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故事的特征

2019-02-20赵世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时间故事主体

内容摘要:对于故事,无论是普林斯的最小故事的定义,还是托多罗夫最小情节的定义,多是从叙事的角度理解的,但故事的根本应该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行动中的人。由此出发,可以认为故事有以下特征:故事包含的是行动中的人,特定时间里的状态,特定时间里的具体主体,这也是故事的本质特征;并且由其的本质特征可以延伸出故事是间接性的具象化直观感受。另外故事本身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它也是自在的独立物与人的心理认识的辩证体,有着与我们人的认识能力相关联的特点。

关键词:故事 时间 空间 主体

一直以来,我们不停的接收信息,而有些信息,我们很自然的把它认定为一个故事,而另外一些,我们则不认同其为故事。那么,什么样的事物摆在我们面前,可以认定它是一个故事呢?普林斯认为“一个最小故事由三个相结合的事件构成。第一个事件和第三个事件是状态性的,第二个事件是行动性的。另外,第三个事件是第一个事件的逆转。最后,三个事件由三个连接成分以下列方式结合起来:(a)第一个事件在时间上先于第二个事件,而第二个事件先于第三个事件;(b)第二个事件导致了第三个事件。”①托多罗夫则认为“最小的完整情节由一种平衡到另一种平衡的过渡组成。”②无论普林斯还是托多罗夫,他们的理论中故事有一个显著的特性——完整性,他们认为不具备完整描述性的事物就应该被排除到故事之外,可以说他们都是从叙事的角度来理解故事的,但亚里士多德曾说“使用模仿的艺术家,所描述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③,尽管亚里士多德是用这句话来说明诗歌的模仿对象的,但实际上,他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故事的根本,即“行动中的人”,故事的对象也是“行动中的人”,我们只有在一个信息中接触到了“行动中的人”,才能感受到故事。那么我们应该详细的研究一下这个“行动中的人”,这样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故事,弄清楚故事的基本特征。

一.故事包含的是行动中的人:特定时间里的状态,特定时间里的具体主体

首先“行动中”代表的是什么?我认为它指的是一种状态性,它应该包含了普林斯所说的“状态性”和“行动性”,或者说它既包含了托多罗夫所说的“平衡状态”,也包含了他所说的两种平衡状态之间的“过渡”。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状态性所表现的可以是一种静态的状态,比如他坐着、他身体很健康、他很幸福、手机坏了等等;也可以是行动的状态,比如他跑向目的地、他向教学楼走去、手机被摔向楼下等等。其实凡此种种,归结起来就是动的状态和不动的状态。但是这里似乎有一个前提,我们预先认定了故事性的存在,因为这些信息是从我们明显感受到的故事性的信息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将这种状态性的信息与我们生活中得到的其他所有信息进行比较,才能更加精确的了解这种状态性的特点。很显然上边的例子与“水被加热会沸腾”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与时间的关系不大,而前者却与时间有着不可剥离的关系。无论是静态的状态信息还是动态的状态信息,我们都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时间感——这种状态存在于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样两句话:“水被加热会沸腾”和“水被加热沸腾了”,很明显,我们从前者感受到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信息,而从后者感受到的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落里水的一种状态信息。

另外,我们必须探讨“行动中的”这个“人”包含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它实际指的是特定时间里的特定的主体。上面我们说“水被加热沸腾了”表达的信息正是一种状态,但是很多人会认为,这样一个简单的信息,它看上去太不像故事了,但是在我看来它确实属于故事的行列,因为它包含了行动中的那个“人”,也就是特定时间里的特定的水,其中的一切都是具体的。而且我们可以把这个信息改换成其他的相似信息:“人被太阳晒死了”,这样的信息作为故事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改变后的信息和之前的信息其实在形式上是一樣的:特定时间里的具体的主体。

因此我们可以把“行动中的人”改为“特定时间里特定状态下的具体的主体”,只要一个信息里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故事性。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故事的本质特征。

二.故事:间接性的具象化直观感受

由于故事包含的是行动中的人,是特定时间里特定状态下的具体的主体,那么它必须以一些独特的方式被我们所接受,但这个过程往往是间接的,因为我们很难直接面对故事,我们只能面对被讲述的故事或者那些即将被转化为故事的材质——现实本身。但是无论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故事信息,不管是小说的文字形式、电影的连续画面形式、连环画的断章画面形式,还是戏剧的现场画面形式等等,我们得到的都应该是一种具象化的直观感受。这一点我们能从平时接收故事的经验中感受到: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水被加热沸腾了”,我们的大脑中应该会浮现出具体的水沸腾的场景;而我们听到“一个人坐在那”时候,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也会是一个具体的人坐在一个具体的地方的场景。而如果我们把具象化的直观感受作为故事的一个特征的话,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故事本身应该是极其逼真的,如果我们能够直接与其接触,它应该和我们周围的现实一样逼真,并且一样复杂,但是很遗憾,我们周围的现实不是故事本身,它只能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材质,故事是自在独立的。我们只能说故事可以赋予一种信息,使这种信息具备那种让人产生具象化直观感受的能力。当然由于传输故事信息媒介的不同,这种具象化直观感受的程度有所不同,电影给我们产生的感受要比小说强的多,却比故事性的行为艺术低。所以,我们可以说,我们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都不是故事,只不过有一部分信息,其所指为故事,而我们接触到的只是作为能指的信息,它能够刺激我们的大脑,在一定程度上去还原那种如同现实一样逼真的故事,即产生具象化的直观感受。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故事的另一特点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间接性的让人产生具象化的直观感受。而且这一特点与故事的本质特点“特定时间里特定状态下的具体的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的事物必然是可被想象的。

三.故事本身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结构

一直以来,人们在叙事学研究中,比较关注的是叙事时空与故事时空的对应关系,尤为关注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热拉尔·热奈特针对时间问题研究是“顺序”、“时距”、“频率”④三大问题;电影中的蒙太奇实际上也是在探讨如何在电影文本中再造故事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故事本身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的理论,似乎故事的时间、空间和我们生活现实的时间、空间美什么不同,它们就摆在我们面前;而且我们可以观察从古至今的大多数故事作品,它们所承载的故事时空与我们现实的时空也几乎一样,但我们不应该忽略那些对其故事时空做出独特设定的作品。在《西游记》中就有“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⑤的说法,打破了时间维度的绝对客观性,当然早期的作品对时空的结构并不是很开放,对时间结构的改变并没有突破其单一的维度,在空间结构上也没有突破距离的概念。一些现代故事作品,其故事时间、空间结构的设计则更加独特,时间不再是单一的射线性维度,而是变的五花八门,不仅包含了“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的特征,更将时间改变成各种具有空间形状的结构;空间也不仅与距离远近产生关系,而是与时间结构的布局粘连在一起,我们可以从《黑客帝国》、《盗梦空间》、《恐怖游轮》、《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等等这些影片的故事中感受到时间、空间的结构与我们生活的时空有很大的不同。

故事的时间、空间的结构能与我们的时空不同,说明故事本身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应该符合我们的认识逻辑,另外故事的时间空间结构的也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演变历程,但本篇我们只论述故事的时间空间结构的独立性特征,其他的就不再多述。

四.故事,自在的独立物与人的心理认识的辩证体

故事作为一种自在的独立物,我们无法直接接触它,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承载故事的媒介信息感受它,对那些特定时间里特定状态下的具体的主体,产生具象化的感受,这种感受就如同我们的现实一样真切,尽管故事的时间、空间结构能够与我们的现实认识有所不同,但它们符合我们的心理认知逻辑。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故事,受制于我们人的认识,如果我们人不具备这种认知能力,那么故事将不复存在,而且故事中的一切特定状态,特定主体都是具备了人的感性的,它符合人的一切状态,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是人的心理能力创造了故事,但是从另一方面,故事却与作为受众的人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且在接触信息的过程中并不会对故事产生本质上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之所以有故事,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认知能力,但是故事本身却是独立的自在物,它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通过某种方式感受它。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探讨,主要是想认识故事与我们生活中一些事物属性或概念性事物的不同,当然其中有些是把握信息是否涵盖故事的特征,即故事的本质特征,特定时间里特定状态下的具体的主体;有些是从其本质特征延伸出来的,即其间接性的具象化直观感受;还有从宏观角度理解故事的时空结构的独立性以及故事本身的独立性与我们人的心理认知的相关联的辩证特点。希望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故事。

注 释

①【美】杰拉德·普林斯,《故事的语法》,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P26.

②【法】茨维坦·托多罗夫,《散文诗学——叙事研究论文选》,侯应花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P59.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贺拉斯,《诗学·诗艺》,郝久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p6.

④【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p12-106..

⑤【明】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p1023.

(作者介绍:赵世佳,衡水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電影叙事)

猜你喜欢

时间故事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