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02-21梁泊唐欣甫
梁泊,唐欣甫
(1北京市平谷区果品办公室北京101213;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北京100089)
桃炭疽病是桃树果实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实和新梢。流行时造成幼果严重落果,成熟期大量烂果,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1 发生情况
在北京市平谷区,目前桃炭疽病在油桃上发生重,晚熟黄桃、白桃上也有发生。桃果成熟期大量烂果,采后继续烂果。
2 危害症状
2.1 果实
油桃距采收10~15天时,果面出现数个病斑,病斑近圆形,直径在1厘米左右,稍凹陷。病斑中心部位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呈轮状排列(图1)。此时天气潮湿,分生孢子盘有粉红色黏液溢出,内含大量分生孢子(图2)。病斑很快扩展、联合,病果易脱落。采摘时往往不易发现症状,采后2~3天就出现症状。
图1 油桃炭疽病果
图2 桃炭疽病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
2.2 新梢
新梢被害后最终枯死。据观察,重病的瑞光76号油桃,内膛有大量枯死小枝。
3 侵染规律
3.1 病菌越冬和侵染源
病菌主要在枯死枝条和枝条病斑内越冬,也可在树上残存的病僵果内越冬。在北京市平谷区从4月下旬开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而成为侵染源。
3.2 传播和侵入
病菌分生孢子被胶质包裹,孢子的分散、传播必须有水,降雨是传播的必需条件。昆虫活动也可传播。
病菌从果面、新梢的自然孔口直接侵入,微小的伤口更易于侵入。
3.3 潜伏侵染
病菌侵入果实后,由于条件不适于病菌生长,果实处于带菌状态,不表现被害状。据平谷桃园观察,油桃果实生长的前期、中期无被害状,当果实距采收10~15天时果实暴发大量病斑,病果数量急剧增多,腐烂脱落。侵入后的病菌较长时间处于潜伏状态是炭疽病的特点。从桃果形成后至果实套袋前是主要侵染时期。
当年病果上产生的病菌可进行再侵染,主要侵染晚熟油桃、黄桃。
4 诱病因素
4.1 越冬菌源数量
据平谷果园观察,桃树内膛枯死枝条未剪除的树,越冬病菌数量大,炭疽病情严重,80%~90%桃果被害。
4.2 降雨
幼果期至果实套袋前降雨多的年份病害重。
4.3 品种感病性
油桃品种中瑞光76号、瑞光18号,黄桃金童7号、森格林严重感病,京玉、京艳感病。
4.4 果园通风透光情况
栽植过密、修剪不良、通风透光差、园内湿度大,利于病菌侵染。
5 防治措施
重点做好清除菌源、果实套袋、套袋前用药和果实补钙工作,同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
5.1 清除菌源
将树体枯死枝条剪除,清理树上病僵果,集中到果园外销毁。
5.2 提倡果实套袋
套袋可避免病菌侵染,减少用药次数。
5.3 药剂防治
2006—2008年对不套袋油桃防治试验表明,百泰、翠贝、苯醚甲环唑均对桃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防治得当,采后运销期基本无烂果。
套袋果首次药在落花后喷,以后每隔10~14日喷1次,喷到套袋前。不套袋果首次药在小桃果脱裤后喷,以后每隔10~14天喷1次,喷到采前15天。
每次喷药要求细致均匀,果面、枝条表面、叶面都应均匀着药。
5.4 补钙
补钙可减缓果实衰老速度,提高果实硬度,增强抗病能力。
5.5 施肥
增施有机肥,不用铵态氮肥,控制其他速效氮肥用量,以健壮树体。
5.6 搞好夏剪
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侵染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