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研究

2019-02-21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伯 灵

(沈阳工程学院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11013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传播媒介正在由纸媒向电子媒介和互联网媒介转化,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期刊、网络、手机、数据库、微信公众号等成为阅读终端,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走多媒体融合之路才能实现期刊的转型和良性发展。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的意义在于迎合读者阅读习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期刊自身实力,推动期刊履行社会责任[1]。

一、学术期刊与媒体融合的必然性

新媒体时代学术传播是基于数字化的信息,特别是日益普及的数字化出版为学术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信息量、更多元的表现形式,成为学术期刊未来出版的趋势[2]。学术期刊要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丰富传播形式,加快科技成果传播速度,履行学术阵地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1.读者阅读习惯发生变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促使新媒体的不断诞生,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读者需求。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是依赖互联网,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习惯,读者已经渐渐从整篇阅读转为碎片化、即时性、专题化阅读。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已达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其中手机网民为8.17 亿,上网比例为98.6%。越来越多手机族、低头族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从传统的书籍、期刊、杂志等纸媒获取信息的比例正逐年下降。

2.出版形式单一

目前,学术期刊仍然采用传统的传播形式,出版周期长,多为纸质出版,缺乏与读者、作者的沟通。尽管很多期刊建立自己的网站,但只是把纸质的内容传到网页上,读者还不能点击相关释义的链接以及生动的动画演示等。大多数的期刊依然是沿用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编稿等出版流程,作者、编辑、读者很少有机会交流沟通。这种单向的传播方式很难在作者、读者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作者不清楚期刊对稿件的要求,也不知道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编辑也是被动地、机械地编辑投来的稿件,基本是来什么编什么,不能有的放矢地统筹编发。读者作为终端,更是被动地接受,基本很难与作者和编辑进行沟通。另外,因为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周期长、版面有限,经常导致优质稿件流失,不能在第一时间发表。因此,学术期刊要丰富出版形式,加强媒体融合,推动数字化出版进程,让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及时、快速地传播出去,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3.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学术期刊作为主流学术媒体一直是最先进科技成果发布的主要平台,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内容权威、编排严谨、拥有众多忠实读者是学术期刊最大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应该发挥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结合新媒体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快速、准确地传播到读者手中,加快科技转化的速度和效率。加速媒体融合,发挥权威媒体的科技引领作用,这不仅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更是学术传播阵地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二、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学术期刊都在尝试进行媒体融合,学术期刊因其规模小、实力弱、人员结构等因素,使得融合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数字化进程缓慢。虽然很多学术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自媒体平台,但大都是纸质内容的重复,并且依然沿用传统的盈利模式。

1.期刊实力弱,数字化流于形式

目前,国内学术期刊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整体处于分散状态。尽管有一些知名的品牌期刊,但是大多数期刊发行量小,人员少,整体实力较弱。期刊要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搭建网站、建立数据库、招聘专业人才等,这都给期刊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各个学术期刊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很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但只是简单的刊网互动,并非真正的数字化出版。肖加元等人对266 家学术期刊的调查显示,许多期刊的网站和社交平台只是纸质期刊的翻版,刊发的内容没有进行二次加工和创新,出版流程也停留在无纸化办公的阶段。新建媒体微信、微博等更新迟缓,页面简单、单一,内容多为纸质版的复制,缺少互动,新媒体音频、视频等优势没有充分利用。

2.缺少掌握媒体融合技术的编辑人员

学术期刊与媒体融合不仅是需要转变办刊模式和投入资金,更是对编辑人员综合能力的考验。现有的期刊编辑多是某一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或是从事文字加工的文字编辑,擅长传统的编辑业务流程,但是大多不能熟练运用新的媒体技术。有些编辑对于媒体融合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接受,缺乏学习新技术的主动性,有些掌握媒体技术的人员又不具备扎实的编辑经验和能力。目前,各家期刊普遍缺少既能熟练运用新技术又具有良好编辑业务能力的复合型编辑,这将会严重影响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进程。

3.学术期刊的主导地位缺失

长期以来,传统学术期刊都是由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等学术机构主办,拥有合法公开刊号,积累了丰富的作者资源,被学术评价体系承认,所以一直占据主流学术传播地位。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接受的方式,为读者搭建了信息共享的平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信息。另外,国家没有大型公共的数据平台,期刊社因规模小、实力弱、资金短缺,多是选择与民营数据库合作。如知网、万方等平台收录了大多数学术期刊,“数据库不仅对所有入库期刊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拆解,而且导致学术传播的中心从期刊转移到了论文。”[3]读者按照主题搜索论文,不能完整阅读期刊,也就无法体会期刊的鲜明个性、特色栏目和学术水平。一向以学术权威为优势的学术期刊,被数据平台分割成一个个论文片段,湮没在众多的数据海洋中,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和主导地位慢慢瓦解。各个期刊单位只是内容的提供者,无法参与平台建设和风格规划。

4.盈利手段传统、单一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整体盈利能力不强,仍然以传统的订阅、发行和刊登广告为主,与国外出版机构和期刊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多数期刊都选择与大型数据库合作,把内容转让给平台,获得一定的费用。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平台检索相关论文,并按照下载次数支付费用给平台。这个过程中,期刊只是作为纸质内容的提供者,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出版融合,没有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盈利。学术期刊要想在数字化出版转型中更好地生存,必须要不断丰富盈利手段、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为媒体融合提供经济支撑。

三、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思路

学术期刊要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潮流,转变经营理念,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突破自身软件硬件的不足,积极寻求纸媒和网络、纸媒和自媒体的融合之路,开拓学术信息的传播渠道,加快学术信息的传播速度,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1.树立媒体融合的经营理念

缺乏市场意识、数字化经营理念落后是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很多学术期刊还停留在过去的办刊理念上,思维相对保守,不太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市场化程度不高。学术期刊要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接收、吸纳新媒体信息和技术,应用于出版的各个流程,提高出版效率,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优质内容永远是期刊的第一要务,坚守高质量标准,关注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明确自身特色和定位。树立市场意识,打破单一的盈利模式,通过与数字平台合作,在自媒体发布广告等探索数字化盈利模式。树立合作意识,联合同地域、同领域的学术期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长期的集群式发展关系。

2.利用新平台、新技术,优化出版流程

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形式单一、程序繁琐、周期长,在数字化背景下,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提高出版效率,将学术成果尽快地传播出去。一是开发自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建网站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文献浏览、关键词检索、在线出版、科技热点介绍、线上线下活动等服务,传递最新最快的资讯。二是依托数字化出版平台。与专业出版平台合作,将编辑、校对、印刷、发行、宣传等工作交给平台,期刊只专注于内容的筛选,这样可以优化出版流程,提高出版效率。国外著名学术出版社爱思维尔(Elsevier)已经搭起了从作者投稿到论文发表传播的网络化数字出版采编平台,使期刊的编辑出版与内容服务形成一条完整的标准化出版产业链[4]。

3.提升服务意识,加强互动

读者和学术期刊的关系就是水和鱼的关系,读者的数量和关注程度决定期刊的价值。在融媒体时代,读者获得资讯的方式多样且便捷,在纷繁的资讯海洋中如何将内容准确、及时地传播到目标读者手中是期刊必须解决的问题。提升服务意识,将读者上升为用户,以用户需求引领编辑工作,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内容。建立用户思维模式,不仅提供内容产品,还应加强与用户互动,提供线上线下的售后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建立用户数据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与用户交流互动,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传播科技前沿信息,组织线下活动。学术期刊只有深入挖掘用户的特点和个性需求,根据不同群体定制差异化的内容,才能将期刊的传播效率扩大到最大。

4.提高编辑综合能力

无论是在纸媒时代,还是现在的新媒体时代,编辑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保证期刊质量的关键。打造一支拥有创新意识、专业素养和新媒体技术的编辑团队,对于学术期刊在数字化大潮中屹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编辑的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和出版领域,还应掌握互联网传播技术,探索媒体融合模式,创新编辑手段,加强与读者交流互动,将期刊内容以更丰富的形式传播出去。出版单位也要紧密关注出版动态,为编辑搭建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使编辑能够及时了解先进的出版资讯和编辑技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促进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

四、结 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带来了巨大冲击,出版形态、阅读方式、发行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体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术期刊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探索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提高出版效率,扩大学术影响力。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