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44例
2019-02-21潘瑞萍
潘瑞萍,王 玮
(1.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夏 石嘴山753000;2.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宁夏 石嘴山753000)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llritis,K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变,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炎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及其周围疼痛、僵硬,病情进展后出现关节骨性肥大、功能障碍等。其发病与年龄、肥胖、炎症等因素有关,具有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特点,中医称之为“骨痹”。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在60~75岁的人群中,膝骨关节炎发病率为50%左右,7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80%[1]。目前西医在治疗本病时以止痛等对症治疗为主,但老年患者存在基础病多、机体耐受力低等因素,长期服用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膝关节置换术存在手术指征、手术风险、费用较高、患者自身意愿等因素,且术后人工关节使用时间有限,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时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疗效显著等特点,在延缓该病发展速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笔者自2010-2017年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并与单纯中药外敷治疗比较,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7例患者均为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女32例,男12例;年龄45~72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7.8年。对照组43例,女30例,男13例;年龄42~70岁,平均54.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6年,平均6.3年。两组年龄、性别与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1];②中医辨证参照全国第8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中的骨关节炎诊断原则[2]。
1.3 纳入标准 符合KOA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年龄≥45岁;临床分期为早、中、晚期;X线分期为Ⅰ、Ⅱ、Ⅲ期者;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非原发性骨关节炎,如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伴有活动性胃肠道、肾脏、肝脏疾病,心肺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治疗前1个月内有食管或消化道溃疡者;严重过敏史者;膝关节局部皮肤破损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中药外敷(自拟通痹止痛汤):桃仁、红花、牛膝、独活各20g,当归15g,醋乳香、醋没药、延胡索、透骨草、伸筋草、骨碎补、桑寄生各30g。上药研末装入布袋,用醋、酒浸泡30min,用气锅加热20min,取出后,待温度降至患者能够耐受时敷于膝关节。每日1次,每次30min,每个药包可用3次,10d为1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患者仰卧,暴露双膝关节。取穴: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足三里、阿是穴,局部皮肤消毒后,取0.30mm×60mm毫针,快速进针,行提插捻转,穴位周围产生酸、麻、胀、重感为度,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d。每日针刺后间隔1h行中药热敷,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显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的活动与工作;有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活动或工作的能力有所改善;无效:膝关节肿胀、疼痛无减轻,膝关节功能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2<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有保守、手术两种方式,但绝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保守治疗。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依次为中药、玻璃酸钠、关节镜术、针灸、针刀、关节置换术、推拿按摩、截骨术、关节冲洗、理疗等。中医药及其相关治疗方法仍然是国内治疗骨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手段[4]。本病属中医“骨痹”“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合于肾。”《类证治裁·痹证》曰:“痹证……良由营卫先虚,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诸病源候论·风痹候》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其发病机制由风、寒、湿、瘀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站立久行复又感受风寒湿邪侵袭,闭阻脉络,或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故该病治疗总体上都是从肝肾亏虚、瘀血痰湿阻络两方面辨证用药,以补益肝肾、舒筋活络、祛风胜湿、散寒通络、解痉镇痛、消炎退肿为组方原则[5]。笔者采用针刺法配合自拟通痹止痛汤外敷,针对以上临床常见分型给予对症治疗。因“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灵枢·经筋》载“足阳明之筋……上结于膝外廉……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膝为足阳明、足少阳经筋所过,故选犊鼻、梁丘、膝阳关穴。针刺膝关节局部腧穴可以疏通膝关节气血,祛关节寒湿,通关节筋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有文献报道称犊鼻为治疗膝骨关节炎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6],针刺时向膝关节腔内斜刺,与膝关节周围穴位形成“围剿之势”,以疏通关节局部气血。足三里为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既能健脾化湿又能扶正祛邪。阳陵泉为八会穴之一、筋会。诸穴合用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遂解。自拟通痹止痛汤中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当归养血活血;牛膝、骨碎补益肾强骨活血;透骨草、威灵仙、独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骨碎补有促进骨损伤修复、抗骨质疏松作用,桃仁、红花、当归、乳香、没药、延胡索、透骨草均具有明显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镇痛作用。中药外敷用酒和醋能温经通络,软坚散结,加强药物渗透作用,通过皮肤直接吸收,经穴位渗透扩散,直达病所。综上所述,两法合用增强了舒筋通络止痛之功,又不忘补益气血、调整阴阳,更有利于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疼痛,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