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9-02-20张晓茜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张晓茜

摘 要:以生为本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针对目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本文从四方面来论述如何将以生为本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071-001

近年来,一个新名词“核心素养”走进了课程,走入了小学。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它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关系是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形成的。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更能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然而,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大多忽视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关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呈现出“要我学”的现状,造成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使得他们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不够灵活。本文从四方面来论述如何将以生为本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在观念中渗透以生为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新的教育方式所替代,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新型教与学关系,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的模式相互配合、共同学习,从而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学习模式,让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以生为本的教学关系,让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意识,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独立完成相关练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从观念上转变过来,放弃固有的教学方式,学着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增强学习热情。

二、在备课中渗透以生为本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条件。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精心备课可以为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提供可能。在备课中,钻研教材、关注学生、思考教法和学法。

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领悟教材内容编排的用意。在备课中,能找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有层次地攻克难点。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很多老师眼中的简单题目就不简单了,从而更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的用意。备课中,教师可以多方面借鉴其他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设计,及时修正,让备课的每个环节更加自然流畅。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垂直》这节课时,有一个环节是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材上的描述很简单,但是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了几个层次: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知道过点向已知直线画线段可以画无数条;然后,在操作中知道所画的这些线段中垂直线段是最短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学知道这条线段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如此这部分内容显得更丰富完整流畅。

备课中,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尤为重要。由于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结构存在着差异,在备课中需要因材施教。备课的好坏离不开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以生为本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下,教师的教法可以有议一议、练一练、评一评、想一想、算一算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以教促学。学生在不同地教法中,选择不同地学法,如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学生同桌的互说互议,学生小组的探究发现,学生全班的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复习课时,有个环节是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部分让学生个体说说判断商几位数的依据,又同桌讨论商的估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中。

三、在课堂中渗透以生为本

上课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堂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往往是老师不放心让学生单獨思考,一味地讲,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比较少。有时候课堂上设置的小组讨论,也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学生在老师讲后再学习或者练习,不少学生出现了疲惫的状态,不愿动脑筋,只等着将老师的答案抄下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先学习、老师后教,这样老师教得少了,学生学习得就多了,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像这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中重获了自信、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训练了思维方式。老师也只需要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指点和深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垂直》这一课时,就用到了学生自学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前,先介绍了相交直线,接着让学生在例题图中准确地指出三幅图中的相交直线。然后学生在比较这三组相交直线后,发现后两组直线相交成四个角,而且那四个角都是直角。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垂直的兴趣。课堂上,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叫互相垂直,而是让他们自己先学习书中的那段文字,再讨论我提出的四个问题。学生们先安静地读一读书上的那段文字,有部分孩子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当我呈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先自己思考,再进行同桌或者小组讨论。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我将讨论的时间做了些延长,并在每小组间巡走,聆听他们的答案。当讨论的声音渐渐平息后,进行全班交流。在学生出现理解困难时,我及时进行了解答。这样几次地问答,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在反思中关注以生为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一堂课上得有多顺利或者有多失败,反思是很重要的。通过记录下每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当的地方,将它们转为自己的经验,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以生为本,是今后课堂教学努力的一个目标。虽然目前,对于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但是我相信,失败在所难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将来必定可以找到符合它要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并在学习中培养他们学习能力,为将来涉猎新的知识领域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14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