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弃疾词征引《庄子》考

2020-01-16姜高威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稼轩胡蝶长调

姜高威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辛弃疾是我国古代词史上的杰出代表,其词作存世量雄居两宋之冠。辛弃疾博学多才,其填词极善用典,这一点也早已饮誉学林。徐釚说:“词至稼轩,经子百家,行间笔下,驱斥如意。”[1]吴衡照亦言:“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2]有感于此,本文拟对辛弃疾词征引《庄子》的概况、方式及其意义进行详细探讨。

一、辛弃疾词征引《庄子》概况

据笔者统计,辛弃疾词对《庄子》的征引约有76首125次①,具体征引概况详见表1-3。

表1 辛弃疾词征引《庄子》分布概况

表2 辛弃疾词征引《庄子》篇目及其频次

表3 辛弃疾征引《庄子》之相关词作的词牌及其频次

由上述列表可知,除《养生主》《马蹄》《胠箧》《田子方》和《渔父》5篇之外,辛词对《庄子》中的其他篇目均做了不同频次的征引,尤其是对《逍遥游》《秋水》《齐物论》和《天运》等名篇更是钟爱有加,高频引用。据统计,辛弃疾现存词作共包含103个词牌,其中小令46首、中调29首、长调28首;而征引《庄子》者高达27个,其中包含小令8首、中调5首、长调14首。辛词对《庄子》的征引主要集中在长调方面,其比重为辛词长调的一半;而小令和中调却明显少,且二者接近持平。

二、辛弃疾词征引《庄子》的方式

辛弃疾词征引《庄子》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不乏直接引用之例,而更多的则是凭借其“龙文笔力”熔铸己意之后的艺术再创造。具体言之,大概有如下三种方式:

(一)以《庄子》篇目直接征引入词

这种方式在辛词中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我们适当放宽辛词征引《庄子》的准入标准,那么,在辛词之题序中亦可觅见踪迹。例如:

(1)待从公痛饮,八千余岁,伴《庄》椿寿。(《水龙吟·玉皇殿阁微凉》)

(2)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感皇恩·案上数编书》)

以上两例均以《庄子》之名直接入词,简洁明了。此外,辛词题序中亦有直接征引《庄子》之名者,譬如上引第2例之题序:“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卜算子·一以我为牛》之题序:“用《庄》语。”再者,《水调歌头·万事几时足》之“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与《哨遍·蜗角斗争》之“谁与齐万物”二句,揆之其词大意,两者化用了《齐物论》之名。

(二)直接征引《庄子》中的固定词语,或将《庄子》中的句子节缩成词或词组

1.直接征引《庄子》中的词或词组。此种方式既经济又简明扼要,在辛词中是比较常见的。例如:

(3)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满庭芳·倾国无媒》)

按:“一枝”出自《庄子·逍遥游》“许由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4)洗尽机心随法喜。(《蝶恋花·洗尽机心随法喜》)

按:“机心”出自《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5)野马尘埃,扶摇下视,苍然如许。(《水龙吟·断崖千丈孤松》)

按:“野马、尘埃、扶摇、下视”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水调歌头·头白齿牙缺》)

按:“臭腐、神奇”出自《庄子·知北游》“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7)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沁园春·有美人兮》)

按:“物化”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8)物讳穷时,丰狐文豹罪因皮。(《哨遍·一壑自专》)

按:“讳穷”出自《庄子·秋水》“孔子曰:‘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9)乞得胶胶扰扰身,却笑区区者。(《卜算子·百郡怯登车》)

按:“胶胶扰扰”出自《庄子·天道》“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2.将《庄子》中的句子熔裁成词或者词组,使之既言简义丰,又合于词体规范。例如:

(10)侬是嵚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浣溪沙·侬是嵚崎可笑人》)

按:“开口笑”一词实从《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整合而出。

(11)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满江红·鹏翼垂空》)

按:“鹏翼垂空”一词乃由《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剪裁而成。

(12)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水调歌头·官事未易了》)

按:“五车书”一词实由《庄子·天下》“惠子多方,其书五车”整合而出。

(13)锦绣心胸冰雪面。(《蝶恋花·莫向楼头听漏点》)

按:“冰雪面”一词实由《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提炼而成。

(14)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按:“然然可可”一词是由《庄子·寓言》“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删合而成。

(15)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水调歌头·日月如磨蚁》)

按:“浮休”一词是由《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整合而出。

(16)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最高楼·吾衰矣》)

按:“佚老”一词实由《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删合而成。

(17)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

按:“覆舟如芥”是由《庄子·逍遥游》“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节缩而成的一个词组。

(三)征引《庄子》中的成句入词

这种方式在辛词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具体还可细分为如下不同形式:

1.直接征引《庄子》中的成句入词。此种方式在辛词中相对来说不太多见。试举例如下:

(18)物讳穷时,丰狐文豹罪因皮。(《哨遍·一壑自专》)

按:“丰狐文豹”出自《庄子·达生》“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19)孰居无事陪犀首,未办求封遇万松。(《瑞鹧鸪·江头日日打头风》)

按:“孰居无事”出自《庄子·天运》“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20)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洞仙歌·贤愚相去》)

按:“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此处虽有一字之别,但意思相通。

2.对所征引的《庄子》成句进行语法上的变换,或改变原有词序,或变换成新的句式,使之合于词律。此种方式相对较少,试举例如下:

(21)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满江红·倦客新丰》)

按:《庄子·则阳》:“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此处“陆沉”义同“沉陆”,意谓遁世隐居。辛弃疾先调换词序,复著一“翻”字,反其意而用之,以抒发其欲致君泽民之志。

(22)野马尘埃,扶摇下视,苍然如许。(《水龙吟·断崖千丈孤松》)

按:《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此处虽然仅仅改“视下”为“下视”,然而一字之别却语兼主动,突显出鹏飞九天,傲视苍茫之概。

(23)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洞仙歌·旧交贫贱》)

按:《庄子·齐物论》:“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为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此处“暮四朝三”是由引文颠倒词序而来,然意旨未尝稍异。

3.对所征引《庄子》的句子进行整合,或增加、或减少、或改变,使之语言凝练,结构合理,符合词体规范,也更益于抒情达意。这种方式在辛词中可谓比比皆是,唾手可得,是诸方式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略举数例如下:

(24)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水调歌头·官事未易了》)

按:“深蛰要惊雷”是由词人将《庄子·天运》“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一句加以压缩而成。词人虽说不顾人言,然终难置身丘壑,否则但凭“深蛰”,又何须“惊雷”?著一“要”字便精简原句,复将胸中深匿之念主动托出,而个中亦难掩沉沦下僚、壮志难酬的苦闷。

(25)万里须臾耳,野马骤空埃。(《水调歌头·千古老蟾口》)

按:“野马骤空埃”是由词人将《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整合而来。词人以一“骤”之疾追牵两端,顿显苍茫万里、风流不息的寥廓之境。

(26)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水龙吟·补陀大士虚空》)

按:“洞庭张乐”是由《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一段缩减而成。词人发挥想象以答语的形式使其与下句共同营造出缥缈朦胧之境,仙乐声声,神灵飘飞,足见雨岩怡人之美景。

(27)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按:此句乃由《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删合而来,“天下”缩减为“人间万事”而反生繁杂之感,泰山轻小、毫发重大自相对比,足见其时词人内心之五味杂陈。

(28)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念奴娇·倘来轩冕》)

按:“倘来轩冕”是由《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淬炼而成,此处虽行以问句,但作者早已得意忘言,自知空怀一腔报国热血,可奈何英雄江左老,非不欲轩冕在身,实难致之,故而愁来万斛,不得其乐。

(29)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玉楼春·何人半夜推山去》)

野老时逢山鬼泣,谁夜持山去难觅。(《归朝欢·见说岷峨千古雪》)

按:“何人半夜推山去”与“谁夜持山去难觅”均由《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熔裁而来。虽说两词创作因由有别,但都以反问代替原文之肯定,复以云烟山岚障蔽作解,可谓殊途同归,俱臻其妙。

(30)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念奴娇·为沽美酒》)

按:此句由《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删合而成。词人邀友人饮酒,一路看花索句,可奈何东风雨过,花果飘零,不如人意,不免有身世如蝶之叹。

(31)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哨遍·蜗角斗争》)

按:此句化自《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词人沿袭《庄子》以小见大的思维,且更以“千里”之广而为其张目,足见其对斤斤计较于微末小利而缺乏开阔心怀与长远眼光者的厌弃。

(32)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卜算子·一以我为牛》)

按:此二句是由《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整合而成。词人以“我”易“己”,复又颠倒原有句序,使得语义指向更加明显,且与下句“人与之名受不辞”所征引《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之句序前后对应,足见词人之匠心独造。

(33)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秦王山头》)

按:此二句是由《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整合而成,改反问为肯定,直揭出云雨相孕及其变化无常之态。

三、辛弃疾词征引《庄子》的意义

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论道:“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3]诚然,刘氏此言确是从整体上对稼轩词的语言艺术的称赞,同时也一语道破了辛弃疾资书以为词的显著特点。辛弃疾用典虽“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4],但这显然并非目的。这种引用本身首先表现在词人对所引用内容的接受上。辛弃疾曾写道:“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足见其对《庄子》之钟爱,前文所列诸表亦可作佐证。辛弃疾一生“三仕三已”,生命中的大好时光多半都消磨在了投闲置散之中,万斛闲愁无时无刻不盘萦心头,于是读《庄》读《老》,以求获得内心的一时宁静与安然。

其次,辛弃疾广泛征引《庄子》,也是出于剪裁艺术创作素材的需要,进而借以自由抒发自我的喜乐哀愁。这一点在诸多辛词的首句便可见到,开篇即奠定感情基调:

(34)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满江红》)

(35)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水调歌头》)

(36)盗跖倘名丘,孔子倘名跖。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恶无真实。(《卜算子》)

(37)胶胶扰扰几时休?一出山来不自由。(《瑞鹧鸪》)

例(34)开言便以《庄子·逍遥游》之鹏飞万里自况,而自己却沉沦下僚,难以沙场扬鞭,建功立业,满腔苦闷开卷即闻。例(35)乃是一首祝寿词,词人以《庄子·逍遥游》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相祝,自当贴切。例(36)化自《庄子·盗跖》,词人借助看似“离经叛道”的假设之言,使得用典与议论融为一体,进而批判美丑不分、贤愚不辨的当权者。例(37)熔裁《庄子·天道》中成词以设问开篇,自问自答,抒发词人强以随缘自适以慰己心而终难自解之苦楚。

再者,辛弃疾征引《庄子》,有利于其“以文为词”的艺术创作实践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促进了其时词体雅化的进程与时人对词体的推尊。词在产生之初,常被视为“胡夷里巷之曲”。自李煜、苏轼以来,题材逐渐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境界日趋提高。至南宋,辛弃疾大胆以散文笔法填词,为词学创作别开新路。刘辰翁《稼轩词序》曾言:“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5]由刘氏此言,不仅可以看出其对辛弃疾大力践行以“用经用史”的方式填词的肯定,以及辛词创作方式的突破对词学进步的价值,更可见出其时人们对词尤其是对苏辛豪放一脉的推重与对创作方法的欣然接受。由上文表3可知,辛弃疾所征引《庄子》的76首词中,可划归长调者有14种49首。而辛词现存词作中长调也只有28种,所占比率之高一望即知。由于长调本身容量大且易于铺展议论,辛弃疾便对此大力开垦。可以说,辛词中特色醒豁、艺术成就较大者基本在此。辛弃疾对《庄子》的征引在此也贡献良多,其中最明显者莫过于三首同调之作——《哨遍·蜗角斗争》《哨遍·一壑自专》和《哨遍·池上主人》。此三者完全驱以《庄子》中语行文,乍看虽有“词”之形而更富“文”之质,虽不甚协律,却议论充沛且弗少典重故实,特点显著,非深于此道并勇于创新者不能为也。此外,诸如长调《水调歌头·万事几时足》与小令《卜算子·一以我为牛》《卜算子·盗跖倘名丘》等词皆同中调《感皇恩·案上数编书》之题序“用《庄》语”一样,都是语出《庄子》,皆是用典与议论融合之佳作。辛弃疾正是以自己大胆的艺术创作实绩,成功地实践并完善了所谓“以文为词”的创作方法。

辛弃疾是我国古代专意填词且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其高超的使事用典艺术为其词增色良多。当然,虽说辛弃疾大肆驱使《庄子》语入词而不见斧凿之痕,风流自得,但有时亦难免有逞才使智之嫌,这自然是为其资书以为词牵累之故,因而也时有“掉书袋”之讥,不过大多瑕不掩瑜,无伤大雅。

注释:

①本文以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为统计底本。文中例句皆出于此。

猜你喜欢

稼轩胡蝶长调
温暖讲成语:栩栩如生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草原的长调
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
庄周梦碟
明志
草原长调
剑歌
对于胡蝶被解救后重归拐卖地的思考
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