪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