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易错易混点辨析
2019-07-01何声健
何声健
(湖北省恩施龙凤初中 445000)
一、误认为“酸性溶液=酸溶液,碱性溶液=碱溶液”
初学酸碱盐的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比较模糊,通常以一种直观感性的状态去认识,误认为酸性溶液就是酸溶液、碱性溶液就是碱溶液、盐溶液都是中性溶液.
例如: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铵溶液得其pH<7,说明该溶液呈酸性,但从物质类别上讲它不是酸而是盐.
同样,K2CO3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7,说明该溶液呈碱性,但它不是碱溶液而是盐溶液.
二、误认为pH=0的溶液就是中性溶液,或说成中性溶液没pH
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其酸碱度可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为0~14,可是不少学生理解不透彻,记忆不准确,甚至用数学的习惯,定势思维认为中性溶液既不是酸性也不是碱性,所以误认为没有pH或理解成pH=0.例如,氯化钠溶液、水、蔗糖、酒精等物质呈中性,它们的pH=7而不是0.
三、混淆食盐是盐,盐即指食盐
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用于调味,可以食用的盐即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而从化学知识的角度讲,盐是指的一类化合物,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因为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化合物,所以氯化钠是盐,可以食用的盐,但盐并非都可以食用,有的甚至有毒,如亚硝酸钠、硫酸铜等,所以盐不等于食盐.
四、误认为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生成物只能是盐和水,但同时必须限定反应物是酸与碱,这样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如:
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
反过来,是不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或只要有盐和水生成就是中和反应呢?对初学者来说,这是很容易犯的错误,如:
这两个反应都生成了盐和水,但参加反应的物质不是酸和碱,所以不属于中和反应.
五、混淆石蕊使酸变红,使碱变蓝
很多学生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发生反应显示颜色变化这个知识的时候,囫囵吞枣,不加理解,死记硬背,错误的记成:石蕊使酸变红,使碱变蓝.而实际是“酸或碱的溶液使指示剂的颜色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指示剂使酸或碱的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还要特别注意,这里的酸碱应该是酸碱的溶液,如果酸、碱不溶于水中,不能形成溶液,当然也就谈不上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了.
六、误认为利用氢氧化钠也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污水、中和胃液里过多的胃酸
在学习了中和反应以后,要体现学以致用,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的理念,必须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污水、中和胃液里过多的胃酸等等,常常要用到一些碱性物质,在物质的选择上,不少学生只抓住了中和反应这一点,没有考虑还有很多因素,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方便,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等对物质选择的限定.利用氢氧化钠来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污水、中和胃液里过多的胃酸,从理论上讲是可以达到中和酸的目的,但实际上是绝对不可以的,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还考虑价格,制取的难度等,所以不宜作上述用途.实际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中和胃液里过多的胃酸可以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氢钠等)的药物.
七、混淆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会形成白烟
对这个现象的错误描述是由于对什么是烟,什么是雾没有弄清楚.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
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打开瓶塞时会在瓶口形成白雾,它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这个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不是白烟.
八、混淆酸雨就是呈酸性的雨水,pH<7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正常雨水的pH≈5.6,而酸雨是因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引起的,酸雨的pH<5.6. pH<7的雨水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雨,只有pH<5.6的雨水,才能定性为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