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现状及建议

2019-02-21徐晓梅

乡村科技 2019年29期
关键词:森林草原保护区火灾

徐晓梅 明 杰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 汶川 623006)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重点项目,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和森林资源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区域内森林覆盖面积达57%,植被覆盖率高达98%,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地和保护区。因此,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问题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相关工作人员应认识防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分析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盆地西侧,森林和草地的总体面积较大,且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给相关的防火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总体上,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防火区域位于巴朗山一带。该区域内每年防火关键期的自然气候条件不佳,会出现少雨、多风天气,并且林区气候干燥闷热,空气湿度较低,一旦出现火灾险情,火势会随风迅速蔓延,加大了森林火灾的防控与治理难度。此外,区域内多年未发生火灾、可燃物积累较多,发生火患的潜在风险较大。保护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无形中增加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该区域内防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强化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视程度。

1.2 存在的问题

1.2.1 防火意识薄弱。鉴于保护区内长期以来未发生严重的森林草原火险灾害,相关领导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对保护区内的安全防火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安全防火意识淡薄。同时,区域内的安全防火宣传工作存在不全面问题,对相关的森林防火安全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不到位。传统发传单、拉条幅的宣传方法与当今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轨,使得游客和过往行人的防火安全关注度不够,是区域内防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2 业务技能较差。卧龙自然保护区虽然已经成立了防火安全小组和专业的扑救队伍,但是队伍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相对较弱,未能经过实战演练,部分人员的安全防火知识和技能只存在于理论层面。防火队伍的业务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的开展效果,一旦发生风险隐患,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同时,针对保护区的防火工作而言,相关部门缺乏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得防火人员的业务技能落后,影响实际的防火效果。

1.2.3 防火设备落后。防火设备在森林草原火灾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先进的防火技术和应用设施可增加防火人员的火灾抑制能力,对控制森林火险具有深远影响。然而,保护区内的防火设备和灭火设施不够完善,对先进的消防水车、卫星电话、水泵和灭火机械的引进不够,部分地区对防火通道和取水点的设计还不够合理。此外,针对火灾隐患的远程监控技术还存在盲点,未能做到全方位覆盖。设备与技术的缺乏会制约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合理化建议

2.1 提高安全防火意识

卧龙自然保护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防火安全期。在此期间,防火安全责任人应重点加强安全防火知识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以提高保护区内工作人员、游客以及相关群众的安全防火意识,加强重视力度。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相关人员可利用召开会议、横幅标语、宣传手册以及官方网络平台的方式,促进森林草原防火知识的宣导与教育。此外,为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证区域内安全防火工作的有效开展,技术人员应利用微博、微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卧龙自然保护区现实价值和防火工作意义的宣传与推广,提升普通群众的安全防火意识和理论观念。

此外,为保证安全防火工作的具体实施,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应加大防火工作的重视力度,在思想观念上提高重视,有效落实安全防火工作措施。意识对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自然保护区内的防火安全责任人和相关志愿者应树立安全防火意识,以促进区域内安全防火措施的贯彻实施。

2.2 强化防火技能培训

强化防火技能培训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防火工作必须做到警钟长鸣,有备无患。实践工作中,防火安全责任人应对森林火灾有完善的应急准备方案,并重点加强有生力量的补充,尤其是针对火灾隐情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应及时补充技术人员,提高防护站的防火管理能力。针对防火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应作出科学合理明示,落实岗位监督管理责任制,切实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保证区域内森林草原自然生态的健康有序繁殖。

此外,为全面提升防火业务团队的知识技能和实战能力,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在岗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加强实战演练,促进防火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序性,提高卧龙自然保护区相关防护站的火灾防控能力。同时,技术人员应做好灭火器材以及设备应用技巧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具体的学习与培训活动中,相关业务人员应结合自身不足,重点提高相关领域的技术应用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区域内森林和草场的安全稳定生长,为相关珍稀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发育环境。

2.3 完善防火设备和技术

实践工作中,为促进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致力于完善区域内的防火灭火设备与设施,将火患灾害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为全面提升保护区内的火灾险情的预防力度,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普及推广远程火灾监控系统的应用,提升区域内火灾的防治能力。同时,为保障防治效果的最大化,技术工作人员应持续完善自然保护区内相关的防火设备与防火设施,如消防水车、卫星通信系统、水泵水池等。针对林区本身而言,相关人员应注重提高林分防火能力,在游客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种植阻燃性较强的树种,如木荷、杨梅和火力楠等树叶大、树枝粗壮含水量大的物种,以提高林区自身的防火效果,降低林区内森林草原的火灾风险隐患。

完善的防火设施和设备供给的建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森林与草原的日常管理与巡视工作,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应用现状,以保证针对性引进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保证火灾防治与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化。具体工作中,火灾安全责任人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善于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加强火灾风险点的预警管理。尤其是火灾险情高发的季节,应重点加强预防和管理,提高巡视工作力度。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可充分利用数据模型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植被覆盖情况以及相关的火灾易发区域进行重点监控与管理,以保证防火与灭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相关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实现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水平的提升[2]。

3 结论

卧龙自然保护区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提高安全防火意识、强化防火技能培训以及完善防火设备设施的策略与方法,可显著提高保护区的防火水平。相关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明确保护区森林草原的防火现状,认清防火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促进卧龙自然保护区安全防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森林草原保护区火灾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关于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几点看法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吉林省启用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科技创新系统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山西省启动“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英国铁路保护区段的应用研究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