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对我国晚清图书馆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19-02-20苏全有李燕南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藏书楼图书馆学图书馆

苏全有 李燕南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

近些年来,晚清图书馆史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此前的2011年,笔者曾对晚清图书馆史研究进行过梳理[1],而今拟对之后的研究予以分析,以总结成绩,找到问题,进而推进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1 图书馆产生的原因

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暴露了我国晚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官僚机构的腐朽不堪。我国早先的一批爱国人士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此通过翻译大量西方书籍,引用西方思想、出国访察等方法,希望启迪民智,提高国家教育水平,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由此,西方的图书馆学也间接的被引用到中国,在社会运动的影响下,我国掀起了兴办图书馆的热潮。晚清图书馆在内(国内因素)外(国外因素)互相作用下应运而生。内因主要体现为:社会运动和知识分子两个方面;外因主要体现为:西方思想冲击和传教士两个方面。

1.1 内因

晚清时期,随着侵略战争的爆发,引起我国社会动荡、百姓恐慌;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出谋献策,以期改变中国衰败之迹象,清政府也意识到社会体制需要变革,由此在民间自下而上和政府自上而下的双重作用下,社会运动之风席卷全国,知识分子也积极地投入进来,间接地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萌芽。

1.1.1 社会运动

由于晚清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一部分先进人士觉醒,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清政府也主张改变国家政局,开始着手进行社会变革,促进了社会运动的产生,这都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学术界代表性的成果有:史楠著《清末民初维新派图书馆学思想研究》一文指出,早期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人士,主张学习西方图书馆思想,详细介绍了维新派人士在图书馆学形成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在近代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胡一樱《晚清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影响》一文认为,经世思潮,使我国对西方图书馆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洋务思潮通过向国外派遣人员等,让我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加强;君主立宪思潮建立的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样式等,不断的促进了近代图书馆的兴起。[3]王兆辉等著文《清末新政与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分析道,清政府推行的清末新政,促进了图书馆的形成,当时图书馆的建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地方士绅公共藏书楼和封疆官吏的官办图书馆,国家机构与民间士绅相结合,民间的自下而上和政府的自上而下共同作用,使得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体系初步形成。[4]王平、王雨潇合编的《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社会起源》一文阐发道,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最主要的是自下而上发展的,当时为了改变中国受侵略、压迫的局面,急需开民智,提高全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以期改变中国现状,我国图书馆学在国情的需要下,轰轰烈烈的发展起来,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兴起。[5]

1.1.2 晚清知识分子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先进爱国知识分子思想开始觉醒,将眼光从国内转向国外,不再故步自封,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

刘华银、刘立冬合著文《清末知识分子对我国图书馆的影响分析》论述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近代图书馆创建的贡献,他们通过出国留学、游记等方式撰写西方公共图书馆学;编写书目,将图书馆系统分类;培养了大批近代图书馆学研究者。[6]

关于康有为和梁启超,苏全有著《从欧游看康有为的西方图书馆思想》一文详细介绍了康有为周游欧洲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通过对其游记梳理,得出康有为非常推崇西方图书馆思想;关注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其发展图书馆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康有为对西方图书馆的介绍,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7]夏晓虹在所著《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一书中“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之试验”和“培养图书馆人才”两章里指出,梁启超积极主张建设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培养图书馆人才。[8]

关于罗振玉、朱一新,石贤玮、李玉宝合著文《〈教育世界〉与清末图书馆建设》指出,罗振玉创办的《教育世界》报刊,大量翻译西方著作,将西方公共图书馆的办馆体制、运转模式传入国内,促进了清末图书馆的形成、教育的发展。[9]丁小明之文《朱一新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实践》认为,在任端溪书院和广雅书院山长时,朱一新将书院藏书楼以“藏”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借阅”为主的模式,并且为了学生读书方便,亲自编写藏书目录,节省查找时间;完善书院藏书制度;鼓励跨院借阅;允许院外人员参阅浏览,重视人才教育,为近代图书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0]

关于端方、蔡元培、缪荃孙,寇德芹之文《端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提出,端方堪称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先驱”,积极倡导建设中国近代图书馆,提高国家教育水平、百姓文化知识素养,对近代图书馆事业影响深远。[11]范玉红《蔡元培图书馆思想的教育立场与历史贡献》[12]和张新可《蔡元培图书馆思想述略》[13]两文均认为,蔡元培十分重视图书馆馆藏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为近代图书馆的萌芽做出了巨大贡献。夏明宇《缪荃孙图书馆思想与实践平议》论述道,缪荃孙主持筹建的江南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在图书馆书目编撰、对外开放、流通等方面成绩优越,对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巨大。[14]

在社会运动、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在探索、迂回中萌芽。

1.2 外因

近代中国的危局,使得我国一部分开明之士深刻的意识到,当时我国的社会文化已不适应现实社会,需要摄取新的西方文化来改变中国现状。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西方公共图书馆学传入我国,外国传教士也在我国传播图书馆思想、创办图书馆等,间接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萌芽。

1.2.1 西方思想冲击

受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的技术和思想渗入我国,西方公共图书馆也连带被引用到我国,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界主要研究有:潘燕桃、程焕文之文《清末民初日本图书馆学的传入及其影响》阐述了洋务时期至清末新政时期我国图书馆的萌芽过程,首先是出国考察日本图书馆;其次是日本图书馆一词被引进我国;最后在清末新政时期国人翻译、介绍日本著作等;对我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意义颇深。[15]余银萍《晚清时期美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一文强调,我国学习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主要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到美国留学或者游历。其中不仅私人出国游历,朝廷也积极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如五大臣出洋考察;同时,美国学者也直接在我国传播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开办近代图书馆。通过朝廷和美国的双重作用,培养了我国近代第一批图书馆学人员,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16]

平保兴对于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与我国近代图书馆的研究较为深厚,著有《晚清日本图书馆学译介研究》[17]《晚清美国图书馆译介史论》[18]《晚清英国图书馆译介史略》[19]三文。其中《晚清日本图书馆学译介研究》一文言道,通过甲午战争惨败后,我国人士看到了日本的强大,开始学习日本的技术和制度,向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同时翻译日本的著作。我国以日本图书馆为参照,创建图书馆、制定图书馆规则程序、妥善管理书籍等,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形成影响巨大。《晚清美国图书馆译介史论》一文首先描述了美国图书馆的状况,介绍了美国图书馆的日常运转、图书馆类型、服务模式等,其次着重描写了美国图书馆学对我国图书馆建设的影响,特别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引进,对近现代图书馆的分类法影响深远。《晚清英国图书馆译介史略》一文讲述了通过译介英国图书等,将图书馆理论传入我国,包括图书馆类型、规章制度、编撰工作、藏书量等,让人看到了我国与英国图书馆的差距,我国仿照英国图书馆的体制,发展近代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促进了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萌芽。

此外,刘文科、吴秀玲合著文《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嬗变的影响》[20]和于作敏所著《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以清末民初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产生为例》[21]均论述到,我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管理模式和运行理念等,都离不开“西学东渐”的影响。

1.2.2 传教士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我国战败和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传教士一步步的深入内地,在我国自由传教,进行文化渗透,这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玉宝《论〈万国公报〉对我国近代大学图书馆制度体系构建的启发意义》一文指出,万国公报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建的报纸,刊载了很多有关西方图书馆学的著作,将西方图书馆办馆模式、管理经验及服务理念传入到中国,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萌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22]周庆、项玉兰《从启蒙、萌发到诞生——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建立过程及西方图书馆思想的影响》一文也认为,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公共图书馆思想在上海等地广为传播,并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批图书馆,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2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一书中阐述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图书馆理论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形成。[24]齐诚、马楠《外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一书中列出了五点:传教士将西方图书馆学理论、管理方法、创建模式等传入我国;将西方公共图书馆学思想著书立作,广为流传;创建一批新式图书馆;培养近代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形成。[25]

具体到个人,李玉宝、黄影菁《论李提摩太对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影响》一文认为,李提摩太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传教士之一,向清政府提出建议,大兴教育,图书馆建设必不可少,积极宣传西方公共图书馆学,将西方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转模式传入中国,并向我国提出了创建近代图书馆的可贵经验。[26]

晚清图书馆学的萌芽发展,与我国当时所处的国情相同步。在我国社会运动、知识分子、西方图书馆思想、传教士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近代图书馆应运而生。

2 图书馆的宏观发展

晚清时期,我国图书馆的宏观发展虽然仍处于萌芽状态,但在清末新政的影响下向着加速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学界对其发展的原因做了详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清末新政的影响;藏书楼的积淀;私藏的推动。

2.1 发展快速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之前,图书馆的发展与藏书楼的演变相关联,并呈现出加速化、多样化的形式。受国家政策影响,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大约在清末新政时期。学界的代表研究有:苏全有、邹宝刚一文《清末图书馆发展过快说略》提出,清末的图书馆事业并非发展缓慢,而是发展速度过快。原因在于当时国情的需要;一些先进人士的支持和重视;在那个动荡的时期,国人迫切的想要改变中国衰败的现象,而采取的过急方案。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我国的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多面开花。[27]章良、何霞雯之文《浅谈中国晚清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阐释道,晚清时期图书馆学在我国并未发展成熟,但却处于非常重要的阶段,原因在于西方图书馆学在华的传播和开始设立图书馆,促进了我国图书馆的快速发展。[28]王余光、王美英著《中国阅读通史·清代卷(下)》一书中论述道,在晚清时期,图书馆最早由传教士创办,是国人学习西方图书馆的门径,并最终被国人所接受,作为阅读场所,迅速发展起来。[29]石峰、刘兰肖著《中国期刊史·第1卷(1815-1911)》一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期刊史的发展历程,不仅丰富了我国图书馆的内容,也间接呈现出晚清时期我国图书馆迅猛发展的情景。[30]白中阳一文《论晚清图书馆事业的成长与蜕变》也认为,清末我国的图书馆事业虽然刚刚起步,但由于国家的支持、知识分子的努力及外国图书馆理论的冲击,这个时期的图书馆发展速度呈现加速化形态,并且发展类型也多样化,不再是单一化的面貌。[31]

需要强调的是,韩永进主编的《中国图书馆史》,作为图书馆史研究界的首部通史,其近代部分阐述了图书馆与藏书楼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的分期问题;晚清时期西方图书馆学的传入过程;清末新政时期对公共图书馆学的影响等。该著对图书馆史研究的提升,影响深远。[32]

2.2 宏观发展的原因

学术界针对晚清图书馆的发展原因做了详细研究,指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受清末新政的影响较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近代图书馆学快速发展。同时,传统的藏书楼和私藏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近代图书馆的发展。

2.2.1 清末新政的影响

清末新政阶段是我国图书馆事业迅猛发展的主要时期。学界代表性文章有:焦树安一书《中国读本—中国藏书史话》论述道:在新政的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事业茁壮成长,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后,我国各省市建立了20多座图书馆,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到新阶段。[33]陈迪新一文《清末新政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原因浅析》指出,在清末新政背景下,我国图书馆事业在这个时期取得不俗进展。原因在于:一是当时社会政治影响下,掀起了崇拜西学的热潮;其次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发起了开民智、保国粹的精神运动;最后,图书馆被确认为教育机构并且经费来源得到保障;在这三个主要原因下,促成了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34]

2.2.2 藏书楼的积淀

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与古代藏书不可分割。古代藏书楼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宝库,但也有其“重藏轻用”的局限性,这就束缚了思想的传播、文化的普及,但不可忽视,藏书楼的存在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张慧玲《浅谈晚清时期书院藏书图书馆化》一文提出,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晚清藏书楼藏书规模达到历朝最高,渐渐呈现出图书馆化,主要表现在藏书楼种类、编目、借阅制度、管理制度趋向图书馆化,为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5]徐录生、毛艳丽《清末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的递变》一文也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是建立在清末藏书楼基础之上的,中间发展过程曲折,京师图书馆的建立、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的颁布,是我国旧式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质的改变。[36]谢灼华著《谢灼华文集》一书,论述了我国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演变过程,伴随着西方思想、经济的入侵、由我国本土需要和封建藏书楼的奠基,近代图书馆开始逐渐发展。[37]吴稌年编著《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术语演变》一文讲述了藏书楼一词的产生和运用;外国图书馆概念引入中国的演变过程;详细的介绍了“图书馆”一词的由来及在我国的渐渐普及,促进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38]

2.2.3 私藏的推动

晚清私藏家对于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研究有:王安功《近现代典籍捐公行为试析》一文认为,近代图书馆学伴随着西方公共图书馆思想的传播同步发展,随着藏书楼的没落,晚清藏书家将私藏书籍捐献给国家,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做了资源储备,促进了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功不可没。[39]徐寿芝《清末民初私家藏书盛衰缘由探析》一文论述道,晚清时期,江南的私家藏书最为丰富,藏以致用的思想得到发展,但在动荡的年代中,藏书楼由盛而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外国侵略有很大关联,这促成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发展。[40]

需要强调的是,晚清图书馆的发展虽然呈现加速、多样化趋势,但仍处于萌芽时期。

3 区域图书馆的发展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区域发展,大多体现在清末新政时期。在国家积贫积弱、废除科举制、大兴教育、启民智、创办图书馆律令等综合因素下,各省掀起了兴建图书馆的热潮,并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加以辅助的形式创建起来。

3.1 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在我国近代图书馆密林中处于核心、引擎地位,图书馆史的研究绕不开京师图书馆,学界对于京师图书馆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赵发珍等合著文《清末两家京师图书馆的史证研究》指出,清末共有两家京师图书馆,一家为1907年建造,另一家为1909年创办。从图书馆建设、选址、核心人员、藏书、规章制度等多方面相比较,虽然两家图书馆在这些方面都有所不同,存在很多差异,但两家的图书馆对后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是相同的,都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近代图书馆的兴起。[41]王娜《京师图书馆的创办及思想》一文罗举了清末两个京师图书馆的差异,指出1907年的京师图书馆是1909年京师图书馆的奠基,京师图书馆的创办背景、思想,包括寄存思想、管理思想、藏书思想等,对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2]施欣之文《论清末罗振玉创设京师图书馆及教育思想——以〈京师创设图书馆私议〉一文为基准》论述道,罗振玉对京师图书馆的建设贡献巨大,提出了很多十分有见解性的建议,指出了图书馆兴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资金和书籍来源、选建地址、工作人员、外国名著等,特别是将各省的志书收集在京师图书馆,更好的保存和研究。希望通过京师图书馆的创建,以点带面,开建设图书馆之先河,促进各省图书馆的发展。其对后世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堪称意义重大。[43]

3.2 省立图书馆

清末新政时期,各个省份积极响应朝廷政令,大力兴办近代图书馆,省立图书馆迅速发展。学界的主要研究有:赵德健《清末民初中国省立公共图书馆研究》,描述了近代公共图书馆存在着阶段性;清末新政颁布的各项图书馆建设法令,虽然有的并没有实施,但掀起了图书馆兴建的热潮,也间接的完成了我国藏书楼到图书馆的演变。[44]

至于地方各省,在北方,任大山之文《河南图书馆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中提到:河南清末时期的阅报所为河南图书馆的兴建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在新学的影响下,河南图书馆事业萌芽,提学使孔祥霖和巡抚林绍年,均十分注重河南省的教育发展,为河南省图书馆的兴起做出了贡献。[45]王丽《清末河南地区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一文也阐述道:清末河南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与天时、地利、人和完美连接。天时指当时的社会背景正好处于新政时期,政府扶持,各界人士掀起了兴建图书馆的热潮;地利指河南的本土“新学”,变革教育机构,增加阅报社等;人和指提学使孔祥霖先生,他积极提倡兴办河南的图书馆,扩大了河南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在这三个因素影响下,河南公共图书馆逐渐兴起。[46]程强《清末民初天津公共图书馆的创办与发展研究》一文,分析了天津公共图书馆创建的历史背景,指出天津公共图书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创建成功,由此拉开了天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序幕。[47]翟秀凤《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发展》一文认为,黑龙江地处边疆地带,教育知识水平薄弱,受国家清末新政和西方公共图书馆学思想的影响,创建了黑龙江省图书馆,并带动了黑龙江省兴办图书馆的热潮,对各县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8]

在南方,沈小丁著《湖南近代图书馆史》一书,介绍了湖南近代图书馆发展的艰辛过程,在第一章中指出了湖南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湖南图书馆的地位:中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立公共图书馆,随后指出湖南近代图书馆创建的条件和过程及对近代图书馆的创立影响之巨。[49]黄永嘉《简论清末时期四川图书馆事业的初步发展》一文指出,四川图书馆的形成来源于锦江书院尊经书院的“藏书楼”,主要由政府主导,体现在:创建规模、进程、资源等均来自政府;属于官办性质,但民间人士的捐献书籍,社区的私人“阅览室”都对四川图书馆的起步发挥了重要作用。[50]杨国富编著《书香百年》介绍了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前世今生,名称演变过程,浙江图书馆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等,体现了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艰辛和困苦。[51]

在清末新政影响下,各省根据政令,积极创建图书馆,这个时期,图书馆的兴建大多以政府主导,民间辅助的形式开展,各省的发展进程和形式也基本相同,促进了区域图书馆的发展。

4 对晚清图书馆其他方面的研究

上述之外,学界对图书馆史的研究还涉及规章制度、其它类型的图书馆等。

4.1 规章制度

随着近代图书馆的萌芽、发展,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思想不断完善、逐渐形成,规章制度也从无至有,趋于合理。学界主要研究,首先是京师图书馆章程:李彭元之文《国立京师图书馆有关规章制度中的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论述道,清末学部奏拟的《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在当时可谓创举,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规,对后世图书馆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规范作用。[52]王小会《近代私立图书馆法规研究》一文认为,《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宣布,晚清私立图书馆处于国家和政府统一管理的法律地位,并且对于私立图书馆的发展,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53]何玲《被人遗忘的关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三个章程》一文,主要论述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新订章程》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增订阅书借书章程》,描述了当时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开放和阅读时间、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流程及当时整个图书馆运行的全貌。这三个章程对近代图书馆制定规章制度有很大借鉴意义。[54]

京师图书馆章程之外,门庭《〈湖南图书馆暂定章程〉——清末省级官订图书馆章程之肇始》一文指出,《湖南图书馆暂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章程,详细地描述了章程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对近代图书馆制定的规则制度影响深远。[55]李默涵之文《清代图书馆事业法规知识初探》,从法规视角切入提出,清末民初,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为层级制,同时增加了图书馆服务体制,更加为阅览者着想。[56]何宁宇《中国近代图书馆法治观念的发展进程》一文也指出,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图书馆法制概念在1840年至1895年开始萌芽,逐渐发展,紧接着进行图书馆法制的第一次实践活动,但随着清朝的灭亡而终结,对后世图书馆法制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57]

4.2 其它类型的图书馆

其它类型的图书馆,主要有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等。

王令强《晚清时期军事院校图书馆述论》一文,详细罗列了军事图书馆基本状况,指出晚清时期我国军事图书馆建有32所,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讲,已相当不易。军事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军事书籍,也使我们获得了珍贵的军事图书馆史料,对军事图书馆创建影响深远。[58]傅桂玉《清末儿童图书馆观念萌芽期相关问题辨析》一文,阐述了清末儿童图书馆萌芽的过程及其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国儿童图书馆的创建具有重大意义。[59]刘丽萍在《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一文中阐述道,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首创向社会开放之风气,引领各省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之潮流;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考虑不同读者群体的感受;主张民主开放式服务,更加民主化。对学界研究我国教会大学的读者服务理念具有重要意义。[60]吴民祥《由“普世价值”到“中国化”:近代教会大学图书馆功能演变》一文指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大学图书馆主要职能是为基督教服务,西方化比较明显,藏书也多为西方宗教类书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大学图书馆不断的呈现中国化,重心由服务西方转移至服务中国社会,体现了教会大学图书馆在中国社会的职能演变。[61]陈进主编《思源籍府 书香致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史》一书讲述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从藏书楼到图书馆,其中制定了管理制度,对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影响深远。[62]

个案图书馆研究是我国图书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界对其研究亟待加强。

4.3 剩余问题

吴稌年《清末社会教育语境中的图书馆发展》一文提出,清末时期,为了启民智,开始大兴社会教育,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知识水平,以期改变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在当时掀起的社会教育热潮,促进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63]陈银涛之文《“藏书楼”与“图书馆”的三种关系》阐释了古代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的三种关系,即“发展说”“重生说”“继始说”,他们之间并不矛盾,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场而言,三种解读,都表明一点,古代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之间存在着不可磨灭的关系。[64]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一文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过程大部分都是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这几个重要阶段,随着对西方图书馆学宣传的加强,我国古代藏书楼开始向近代图书馆逐渐转变,最终促成早期图书馆的形成。[65]

5 研究不足

在看到晚清图书馆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间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5.1 研究失衡

研究内容的失衡,首先体现在区域图书馆方面。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京师图书馆,这方面的专题论文、著作十分丰富。其次是省级图书馆,不过省级图书馆有一个区域方面的巨大差异。其中,偏远地区的各省图书馆研究的就十分薄弱。至于处于第三层次的各县市乡村图书馆,不能说是不毛之地,可研究的缺失巨大当是事实。在今天看来,强化基础研究,进行拓荒式的再现史实,仍然是压在图书馆史学术界肩上的重担,且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研究内容失衡的另一个表现在于精英史学的趋向,学界关注的多是精英人物。当然,精英人物由于其影响非常人所及,因此予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研究的初始发展阶段,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只是,如若一味的只是关注这类群体,势必导致我们的视野狭隘,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毕竟,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十分丰富,精英人物不过是之一,决不是唯一。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民众对图书馆的影响本身就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图书馆的读者,读者群体显然是图书馆史研究的重要所在。

此外,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为研究者所漠视的内容,比如说知识的接受路径,图书馆的经营等,都有待于我们的研究跟进。

5.2 史料挖掘利用不足

资料方面,应该说,近些年来学术界对报刊资料的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图书馆史研究的推进,与报刊资料的利用有相当关联。至于资料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外文资料利用不够。应该说,学术界在外文资料,如英文、日文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推进,这在研究成果中即有体现。不过,总体看来,这仍然是缺陷和不足。以晚清图书馆为例,无论是日本还是西方英美等国家,对我国图书馆史的发展特别是中外图书馆关系史方面,多有研究,其中有些研究观点,很值得我们重视,然而,学术界对之多漠然视之,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只字不提。对研究成果尚且如此,至于资料方面,更是问题多多。实际上,外文资料可以弥补中文资料的不足,二者的互补对于我们全面认知图书馆史,意义和作用显然不可小觑。比如传教士,涉及他们的资料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海外。

外文资料之外,方志、档案、口碑等材料的挖掘,也有相当的延展空间,需要研究者进一步下大工夫。

5.3 研究方法与视角单一

晚清图书馆史的研究方法,学术界主要依靠图书馆学、历史学等传统方法展开研究,其实,图书馆史尽管主要存在于图书馆学和历史学当中,然而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多个方面,因此,这就需要研究者采取多元的方法,进行多视角剖析,诸如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教育心理学等等,不一而足。

研究方法的单一,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视野狭隘。长期以来,学术界的研究多习惯于“近读”,而忽略了“远读”。人们着意于微观个案,抽茧剥丝,进行文本解读,进行史料的深加工。这样做的优点是精深细致,深耕细作,缺点是往往就局部或一部分资料,阐发幽思,缺乏宏观、大数据资料的统筹和整体式解读。有些时候,“近读”反不如“远读”更能看清问题,正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现在看来,强化“远读”而不满足于一味的“近读”,对推进研究的深化和提升层次,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综上可以看出,晚清图书馆史研究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只有更加全面的研究、深度的挖掘及多元审视,该领域的研究才能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达到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藏书楼图书馆学图书馆
图书馆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浅谈藏书楼——天一阁的保护与管理
去图书馆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