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2019-02-20黄淑敏张立志盖海红
黄淑敏, 张立志, 盖海红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a.办公室; b.基础部; c.科研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5)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高校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方向[2]。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创新创业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扔存在着一些问题,尤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发展比较突出。这既浪费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也桎梏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推进与迅速发展,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3]。因此,各高校应结合本校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发展,但两类教育之间融合度不高[4]。一些学校没有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形成阻碍。
(一)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没有做到有效融合
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指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教育进行,而是自成体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开拓性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目标无法实现[5]。高校的专业教育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学生所学专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就业时的工作岗位及创业时的方向。一些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化过高,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力单一,就业渠道狭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学生在专业能力之外更具备拓展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4]。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专业教育中,不利于高校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中没有实现有效融合
一些高校落实国家“双创”教育政策不彻底,人才培养方案虽然进行了修订,但创新创业类课程只作为第二课堂存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行政部门管理,专业教育课程由教学系部(或二级学院)管理,两类课程教学从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以及规划教学单元等方面互相沟通和衔接不到位,处于脱节状态,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关注的重点是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训操作,有时不能兼顾到社会经济运行整体发展动态及行业前沿态势。创新创业教师对社会经济前沿以及行业创新动态比较关注,但他们专业知识相对较少[4]。这就人为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分头进行,使得本应互相融通的两个课堂没有融合的机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参与教学教师的水平高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重要软实力。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虽然具备扎实的人文素质类教育基础,但欠缺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创业实践经历。很多教师自身没有创业实践经历,甚至没有外出参与实践或者培训的机会。他们教授的内容理论性强,实用性欠缺。这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多学科的宗旨是相悖离的。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企业更希望聘用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密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系统的专业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这样,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也能应对未来的岗位变动以及所属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下,高校培养出的学生除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6]。
(二) 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录取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虽然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人数增加了,但一些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并未相应提高,大学生求职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据互联网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834万人,加之往年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以及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却在抱怨求职者众多却招聘不到优秀的人才,即企业急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稀缺。究其原因还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及拓展能力。这样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既有一技之长,也具备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拓展能力,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才具备就业竞争力,求职时才会有优势[7]。
(三) 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期间学生接受的专业教育为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依托专业教育,拓展专业教育空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毕业生可以依据掌握的专业技能谋求工作,也可以凭借自己创新的商业视角在所学专业领域内创业。创业的毕业生不仅能创造工作岗位,而且还能创业带动就业[6]。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创新型复合人才得到社会的青睐。原来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努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当前高校应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融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
(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配套管理制度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整个大学期间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校要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实施方案中。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施,如何有效融入专业教育,是高校主管教学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是融合的保障[7]。目前高校虽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创业类课程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已经将创新创业类课程定位为必修课,但很多学校及学生却以选修课的心态对待这些课程。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制度创新,并未在制度层面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配套管理制度的拟定需由学院领导牵头,抽调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团委等部门的精兵强将协同完成。要全程化、多角度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并制定出具体实施政策。学校还要制定鼓励专业课教师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制度,在教师绩效考评、职称评聘以及学生奖励评审中纳入创新创业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及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完善教学体系
社会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是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因此,高校要构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及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高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把教授的重点集中于专业技能上,更要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学生所学的知识可能在毕业时就已经过时,所以,专业课老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教学中更为重要。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角度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鼓励专业教师多参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实践活动以及孵化园区的实践活动,把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带回课堂,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实践指导。
学校可以聘请企业或行业专家讲授本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目前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等,将具体问题融入学校专业学习。学生在行业、企业前沿知识的熏陶中,逐步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往届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的典型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身边的案例更有亲和力,在校生和优秀的毕业生起点一样,专业一样,能力相当,这样更能激发在校生的学习和创业热情。同时,在全国“大思政”育德与育才相统一的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三)优化师资团队,提高教学水平
师资团队的形成和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建议从三个方面来选拔和聘用优秀的老师:一是从学校抽调有企业经历和创业经验的教师组成专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这些兼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二是培训部分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擅于将专业知识化繁为简地教授给学生。但是如何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接收本行业的前沿资讯,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要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引导专业教师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专业课中植入创新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立足本专业进行创新和创业;三是聘请行业专家、创业成功毕业生、企业家等,这些成功人士结合自己的成功经历给学生所做的教学、讲座、培训等非常有说服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教师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四)构建实践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
高校要努力构建实践平台丰富学生的实践训练。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及专业技能。因此,高校要努力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构建实践平台。校内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室、校内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专业工作室、专业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实训基地。校外争取与更多的企业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多去企业实习实训,学生亲身感受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发展的新态势,体验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这些实践非常有益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创新意识的养成及创业潜能的开发[1]。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平台的实践,学生完成由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由创新意识到创业能力的发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有效融合。
结语
高校教育未来将更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育的融合。高校要关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行业和企业项目,根据地方人才需求打造学校专业特色。高校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有效途径整合校内校外师资,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助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才能更具实力和职业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