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现状及成因探析
2019-02-20葛玉萍
葛玉萍/文
在全球化和资本扩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以及观念,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中被植入。消费主义中的享乐、注重奢侈品消费、符号消费等不良观念侵入我国后,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病态的消费方式、观念。消费主义以一种无形的方式,侵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并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甚至是对社会消费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本文通过文献的梳理对消费主义在我国社会现状的总结,对消费主义进行探索。
一、消费主义基本内涵
消费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为其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由“生产”向“消费”转换,消费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消费中成为价值观念的中流砥柱。
(一)消费主义的概念
对于消费主义的界定,有许多的观点。法国社会理论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符号消费,并让商品在社会主义社会流通,以达到统治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控制的目的。美国思想家丹尼尔·贝尔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在资本主义市场下产生的。消费主义的发展依赖于传媒技术的发展,并且是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一种内在矛盾体现。总的来说,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消费作为生活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并且人们通常追求高的物质消费、奉行享乐主义为准则,消费时更多的是考虑购买欲望。
(二)消费主义的显著特征
消费存在于社会再生产中,是我们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注重物质、享乐的消费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即无限制性、符号性、盲目性。
1.无限制性
无限制性并非绝对的自由,而是指消费主义产生的消费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无穷无尽的欲望以及难以满足的物质需求,甚至是无限制的占有。人们的欲望无限地膨胀,物质性的、享乐性的消费行为成为其生活的核心,甚至为了能够消费竭尽所能。这样就产生了现在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等不良行为。
2.符号性
在消费主义的角度,消费行为是物质和极度膨胀欲望的追求。商品不是需求的满足,而是某种特殊性质的符号。消费者对商品所展现的地位、个人魅力、经济能力等进行考量,而非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社会学家布迪厄对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念进行发展,认为这种消费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象征地位和品位的符号消费。因而,消费主义所带来的消费行为是具有符号性的。
3.盲目性
遵循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费者,消费行为大多数都未从实际需求出发,而是根据被刺激、被激发的欲望需求进行消费。商家则利用这种消费心理去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使得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后得到幻想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识别商家的包装销售手段,消费者则容易在未识别自己真正需求时进行盲目消费。
二、我国社会消费主义现状分析
(一)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1.炫耀攀比性消费
消费主义是将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融入消费当中并将消费作为生活的核心而非传统的消费,衡量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在这些商品所带来的身份地位效应面前无足轻重。商品变成个人某种经济能力的象征,也导致了拜金主义,并出现物质消费水平高低决定人生价值的现象。炫耀攀比性消费,在我国社会里是屡见不鲜。人们之间炫耀购买的昂贵首饰、攀比谁的车价高等。各高档进口的轿车在国内被竞相购买的消费行为,更会促进人们之间的攀比。
2.文化产品消费商业化
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当人们消费文化产品时,它可以是节目,也可以是演唱会、语言、文字等。物质化商品附加值增加,许多文化产品被注入商业的烙印。文化产品提供精神、审美的满足外,还与商业利益、占市场份额挂钩。使得精神产品的消费变成了批量式、低俗化的发展,并占据文化市场的主流。经典著作、戏曲等艺术产品逐渐转向小众消费者,而言情小说、娱乐化综艺的份额却在上升。商业主体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迎合市场需求却忽略了社会责任,偏离了消费者追求精神产品消费的初衷。
3.脱离实际消费
当今的中国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即使总体经济不断增强,但贫富差距仍在加大。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因而消费观念也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我国高收入群体通过消费品牌来追求符号性消费。在资本分配不均下,奢侈性、享乐性的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为了满足这种消费,许多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来弥补自身资本不足的消费行为,比如校园贷。有一些人沦为“卡奴”,为信用卡透支而负债累累。这些不切实际的盲目或超前消费,导致的必定是资本分配的更不均、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消费主义对中国日常生活的影响
1.激化生态危机
人均资源稀少的中国,许多矿产资源开始贫乏。只注重经济指数,就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在消费主义影响下,许多人由传统的勤俭、不浪费等消费观念向奢侈、铺张的畸形消费观转变,追求更大的消费。即使消费主义依托科技发展成果追求环保商品,在其过程中资源不断被实验、被浪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加剧了我国资源紧张和生态平衡等问题。
2.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
消费主义认为消费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个性的展现无关他人,并具有占有性的特性。追求时尚、高端、新潮而言,都是个人消费的问题。从而营造了一个物质所堆砌起来的梦幻王国,但这样充分的消费物品可以被购买并不能对分配不均有任何的影响。物质资料虽然在增长,却使分配不均问题有加甚之感。即使有所改善,但在实际中仍然是资本富足者享受更多的改革成果,生活贫苦的人更加艰辛。消费上的分配不均,是对中国现有分配不均现象的另一种加剧。
3.消费价值观的扭曲,社会风气的低迷
消费主义的核心是消费至上、物质占有。从这些人的消费价值观看来,只有消费才能实现人的生活幸福、人生价值。是为了满足膨胀的购买欲望、虚假的需求,已经扭曲了消费是为了满足需求的价值观。奉行消费主义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追求时尚、新潮并为消费而消费。这种商品拜物教享受的是吹捧、自我享乐,这样的价值观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我国社会消费主义蔓延的成因分析
(一)新兴传播媒体的助力
大众传媒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声音、画面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对广告内容产生兴趣并接受宣传中的商品。通过大众传媒的手段,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服务理念、商品的价值等进行指定传送。注重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消费观念,受到以大众传媒为一种载体的消费主义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兴媒体兴起,比如微信公众号、博客、探探等。借助这些媒介,对商品赋以温馨、浪漫等特质或是将其符号化。如“Dove”巧克力,将其进行商标化的广告宣传后,从商品到一种感情的表达。“Dove”可以引申为“Do You Love Me”,是被赋予了感性的浪漫。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消费行为可以跨区域、跨时空。
(二)改革开放的契机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截至2018年1月,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974元。物质需求从不足到多选择的变化,商品的满足从物质到精神的转移。消费从温饱到个性化,从基础性到社会性、象征性。这种转变,则是中国消费社会的一场革命。消费主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中国的消费市场。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强势扩张后,我国的消费价值观受到影响。学者高丙中将中国的消费分为三个层次:注重实用、在意商品的含金量、突出商品的符号价值。商品的含金量,则是指一次来证明自己购买能力、炫耀自己的资本。除了注重实用这一层次的消费,另外两个则都是消费主义的体现。深刻地说明,消费主义对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带来很大影响。
(三)国家政策的鼓励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国家在宏观层面上所做的鼓励消费的调整,不但为消费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消费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为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而采取扩大内需、鼓励消费作为宏观调控上的措施,但宽松自由的消费政策也强化了人们的消费意识,在消费的度上衡量有所欠缺。容易导致一些低俗、庸俗质量低的商品涌入市场,无形中也有助于消费主义的蔓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消费社会也逐渐以生产为核心向消费为核心的社会经济活动转变。社会消费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未完善的时期受到消费主义的不利影响,是对中国社会市场发展的阻碍也是对消费者群众的伤害。
四、结语
消费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生活方式,在我国消费社会中盛行。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要识清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重视消费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正确消费价值观的树立,并结合实际进行消费。在追求资本最大化的社会里,消费既是一项经济活动又是一种生活常态,而它所带来的消费价值观又是一种精神意识形态。我们应当合理消费,在理性光辉中探索人生价值、提升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