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陕西苹果生产水平关键技术(一)选良种,定砧木,确立栽培模式和集成技术
2019-02-20郭民主
郭民主
郭民主,陕西果业中心,邮编710018(西安)。
1 选择优良品种
苹果属多年生高效益经济作物,一经栽培不易更换,而优良品种作为一项物化技术,是苹果丰产、优质、长寿的前题和基础,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更是实现果区农民稳定增收的最佳选择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在当前苹果产业正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优化品种布局和结构尤为重要和迫切。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结构很不合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产区苹果品种仍以晚熟红富士为主,占75%以上,中、早熟最多的嘎拉系约占10%。
2)新优品种发展慢。现已通过省级审定的苹果新品种有17个,仅秦阳、蜜脆、玉华早富、粉红女士等品种有一定规模栽植,其他品种仍处在示范阶段。
1.2 品种区划 围绕苹果“良种化、优质化、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趋势要求,力求避免产地间竞争,错期销售,均衡上市,周年供应。
1)渭北优生区东南部的韩城、大荔、合阳和澄城的中南部、临渭、蒲城、富平、耀州、三原、礼泉和乾县中南部果区,以发展早熟、中早熟品种为主,搭配极晚熟品种。重点发展品种有秦阳、丽嘎拉、信浓红、金世纪、蜜脆、绿宝、美味、玉华早富、礼富1号、粉红女士等。
2)渭北优生区西部的扶风、岐山、凤翔、陈仓、千阳、凤县果区,以发展中熟品种为主,搭配晚熟品种。重点发展品种有信浓红、红盖露、蜜脆、美味、玉华早富、中秋王、秦脆、瑞雪、礼富1号、烟富8号等。
3)渭北优生区中、北部至延安南部的合阳和澄城北部、白水、印台、宜君、淳化、旬邑、彬县、长武、陇县、永寿、乾县和礼泉北部、黄陵、洛州、富县、甘泉、宜川、黄龙县果区,以发展晚熟品种为主,搭配中熟品种。重点发展品种有红盖露、玉华早富、中秋王、纳春、黄冠、千秋优系、秦蜜、瑞雪、岩富10、烟富8号、延长红等。
4)陕北适生区的宝塔、延川、延长、子长、安塞、志丹、吴起、绥德、米脂、子洲、清涧、佳县、吴堡果区,以发展中熟和中晚熟品种为主。重点发展品种有金世纪、皇家嘎拉、华冠、黄冠、乔纳金优系、金帅优系、秦蜜、瑞雪、岩富10、延长红、寒富、秦冠优系等。
2 确定适宜砧木、栽培模式与集成技术
苗木是建园的基础,而砧木又是培育苗木、发展果树的前题。正确选用良好的砧木则是确保苹果生长发育和丰产优质的根本措施;成熟的栽培模式与集成技术乃是现代苹果发展的最佳选择和必然要求。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的苹果,除渭北东、南部果区有少量以M26作中间砧的矮化果园外,绝大部分果区几乎是以怀来海棠、新疆野苹果为基砧的乔化果园,也有少量选用早已被淘汰的山定子、苹果籽为基砧的乔化果园。二是近几年不少专家、学者和生产决策者提出在渭北果区全面示范推广、在陕北果区布点试验引进的欧洲M9T377矮砧集约篱架栽培模式,主产区不少技术干部和广大果农顾虑重重,发展较慢。三是鉴于陕西苹果基地县区已扩大到44个,且主产区南北—东西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及生产管理水平差异很大,当前在苹果发展上还缺乏适宜各地的,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栽培模式和集成技术。
2.2 模式建议 紧紧围绕现代苹果生产“区域化、集约化、良种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趋势,探索并形成适合各地的栽培模式。
1)渭北优生区南部(包括东、西部)。光热资源丰富,物候期早,生育期长。土壤肥沃、水肥条件尚好、作务水平较高的地域,在大力推广“双矮”集约栽培模式的同时,稳步推进M9T377“矮砧集约篱架栽培模式”与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生草+覆盖”等集成的优质高产技术。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30亩以上种植大户,推行规模经营。
2)渭北优生区中部。光热资源较好,降水适中,温差较大。土壤较肥沃、水肥有保障、作务水平较高的地域,大力推广以M26为主的矮化中间砧集约支柱栽培与配套的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生草+覆盖”等集成的优质高产技术。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30亩以上种植大户,推行规模经营。
3)渭北优生区北部至延安南部。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土壤肥力中等、水肥条件较差、作务水平较高的地域,重点推广矮化中间砧或乔砧短枝密植、乔砧稀植栽培模式与配套的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种草+覆盖”等集成的优质中产旱作技术。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30~50亩种植大户,推行规模经营。
4)陕北适生区。光照充足,温差很大,降水偏少,物候期也晚,生育较短,但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贫瘠、缺肥少水、作务水平较低的地域,普遍推广乔砧稀植模式与配套的“改良纺锤形”树形和增施有机肥、集水灌溉、覆盖地膜(地布)秸秆等集成的优质适产旱作技术。重点发展家庭农场和50~100亩种植大户,推行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