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探究
——基于地方教学资源引入

2019-02-20赵业丽李永山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资源思政

赵业丽, 李永山

(安徽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新时代,高校热切回应这一伟大时代给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课题,遵循教学规律,应势而动,着力打好“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等“五大攻坚战”。“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1],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必要手段。高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化传统教学方法,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必要手段。汲取地方资源鲜活的养分,理论才有根,有魂,有源,思政课才有特色,显灵性,接地气,利用地方教学资源与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适应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近年来,高校在开发利用地方教学资源的实践教学探索中出现了多元实践模式,例如,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的“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模式;延安大学、嘉兴学院、临沂大学、井冈山大学等探索的“红色资源第二课堂现场教学”模式;陕西高职院校的“一体两翼”模式(“一体”指激活教学内容,“两翼”指拓宽地方教学资源和改革教学方法);河南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实施的课堂叙事性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三者有机融合,功能互补的“互联网+”模式;江西师范大学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一定二化三结合”和“一院一品”实践教学品牌;河北师范大学“微电影”实践教学等[2]。

上述探索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地方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利用地方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研究系统性欠缺

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素材。挖掘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对地方教学资源的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对地方教学资源当代价值的挖掘深度不够,缺乏新时代大背景分析,不能与时俱进,有的研究与整体相分离,相关材料只突显了地方特色,欠缺研究高度,全国性的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对地方资源的引入与运用有待加强

对地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配合以及多部门的通力合作。第一,高校思政课的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地方资源引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思政课教学部门应充分重视引入地方资源,创新实践教学和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第三,在引入地方资源时,需多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如: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处和团委等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活动载体,将地方资源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目前,高校在引入地方教学资源方面还存在问题,对地方资源整理开发的重视程度不高,利用意识薄弱,引用种类有限,教学内容贫乏,技术手段应用滞后,资金缺乏,部门之间协调不力等。

地方教学资源引入高校思政课,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将地方资源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将地方资源合理地运用于具体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教学的地方性和创新性。但是,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地方资源运用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多数资料缺乏多学科、多层次资源的系统整合,对地方资源的运用方式单一,未能充分融入教学过程,实践环节薄弱,交叉互补性差。

(三)地方资源与网络资源的融合力度较弱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文化特色和校风、学风的重要体现,彰显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具有浓厚地域性特色的素材。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关地方资源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方式滞后,宣传力度不够,关于地方资源的活动开展不到位,相关网络环境构建不足,地方资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较弱。

目前,网络技术更多地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智慧课堂、网上考试等,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不够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待加强,需要对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高校应积极探索将网络技术运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注意运用网络技术整理地方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地域特色,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样性,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利用地方教学资源助力思政课教学

开发利用地方资源要以新时代为背景参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实践育人为重要目标,以实效性为检验标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着眼于优化校地合作、校际共建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网络技术的互动互用等多种路径选择。

(一)挖掘地方资源的教育价值,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地方资源分布广泛,生动直观,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充分认识和挖掘地方资源的教育价值,努力推进地方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就地就近构建教学基地,从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提炼若干“实践点”,从地方教学资源中选择若干“教育点”,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有机融合。

(二)依托地方资源,优化校地合作

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与政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依托安徽省地方资源,“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抓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与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安徽泊岸艺术小镇、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等单位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培育,陶冶高尚情操,提高道德修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丰富了实践课程的内容,创新了实践课程的形式。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为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旨在通过对近现代史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革命传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自觉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学院与渡江战役纪念馆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安徽省合肥市的地方历史资源,开展“纲要”课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当前,高校教育国际化正朝着信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丰富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又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高网络技术水平,成为网络技术应用的内行,将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技术的互动互用,探索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学院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采用微信课堂的形式增加思政课的互动性,充分利用地方教学资源促进理论教学的开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具体做法: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合肥紫蓬山淮军文化基地、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和泊岸艺术小镇,参观结束后,总结活动意义和收获,通过班级微信群,组织学生在微信群里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群内答疑总结。这种学习方式既灵活自由,又方便快捷,且能自如选择交流对象和内容。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贯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让学生迈出课堂,走向社会,铭记历史,提升素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锻炼其意志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资源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