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苹果产销形势分析与建议

2019-02-20王田利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邮编743400

西北园艺(果树) 2019年2期
关键词:苹果生产

王田利,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邮编743400。

王田利

2019年苹果生产年周期又开始了,今年苹果生产及销售形势是每个苹果生产经营者高度关注的问题。综合国际国内形势及苹果生产规律,笔者分析认为,今年我国苹果产销形势不容乐观,生产中应注意兴利除弊,以稳定效益。

1 市场形势分析

1)我国苹果已超量发展,产能过剩成为生产主基调,销售形势严峻。经多年不断发展,苹果已成为栽培区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种植苹果具有高效性,我国能栽苹果的地方基本都进行了规模化发展,苹果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水果,目前全国种植面积超过4 500万亩,年产量4 800多万t。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苹果年出口量较小。据有关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苹果出口量为132.84万t,按13亿人口计算,2017年人均苹果占有量已超过35 kg,苹果销售以国内消费为主,而我国实际人均苹果消费量远远低于该值,苹果产量已远远超过国内市场承载能力,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这种局面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产能过剩必然导致售价下滑,销售不畅。

2)2019年苹果生产大年特征明显,整体产量将有所增加。苹果生产中大小年结果现象客观存在。2018年清明前后我国苹果产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低温冻害,导致坐果率普遍偏低,引发了严重的大小年结果现象。据灾后各地统计,2018年全国苹果减产在30%以上,坐果率低,2018年成花营养充足,对花芽的形成非常有利,目前看苹果花芽普遍数量多、质量好,2019年如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整体产量增加是必然的,而产量的大幅增加,将导致苹果销售形势进一步恶化。

3)苹果品质提升难度增加。随着我国苹果栽培年限的延长,树龄老化、品种老化问题进一步凸显,加之农用物资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持续增长,苹果种植效益下滑,产业吸引力减弱,果区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果园粗放化管理特征明显,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情况不会太好,苹果品质提升难度明显增加。

4)国际局势动荡,对苹果产业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国内苹果过剩,我国苹果销售的根本出路在于国际化。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及俄罗斯、中东地区很少产苹果,是我国苹果出口的大市场,欧美果汁需求量大,我国是国际上苹果汁生产的主要国家,正像我国苹果第一大省陕西宣称的“世界上每三杯苹果汁,有一杯就出自陕西”。但近年来,国际形势动荡对我国苹果及苹果汁出口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俄罗斯深陷叙利亚战场,其国内经济严重受创,国民购买力持续下降,我国出口俄罗斯苹果总量持续减少;越南、印度国内反华排华情绪高涨,对我国产品抵制严重,印度甚至不直接从我国进口苹果,我国的苹果需经过尼泊尔等第三国才能进入印度市场;中美贸易战的发生和持续导致我国对美国的鲜苹果及苹果汁出口受限,出口量持续下降,出口形势不尽人意。

5)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提升,对果品质量要求趋严。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消费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苹果消费者开始追求营养、安全,要求苹果既好看、好吃,还要食用安全。消费者对苹果中的农药残留将越来越重视,对果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这无疑对苹果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6)果品生产、供给的多样性,对苹果消费市场形成明显挤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柑橘、梨、葡萄、桃等水果种植规模也同样实现了量的扩张,呈现出超量发展态势。总体上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水果生产的基本特征,这一点对消费者而言是福音,但对生产者而言决非好事。由于其他水果的充足供给,苹果消费替代品增多,会分散苹果消费客流,缩小苹果消费群体,苹果消费市场空间被挤压缩小,苹果卖难现象将更趋严重。

2 生产应对

综上,2019年苹果销售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要认真应对,以保证产业持续发展和种植效益稳定。生产上,建议着重抓好以下措施的落实:

1)充分利用好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将苹果产业做强。总体上我国苹果产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就苹果质量而言,我国苹果生产由于经营单位过小,导致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生产管理较粗放,所产苹果“多的不好,好的不多”,质量问题突出,这直接导致我国苹果在国际上竞争力低下,出口量少价低,只能以内销为主,实现苹果销售的国际化是破解我国苹果产业困局的有效途径,因而做强苹果产业已成目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调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苹果产业应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苹果优势区域建设为手段,全力做好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水平上台阶,全面提升果品质量档次,促使苹果产业强起来,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中国苹果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2)强化精品意识,在苹果生产中推进精品化生产落地生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则。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苹果刚开始规模化发展时,只要有苹果,都能顺利变现,竞争的手段为“人无我有”;到90年代及本世纪初,我国苹果供给结束短缺局面,普通果出现卖难现象,但优质果仍然畅销,应验了“人有我优”的竞争之道。目前产能过剩,在普通果低价滞销的情况下,精品果仍高价畅销俏销,不能满足国内高端市场需求,每年还要大量进口,精品果仍有较大市场空间,因而进行精品化生产是苹果产业突出重围的重要途径,生产中应强化精品果生产措施的落实,以有效提升精品果产出比率,促进生产效益提高。

3)强化防灾措施落实,减轻灾害发生。近年气候反常,倒春寒、低温冻害、晚霜冻、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苹果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每年灾害发生给苹果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生产者应树立防灾意识,全力做好灾害预防和灾后补救措施的落实,尽可能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

猜你喜欢

苹果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第一个大苹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