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2019-02-20周凤英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诊断率心电图阴性

周凤英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 兴义 562400)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包括5种类型。而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缺乏典型症状,发病较为隐匿不易被察觉,容易引起不良心脏事件的出现[1]。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分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两种。为此,本次研究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不同心电图检查方式,探讨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更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43例;年龄52岁-83岁,平均为(66.7±10.3)岁;病程0.5年-9年,平均为(4.5±0.2)年。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排除精神疾病、多脏器疾病、检查前服用过地高辛或心房纤颤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下患者24 h的全部活动。监测期间患者可随意活动,但不能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波动。若患者出现自觉症状后,及时将患者的感受以及起止时间记录下来。与此同时,给予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测。患者需保持仰卧位,将室心电图走纸速度调整为25 mm/s,增益调整为10 mm/mV。

1.3 心肌缺血评定标准 (1)动态心电图:①ST段:下移距离为0.1 mv,下移表现为水平或下斜型。②持续时间:ST段下移时间为60 s。③发作间隔:两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不小于60 s,且在间隔时间内ST段会逐步恢复为基线状[2]。(2)常规心电图:①ST段:下移距离不小于0.05 mv,下移呈水平或下斜型,持续时间为0.08 s;或ST段有J点型下移存在,下移距离不小于0.2 mv。②ST段抬高:此段表现为异常抬高,如弓背向上,对应ST段呈压低状。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专门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当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后检出阳性者51例,阳性诊断率为63.75%,阴性者29例,阴性诊断率为36.2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发现阳性者73例,阳性诊断率为91.25%,阴性者7例,阴性诊断率为8.75%。对比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两种检查方法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属于心肌缺血症状中的一种类型,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后可确定存在心肌缺血,但患者却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发病较为隐匿,在患者尚未察觉的时候可能引起心悸,甚至会造成患者猝死。因此,寻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效果良好的检查方法,为后续的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动态心电图在不受日常限制的条件下24 h动态监测心电信号,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它比常规心电图监测能记录更多心电信号,因而也能察觉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心肌缺血,因此,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效果良好。目前,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是临床上首选的做法,利用动态心电图能够及时明确心肌缺血ST段压低状况。有研究证实,此病的发作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相对于夜间,白天的发生率明显更高。通常具有双峰特征,即白天上午6:00-12:00、下午16:00-20:00是最易发作的高峰时段[3]。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1)早上起床、洗漱、进食等会增加活动量,从而导致心肌需要消耗更多氧气。(2)由于体内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物质分泌增加,促使交感神经张力变大,心肌收缩力也随之增加。另有研究发现,无论是有症状心肌缺血,还是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一般处于正常水平,在发作期间心率可能会明显上升或下降,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变化幅度更大[4]。

从本次研究可知,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时候二者有一定的差异,后者的检出率更高(P<0.05)。

综上,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效果明显,检出率更高,有利于尽早发现冠心病的潜在风险,防范危险情况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诊断率心电图阴性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