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检疫及检疫结果处理
2019-02-20尚义均
尚义均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重庆 402360)
1 前言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开展,对加强屠宰管理,确保买卖肉品安全,保证民众身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猪屠宰检疫包括宰前检疫及宰后检疫,技术人员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检验结果对产品品质以及是否适合人类使用做出评定。猪屠宰检疫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和疫病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生猪屠宰检疫重要性
2.1 有利于人畜共患病控制,有利于维护地方公共卫生安全
当前可统计的动物性传染病中,有不少为人畜共患病,其中通过食用病害动物肉品而造成的传染达几十种。像是:口蹄疫、蓝耳病、猪肺疫等等,做好屠宰场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对降低此类人畜共患病意义显著,有利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2 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公害处理,控制动物性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屠宰场检疫监督工作的开展,是依据法定的检疫程度,而组织开展的动物产品检疫。检疫合格的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检疫不合格的产品,严格《防疫法》的要求,对尸体作无公害处理。这样的处理措施,能大大遏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1]。
3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要点
3.1 宰前检疫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宰前检疫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由三大方面构成:第一,入场检疫。针对入场后生猪,检疫人员查验相关证明:消毒证明、产地检疫证明等等。同时,掌握运输途中生猪的死亡率、发病率等等,查验有无免疫标识。还应注意:药残检查、瘦肉精等的抽检[2]。第二,处理好异常情况。生猪入场之后,经运输、饥渴、热冷等应激刺激,会造成生猪的应激性死亡、异常性身体变化等等,应做好防应激处理,避免错误用药。第三,做好宰前记录。包括:产地、证件、健康、电话等情况,以便出现情况能做到追根溯源。
3.2 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是宰前检疫的补充,检疫主要部位为:头部、蹄部、胴体、内脏、皮肤等处。
4 屠宰检疫常见病的处理
4.1 高致病性蓝耳病
患有猪蓝耳病的猪宰前体温升高、眼睑水肿、咳嗽、呼吸困难、后躯无力、皮肤发红,最后发绀为主要特征。在宰后表现为皮下有出血点和胶冻样浸润,脾脏肿大有坏死灶,肾脏肿大呈现土黄色,表面有出血点[3]。对确认或疑似染疫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务必及时上报动物防疫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注意被污染场地、车辆等的消毒,做好待宰确诊病例的无公害处理。同群中疑似病例,隔离检疫,确保无病后正常屠宰。处理后,经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屠宰加工。
4.2 口蹄疫
宰前检疫,病例蹄冠、蹄叉等处,出现大小不同的水泡,后期溃烂、红肿等等。同时,周身发热症状。宰后检疫,病猪心室、心房等处,有斑点大小、呈现条纹状坏死灶。病症变化,俗称虎斑心。此病与水疱疹类似,应做好区别检疫,避免混淆。
屠宰检疫确诊病例,务必及时上报动物防疫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注意被污染场地、车辆等的消毒,做好待宰确诊病例的无公害处理。同群中疑似病例,隔离检疫,确保无病后正常屠宰。处理后,经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屠宰加工。
4.3 炭疽病
此病检疫症状不明显,为此屠宰检疫期间,务必要格外留意用心。自检疫要点分析,多数宰后黑紫且浓稠,凝固不良。病理分析,咽喉、脾脏等肿大,有胶状浸润。一般有疑似病例,应严令宰杀,及时上报疫情。同时,注意宰后动物的无公害处理,运输工具的彻底消毒。同时,同圈其他动物做好隔离检查,确保无病后方可屠宰。所有病例处理后,做好记录,经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处理后,方可恢复屠宰加工。
4.4 猪肺疫
待宰前典型症状:呼吸困难、咽喉肿痛、口鼻流涎。体温高升、咳嗽急促、皮肤红紫、按压褪色。慢性病例,伴发关节炎、肺炎、肠胃炎。检疫的重点在于:咳嗽、呼吸困难。宰后检疫重点,颈部、皮肤、肺部等处,是否有病变变化。确诊病例,需参照上述几种病害的处理措施严格执行。同时,注意同群生猪隔离检疫,确诊无病后,正常屠宰,做好记录。经兽医主管部门验收处理后,方可恢复屠宰加工。
5 体会总结
当前肉品买卖市场火爆,动物屠宰检疫工作更是备受关注。作为一项以技术依托为主的行政执法工作,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生猪屠宰检疫的重要性,意识到该项工作在人畜共患病控制、维护地方公共卫生安全、控制动物性病害的扩散和蔓延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了解生猪屠宰检疫技术要点,切实处理好异常情况,做好宰前记录、宰后检疫记录等等。同时,将屠宰检疫确诊病例,务必及时上报动物防疫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注意被污染场地、车辆等的消毒,做好待宰确诊病例的无公害处理。经一系列规范的处理之后,需经兽医主管部门验收报批合格后,方可屠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