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任务

2019-02-2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大学生

许 珍

(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 535011)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方式。网络化促使人们以信息的输出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到互联网中,同时,也为各种不同社会思潮表达自身意识形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舆论斗争的战场。在各种社会思潮竞相争夺话语权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面临的考验。这需要高校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作为当前意识形态舆论斗争的主要战场,关乎国家社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及国家安全等根本性问题。高校所处的地位决定其必须承担起加强意识形态功能的责任,牢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正确履行教育职能、培养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形成以后,其维持的过程也是执政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1]。实践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抉择,牢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当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意识形态总体上保持良好态势,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提速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纷纷粉墨登场,竭尽种种之能事,用各种形式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图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我国,教育引导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网络作为舆论斗争主战场的新形势下,只有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社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包括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深刻地剖析、评价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错误思潮。”[2]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加强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的价值所在。

(二) 促进高校全面、正确履行教育职能

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角力凸显,各种社会思潮不遗余力争抢网络阵地。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集散地,决定了高校必然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目标指引,才能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从高校工作的主要内容看,其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无疑,高校的中心工作应围绕这四个方面来展开。人才培养职能要求高校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服务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科学研究职能要求高校在科学研究中以坚持社会主义国家健康发展为指向,防止错误社会思潮依托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价值渗透。社会服务职能要求高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坚守价值底线,以人才智力优势发挥社会智囊功能,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氛围。文化传承职能要求高校继往开来,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高校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求高校在社会主义框架下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而实现此目标同样离不开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环境。

(三)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全面发展是指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科学知识素养,更要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呈现,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之间相互撞击,引发各种意识形态竞相发声,思想斗争显得异常激烈,教育大学生如何面对客观形势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所发生的新变化之一就是其主要阵地从传统舆论战场向网络媒体的全面转移,针对高校实际和大学生思想状况,需要党和政府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校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抓手,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帮助大学生增强面对、化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能力和坚持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决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自身行动的根本指南,自觉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渗透和侵蚀。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各种不良意识形态借助网络大力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质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政治博弈。从国际层面看,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正在不断改变着不公正、不合理的西方霸权世界体系,挑战着西方的话语权,西方霸权主义国家为维护其霸主地位必然要采取一切手段来阻止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发展。西方霸权主义国家除了通过武力干涉一些较小国家之外,试图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利用我国发展互联网技术之机,支持数千个专门网站对我国实施舆论战,不遗余力地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肆意歪曲和诽谤。从国内层面看,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存在,尤其在互联网上,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白热化。一些持不同政见的所谓“网络大V”“知名人士” ,一方面以各种形式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兜售私有化;另一方面极力否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不良言论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了极坏影响。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输送的意识形态极具迷惑性和鼓动性,直接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极大弱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高校自身对网络治理的认识及其网络治理的能力均有待提高

“自媒体化的信息生产、社交网络的裂变式传播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形成了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场域和社会舆论生态。”[3]总体来看,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面对的媒体格局和社会舆论格局所发生的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亦已能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巩固、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的认识和觉悟仍然不够深刻,其网络治理的方法和手段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高校对于网络治理问题认识的短视,一是在于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麻痹大意,看不到非主流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渗透的危害性;二是在于缺乏通过网络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的信心,表现在被一些所谓的“主流民意”挟持,不敢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理直气壮的辩护。除此之外,高校网络治理的主要问题还在于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比较片面,舆情应对能力不够强,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舆情应对机制和体制,网络管控的监测方法还较落后,等等,这些弊端极大制约高校的网络治理能力。

(三)大学生较高的网络政治参与率同尚未成熟的价值辨识能力之间的落差

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快捷的政治参与平台。他们在网络上通过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评论、民意调查、网上投票等方式试图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高达98.6%。随着数字技术与高校的深度融合,青年大学生更是成为网络交流的重要参与者。调查显示,“90.05%的大学生具有3年以上的网龄,71.8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其中75.8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与网络政治。”[4]与较高的网络参与率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在面对中西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的抉择时,会显得无所适从,不能正确辨别西方的价值观中所充斥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想毒瘤,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个人利益至上、缺乏集体意识的错误价值观。

三、进一步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立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树立互联网战略意识

“互联网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我国政治、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5]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广泛的共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校在软、硬件上的技术仍然有待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如何融入互联网的规则仍未制定出台,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校网络发展体系,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比较落后,等等。以上因素客观上制约着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开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极大挫伤了高校师生的网络文化自信,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入提供了机会。因此,高校要从国家安全战略出发,把互联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积极构建高校网络工作体系,制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作战方案,全面树立培育高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的网络文化意识”,切实发展和壮大高校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网络人才队伍,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提高大学生对于意识形态论争的科学识别能力。

(二)坚定高校思想政治立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要着力加强高校思想阵地管理。”[6]意见特别指出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为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定了基调。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高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规律,促进高校师生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下,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正确研判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命题。二是创新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高校要积极推动网络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符合国家和民族的、迎合高校师生需要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以中国话语体系在网络空间里诠释中国的核心价值。三是强化互联网思想理论。201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强化互联网思想理论引导对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高校在网络传播和意识形态生态的新格局下,要以宏观思维思考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守护好高校师生的精神家园,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主张成为网络最强音。

(三)提高高校网络治理能力,化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

当前,在党和国家强调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的形势下,仍然有极少高校竭力回避意识形态问题:一是不愿意主动在网络上设置公共讨论的议题议程,自动丧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引导权;二是在陷入意识形态论争旋涡后,不敢表明自身的立场,凸显高校在网络治理方面能力欠缺。

做好高校网络治理,需要在人才队伍、舆论引导方面加强工作力度,惟有如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才能从被动转向主动。第一,要建立得力的人才队伍。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示范和引导,新形势下,高校除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熟悉网络意识形态传输机制,增强网络信息传播能力,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人才优势,促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第二,要善于开展舆论引导。高校应建立常态化的网络沟通反馈渠道,引导网络舆论向有利于党、国家和人民发展的方向发展。通过正确的舆情引导,向师生传递真实声音、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过滤违反法律和煽动国家分裂等有害信息,使高校拥有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四)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实质上是事关能否培养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是事关青年大学生的价值抉择的问题,是事关我们党能否得到大学生拥护的问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斗争角力下,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立场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多数群体支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他们认同国家的繁荣稳定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向导;二是少数群体对意识形态保持模糊态度,他们摇摆于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价值取向对比,干脆以不发声、不表态来模糊立场;三是极少数人支持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希望以西方价值体系替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各种途径在网络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摇旗呐喊。青年大学生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表明,网络意识形态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风平浪静,网络斗争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竭力侵蚀下始终存在。要营造高校良好的网络环境氛围,需要政府、高校和全社会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上的共同配合,做好大学生正面引导工作,使他们更多地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主动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高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防卫的意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各种诋毁社会主义的思潮,从而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