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英美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研究

2019-02-20刘珂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意译英美原文

刘珂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系,河南 商丘 476000)

自19世纪以来,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大众娱乐的普遍选择。随着全球化经济和科技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英美电影陆续传入中国。好的电影片名对于一部电影而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对电影票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视角,分析英美电影片名的中译现状,借助音译、意译、直译等三种翻译方法,灵活展现英美电影片名所蕴含的信息、文化,以提高跨国家跨民族文化交际的语言魅力和影片的自身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一、目的论

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各项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模式,她认为理想的最佳翻译形式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要求译文在概念性内容、语言文化形式和交际功能等方面都要与原文保持一致,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翻译的功能性特征。在莱斯的翻译模式理论基础上,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指出翻译研究要从原文中心论[1]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即“翻译目的法则”“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2]。这三种法则要求译文遵循的是:以翻译的目的为主导,不仅强调译文内部要保持连贯性,而且译文要遵循原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翻译必须遵守“目的法则”[3],也就是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译文应适应译入国的语言文化情境[4],按译入语文化接受方式实施翻译。翻译行为目的作为结果决定了整个翻译的过程,也就是结果决定着方法。翻译活动可以有多项目的,这些目的表现形式体现为三种:一是译入者的需求目的;二是译文凸显的目的;三是特定形势下翻译技巧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一般情况下,“目的”指的都是翻译活动运用的交际目的,也是指“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5]。因此,译者应在特定的语境文化中识别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6]。

二、英美电影片名翻译方法

英美电影片名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快速帮助观众了解影片的核心内容,并有效激发观众前去观看的欲望[7]。电影片名的语言简洁凝练,是电影内容概括性的体现,也是人们洞悉电影主旨内容的窗口,不仅体现着电影本身的艺术特色,还蕴含着原影片国家的语言文化价值。对于英美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一)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有些特殊的文化词汇和意象在语言翻译转化中是空缺的,例如:外国的人名、英语专有名词、地理方位、历史事件等在我国汉语中无法找到一一对应的翻译词汇,而且很难用某个特定的词准确地表达出其原来的含义,于是译者需要把原文的发音直接转换成译入语里相同或相近的音节。

英美电影经常会直接用主人公的姓名或故事发生的地点命名,同时,这些影片大多数由著名的文学名著改编,而文学名著早已被大众所熟悉和认知,所以翻译这些英美电影的片名时,可以直接采用音译法。例如,《Titanie》被译为《泰坦尼克号》,《Alassin》被译为《阿拉丁》,《Hamiet》被译为《哈姆雷特》,《Anna Karenina》被译为《安娜·卡列尼娜》,《Romeo and Juliet》被译为《罗密欧与朱丽叶》,《Harry potter》被译为《哈利·波特》。这些影片的片名翻译均与原著同音,同时也是英美电影中的经典之作,音译后的片名既延续了原电影片名及其内容的文化特色,又能从视觉上吸引观众。

当然,不是西方的每个人物的姓名、地点、发生的事件都可以用音译的方法来翻译。比如,《Waterloo Bridge》《Peter Pan》《Pinocchio》《Oliver Twist》等。这些影片的片名,若直接音译,则翻译为《滑铁卢大桥》《彼得·潘》《皮诺基》《奥利弗·特维斯》。如果采用这样的中译片名,我们则无从体会其气势恢宏的又切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更难体会荡气回肠的魂断蓝桥的爱情故事;也无法和长着乳牙的小飞侠一起经历战胜铁钩船长,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的磨难和考验;更无法找到小朋友喜欢的小木偶,当然也无法体会雾都孤儿奥利弗的悲惨身世与遭遇及其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二) 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在译入国语言文化条件许可的同时,在译文中既能保持原文的文化格调和表达内容,又可以保持原文的格式形式,特别是和原文中原有的比喻、拟人、形象、民族和地方文化色彩相一致。有些影片片名本身承载了大量的文化特色和信息,因此,在语言文化表达相同的基础上,可以对影片片名中的字词进行直接翻译,既使译名和内容相统一,又保留了原片名中的文化元素。

例如,《Big Fish》直译为《大鱼》。该影片中的“大话王”——父亲总喜欢炫耀自己年轻时众多离奇的经历,儿子无法接受他的奇说,不得不亲自去找寻真相,去寻找自己父亲究竟是谁,他是做什么的,去寻找那条最大的鲇鱼。影片中的父亲最后真的变成了一条自己说过多次的大鱼,在闪烁的泪光中,儿子终于领悟到父亲充满激情和想象的一生。《How′s Moving Castle》被翻译成《哈尔的移动城堡》。“城堡”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一座固定的建筑物,而“移动”作为其限定词,不仅增加了片名的神秘色彩,而且足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因此,直译是该影片片名翻译的最佳方式。《The sound of Music》被译为《音乐之声》。这部经典之作,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着阳光和温馨浪漫的气息。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地结合起来,其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另外,影片中“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哆来咪”以及“玛丽亚”等歌曲也是观众耳熟能详、钟爱无比的。

通过直译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目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The Princess Diaries》被译为《公主日记》,《Life is Beautiful》被译为《美丽人生》,《Walk the Line》被译为《一往无前》,《Sleeping in Seattle》被译为《西雅图不眠之夜》,《The Crying Game》被译为《哭泣的游戏》等。以上这些例子,译文和原文几乎是字对字的翻译,但直译绝不是死译或硬译,它是通过目标语言对影片片名进行的全译,直接展示出影片原英文标题的文化特色和含义。

(三)意译法

意译是指在目的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原文的大体含义进行的概括性翻译。意译不是传统的逐字逐句的翻译,它是译者在面对译入语的语言文化与原影片中的语言文化有差异时,另觅同义等效的表达方法,以保持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大体相符的一种功能性翻译方式。意译翻译的方式取决于不同国家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即传统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物质精神文化和社会交际文化等多方面文化间的差异。意译更能体现出译入语的语言文化特色。

英美电影片名的翻译既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语言转换,也是与汉语语言的完美结合的一种语言形式。意译使中文翻译更加生动和具体,同时,又保证我国观众能够更快更清晰地认知电影片名的大概含义。例如,《Gone with the Wind》,最初人们将其书名直译为《随风飘逝》,后又意译为《飘》。《飘》蕴含两层含义:这呼啸的咫风,指的是南北战争;那被飘去的云朵,指的是农奴制的安逸生活,这与书的内容完全一致。1937年,此书被拍成电影,电影的中译片名为《乱世佳人》。该中译片名成功地将影片内容进行高度浓缩,因其中“佳人”一词更符合广大观众对美的审视标准,所以至今仍被广泛传播。《Flipped》被意译为《怦然心动》。该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小孩——男孩女孩,从童年一直到青春期的“战争”,两个小孩,一棵树,一个简单明了的故事,却讲得荡气回肠,真的令人怦然心动。

其他意译片名比较成功的影片,如:《Twilight》被译为《暮光之城》,《Home Alone》被译为《小鬼当家》,《Finding Nemo》被译为《海底总动员》,《Forest Gump》被译为《阿甘正传》,《One Flew the Cuckoo′s Nest》被译为《飞越疯人院》,《French Kiss》被译为《情定巴黎》。

根据文化差异,对影片名适当地进行转化和拓展、遣词造句和合理引申,在保留原影片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能更好地抓人眼球,使每一部影片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相对高的商业价值。

三、英美电影片名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

英美电影片名的翻译就像电影的商业广告语,不仅要凸显电影主旨内容,又要激发观众的观影欲望和兴趣,不仅要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英美电影片名在通过运用音译、直译和意译等翻译方法,进行语言转化和文化对接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三种原则:

(一) 文化信息价值原则

语言文化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播信息。英美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要表达出原电影片名的信息和相关的电影情节的信息,更要承载原有的文化内涵、特色风格。中西文化具有多重差异性,翻译时不仅要体现出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更要准确传递原文化所具有的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熟知双方国家的语言文化,以及该影片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多种背景底蕴。

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要求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准确表达原影片片名蕴含的意思,更要遵循原片名的文化风格,实现原名与译名的信息内容的等值交换。等值信息交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形式上的一致,即中译的翻译和原文在词的结构、比喻风格等形式上类似;二是意思上的相似,中译的主体内容要和原文所表达的含义相一致,在意义上不能有删减。例如,《Roman Holiday》被译为《罗马假日》,《Six Days Seven Nights》被译为《六天七夜》,《Sound of Music》被译为《音乐之声》,《Love Story》被译为《爱情故事》,《Brave Heart》被译为《勇敢的心》,《Forrest Gump》被译为《阿甘正传》,《Seven》被译为《七宗罪》,《American Beauty》被译为《美国蔷薇》,《Dragon Heart》被译为《魔龙传奇》。

(二) 审美特色原则

电影片名的翻译应适度摆脱直译的生硬束缚,译者在深入把握电影主体思想内容的同时,应以艺术家的美感对电影片名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电影作为一种传播艺术,引入国应注重其语言的文化艺术形式,准确传达原电影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情感和语言价值,从而将美感传递给观众。

在运用审美特色原则的同时,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把握语言组织结构的独特性,常见的模式是“四字格”。例如,《The Rock》被译为《石破天惊》,该片名就使人直接感知到动作与冒险融为一体的震撼。《A Walk in the Clouds》被译为《云中漫步》,该影片改编自意大利小说《真爱的风采》, 译名源于影片中葡萄园的名字“云乡”,唯美、浪漫地体现出影片内容信息。其次要适度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电影片名一定的想象力、表现力,这样既能吸引观众,又令人回味无穷。例如,《Rebecca》被译为《蝴蝶梦》,虽然该电影的原片名是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但译者在翻译时并未按直译的方式,而是将其译为《蝴蝶梦》。该译名把主人公寓意为蝴蝶,同时也寓指该片中始终没有出场的女主角,就像蝴蝶一样若隐若现,翩翩飞舞在每个角落。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手法,影片名的美感度或可欣赏性都会直接决定着观众的接受程度。具有审美特色的翻译体现了艺术和价值的完美结合。

(三)商业价值原则

在对英美电影片名进行中译的时候,要同时考虑到商业文化因素。中译后的片名既能够激发观众观看的心理欲望,又能让观众心理认同其所具有的商业价值。赚取票房是电影制作方的目的之一,片名的翻译会对票房的商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观众看到或听到影片片名的同时,在心理上就会得到一种暗示,随之联想出影片内容,并对此进行初始判断。借助电影票房,提升影片的商业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观众眼球,占领心理市场。例如,《North by North west》被译为《谍海疑云》。该译名本身不仅透漏出该片为谍战片的信息,而且也体现出影片的内容——友谊、爱情和人性的光辉。《Maid in Manhattan》被译为《曼哈顿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众人皆知,该影片译名直接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心理。商业价值的高低也就是观众和市场接受度的体现,影片片名的巧妙翻译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为影片创造可观的市场价值。

四、结语

英美电影已经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桥梁。作为电影的门槛和标签的电影片名,既是电影艺术形式表现的最直观的途径,也在吸引观众方面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在对电影片名翻译时,译者应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熟知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以扎实的语言功底,遵循翻译的基本规则要求,使译品既能满足中国观众的心理,又能体现电影原来的文化特色与精髓。本文所研究的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是翻译中最常见的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并适时地将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更好地保留英美电影片名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展现影视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更好地满足中国观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猜你喜欢

意译英美原文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让句子动起来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尝粪忧心
卖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