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趣味实验 点亮化学课堂
2019-02-20费江
费 江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2261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讲解授知,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其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此错失思维发展的时机.对此,就要协助趣味实验改善,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探究,以此培养学科能力,落实课堂目标.
一、导入——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帮助其快速融入,还能调动学生让其思维活跃起来,以此主动参与探究.因此,在设计时要引入趣味实验,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促进其探究兴趣的产生,以此推动课堂.
进入初三,学生才开始接触化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清楚感受到学科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抓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就可从实际入手,将趣味实验引入课堂,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为其深入探究做好铺垫.在教学“物质的变化”内容时,就可演示实验:首先将一支蜡烛点燃,然后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产生的新物质.随后,将滴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这时学生会清楚发现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这时,就可提问引导:这一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在班级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就可自然导入新课教学,让其带着问题进入探究,以此激发学习兴趣.这样一来,不仅能推动课堂,还能激发学生,无形中提高效率,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兼顾所有学生,避免因为位置的关系部分学生得不到关注,继而不参与课堂,弱化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借助趣味实验导入新课,让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此推动活动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探究、思考中对新课学习充满兴趣,以此落实目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二、探究——延伸课外,培养能力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学科,但是学生初三才接触,在其看来就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由于认知有限,学习初会存在较大问题.对此,就要借助课外实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让尽快过渡,由形象思维转化到抽象思维,强化知识理解.
在引导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及时点拨,让其在关键处受到启发,以此加深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对学科感到陌生,存在抵触、畏惧心理,主要在于不熟悉.对此,就要将生活与学科联结在一起,借助趣味实验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让其积极参与探究,以此深化知识理解.在教学“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一课时,就可布置课外实验任务: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在自家锅中点燃一张白纸,之后盖上锅盖,让其观察之后的现象.这一实验十分简单,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身边一定要有家长,以此造成安全隐患.观察到实验结果后,就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一起围绕这个问题探究,将生活与教学密切联系在一起,以此探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与灭火原理,与此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无形中强化知识点学习,完善认知结构,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这样一来,就能将生活与实验联系在一起,充分吸引学生,让其在探究环节主动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有话可说.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让其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体验,以此深化知识理解,最终落实教学目标.
三、理解——突破难点,发散思维
初中化学涉及很多理论,像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以及化学公式等,都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无形中给其增加了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深化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呢?这就可以借助趣味实验,将抽化内容具化,以此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让其完善认知.
在设计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借助直观实验引导,以此促进知识转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引导,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指导,以此逐步深入,循序渐进,让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在探究“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时,如果只是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缺乏活动经验难以理解,只能机械记忆,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就可设计实验引导:将一个集气瓶的木塞打三个孔,分别连接注射器、玻璃道观河滴管木塞,滴管木塞上要插上燃烧匙,玻璃导管另一边连接一个烧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之后,就在烧杯中加入浓盐酸,滴管中加少量水,烧杯中持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接着,将绿豆大小的钠块放入燃烧匙,等到奥集气瓶充满后,就第一滴水在钠块上,使之产生火花.借助这一过程,就将原本生涩、抽象的理论具化,让学生对这块内容有明确认知,以此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及时完成理解、记忆任务.
由此,就能借助实验激发学生,让其重新回顾理论,将实践与其结合,对应要点展开理解,以此促进知识吸收.在这一过程在,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及时点拨,让其加深巩固,完善知识构建,为后续运用探究奠定扎实基础.
总之,趣味实验的引入是活化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还能活跃课堂,调动兴趣,让其在实验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以此深化知识理解,在活动中升华认知,实现学科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