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创新将小农户组织起来
2019-02-20曾泓霖
曾泓霖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2019年3月,国家农业农村部依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指出,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数据表明,有效提升小农户生产经营的能力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以组织创新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对“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升小农户经营发展能力,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健全服务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让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显得尤为重要。
一、将小农户组织起来的意义
(一)提高小农户的平均收益水平,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大于成本是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的根本动力,也是形成规模经济的根本保障。诺斯(2009)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能够使个人的经济努力转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从而对生产者提供有效的激励[1]4。市场机制之所以具有资源配置的作用,关键在于市场中的行为人得到了激励,自发去促成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
增加农业经营收入和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是农民增收的根本思路。通过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利用合适的生产组织方案解决小农户生产和销售环节内部化的问题,保障小农户有稳定的产品市场和收入来源。以小农户为基础的组织化经营,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小农户的生产要素与销售渠道问题,落脚点是要降低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农户的利润。当前,我国常见的将小农户组织起来的方式,主要包括能人(种养大户)带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市场带动和企业带动等。通过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将小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小农户和市场的对接问题,从而达到有效降低小农户的生产成本和切实增加总收入这一根本目的。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
现代农业是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和市场化的产业。推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而在较短时间内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是我国“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土地呈现分割、零碎的特点,加之小农户户均土地较少和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的实际情况,单个小农户的规模经济便无从谈起。在市场经济下,小农户通常已经解决温饱问题,面临的是如何致富的问题。诚然,小农户的分散经营可以较好地回避集体经济的经营风险,然而,小农户的过度分散经营则不利于其快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就无法实现“富起来”的愿望。如果把过度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将小农户的小规模经营汇集成有组织的大规模经营,以解决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问题;以统一销售来解决产品销路问题;以统一服务来完善农业辅助设施不足问题(如供应、加工、技术和咨询服务等),就会有效地减少小农户的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同时,把小农户组织起来,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衔接,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将分散的小农户纳入同一组织,变分散为规模,必会降低农业平均成本,增强农业经营效率,增加小农户的收入。毫无疑问,将小农户组织起来是完善“统分结合”经营制度的必要之举。
农业产业化经营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农民素质技能进步、农业管理进步和创新等优势,也会进一步促进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设备和技术的普及,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三)夯实农村集体经济根基,振兴农村经济
将小农户组织起来,不仅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集体经济根基和振兴农村经济的必要措施。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将小农户组织起来,有利于明晰集体经济的产权关系和构建公平公正的收益分配制度,也有利于创新解决承包经营者和农村集体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农村集体经济随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完善而获得新发展。可以推断,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农村各项公共项目(如农村规划、交通设施、环境保护、产业特色、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和医疗服务)的开展和完善,也会为小农户的经营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将小农户组织起来
将小农户组织起来,是为了高效快速地发展第一产业,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用什么组织方式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哪一种方式更有效,这都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从组织安排的形式来看,将小农户组织起来的方式主要有能人(种养大户)带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市场带动和农业企业带动等。要高效地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应当从人力资本、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科学技术普及和农业辅助系统建设等几个方面共同推进。
(一)以规模经济为导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发展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和规模化,需要在农业生产组织上突破小农户生产经营的局限,在土地规模、产业集聚、组织协作等方式上,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向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和社会化生产经营发展。
为了将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引导小农户向规模化生产经营发展,要加大政策资金投入,着重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尤其要大力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是在小农户基础上,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起来的。相比小农户,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有利于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经营,从而有效降低平均成本,提高农户的收益。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是组织小农户、带动小农户、服务小农户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有利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有利于农户致富和乡村经济振兴。集体经济是农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大力培育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保障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有利于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福利的提高。
完善组织安排,即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设计,建立自上而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借鉴日本与以色列两国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即以服务全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为目标,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带有企业性质的农业组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合理设立农业专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从而推动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国家农业总体现代化的发展。
(二)始终注重对小农户的人力资本投入
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就是使农民具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能力,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人力资本是影响劳动者生产与再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生产与再生产能力。
舒尔茨(2016)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对农业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2]21。为此,一是要做好农民职业教育长远规划,注重发展高质量的农民职业教育。例如,西欧一些国家通过设立严格的资格证,为职业教育合格的农民颁发职业证书,在相关政策规定下,只有获得资格证的农民才可以进入一些政府许可的农业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技能的职业化农民。二是要增加农民职业培训的投入,根据现实需要,拓宽农民业务技能培训的范围。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投入,需要通过科学整合教育机构和教员队伍,优化教育培训资源,从而提高教育和培训的效率。要做到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完成,这个组织机构应该起到高效落实政府农业政策的作用,应该成为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者,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
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设,即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进而发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整合农业资源和动员农民的纽带作用。如此做的理由有三:一是借助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使农民可以在一个公认的专门组织体系内接受管理;二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政府落实战略目标和相关政策;三是可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现代化,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效率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的必要途径。在同等技术和资源条件下,经营管理是农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是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效率的关键因素,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将小农户组织起来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户等组织形式是将小农户组织起来的重要载体。
为了有效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应当不断改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管理,提高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经营效率,以便于增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为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辐射带动效应创造有利条件。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一要紧紧围绕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目标,树立标杆,通过学习先进农业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二是要注重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坚持人才兴农的发展思路;三是要注重品牌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技术管理、土地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以便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综合效益;四要坚持外向型发展,通过加强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交流合作,积极主动适应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变革的需要,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四)坚持科技兴农
科学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升级又是影响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创新的重要因素。从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新的产业,新的产业需要新的组织形式与之匹配。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方面来看,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普及,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有效实行科技兴农,一是要注重科学技术机构和农户的利益联结,及时将农业技术普及到农户;二是要注重技术培训,通过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农民素质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三是要以点带面,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示范,推进农业科技真正普及到所有农户。陈耀邦(2003)认为,基层技术推广站是普及技术的组织保证[5]。实际上,随着组织安排创新,技术推广的组织体系也会有所变化。在小农户未被有效组织起来的条件下,基层技术推广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比于小农户的数量,基层推广站终究供不应求。当小农户得到有效组织,农业技术普及的渠道也就更加宽广。在日本,农业技术推广可以通过全国农协进行推广。因此,一旦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将小农户组织起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就能积极发挥普及农业技术的作用。
(五)完善农业生产组织体系设计
组织体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组织设计就是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组织要素的重组。农业生产组织体系设计就是要完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之间的效率,也就是既要发挥各生产经营组织独特的优势,又要发挥各生产经营组织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各生产经营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
当前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就是要围绕产业融合的战略布局,推进农业和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其主要目的是延长第一产业的产业链,扩大第一产业经营领域,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吉洪诺夫认为,在较为先进的技术条件下,发达社会主义的农业需要构建农工综合体,即通过围绕农业供产加销实行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跨部门协作,构建农工综合体,从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4]80。农工综合体便是一种组织安排创新,它在组织上不断变革以求适应发展需要,以谋求推进农业和非农业、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设计,要加强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统分结合”的制度设计,既要发挥小农户灵活经营的优势,又要发挥集体协作的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小农户经营的同时,要引导小农户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引导小农户进入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一类的生产经营组织,支持小农户规模化经营,鼓励小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相互合作,从而加强不同经济单位之间的协作,提高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
(六)完善农业辅助系统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除了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新,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生产经营条件。农业辅助设施是农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完善农业辅助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魏茨将农业分为高效农业和低效农业,他认为,发展高效农业需要使家庭农场结构(组织形式)适应农业发展需要,进而使农业和农民适应家庭农场结构需要;同时,需要为农业和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9。对家庭农场结构的创新其实质就是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即组织安排创新。农业辅助系统是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系统,其内容包含了基础设施、供产加销服务网、市场体系等,其宗旨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经营,其原则是以合理的价格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完善农业辅助设施,一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农业储藏、冷冻、销售、加工、供应点、技术服务中心等全服务网点建设,完善生产要素市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服务综合体系;二要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共同加强农民人力资本投入;三要引导农业生产组织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支持各类形式的农业生产组织在农业辅助设施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结语
将小农户组织起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小农户仍占九成以上,依据欧美日等国农业发展的经验,降低小农户数量,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合作,是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普遍做法。具体来说,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培育现代职业化农民,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农业协会,将农户组织起来,实现有计划、有市场的发展,进而实现农民之间分工协作、产加销一体化,从而降低农户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户的收入,同时也推动了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
我国在推动小农户组织起来问题上,应当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和农村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基层经营制度,完善农业生产组织的组织设计,加强各农业生产组织之间分工和合作,推进我国农业辅助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兴农,加强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