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老年脑梗死(ACI)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2019-02-20臧千里
臧千里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脑梗死,也可以叫做缺血性卒中,在中医方面被叫做卒中/中风。这一病症的出现,易于引发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进而使得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病变坏死情况[1]。其中,前者发病率较高,占据脑梗死发病率65%左右。为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方面需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故此我院选取120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结合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编号情况,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120例患者均接受头颅MRI检查、DWI检查确诊[2]。将并发血液系统病症者、内分泌病症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予以剔除。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35:25;年龄区间为66~83岁,中位年龄(74.5±6.8)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37:23;年龄区间为69~81岁,中位年龄(75.2±6.9)岁。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加以临床统计处理及分析,P>0.05。
1.2 方 法
所有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以及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入院2d后,合理置入鼻胃管,经鼻饲进食。
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其中每4h采用50ml佳维体混悬液,经鼻胃管注入胃中。如果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症状,可将剂量调整为每次150ml。首日使用剂量为500ml,然后每日增加500ml,直到达到全量为止。每次进食前,需做好胃内残余量回抽工作,密切观察胃内容物的颜色,可采用温开水做好鼻胃管冲洗工作。
对照组为患者提供米汤、牛奶、豆浆、鸡蛋等混合浆膳,初始剂量为每4h给予50ml,然后将剂量调整为每次150ml,经鼻胃管注入。抽吸胃内容物、冲洗鼻胃管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液检测情况(NIHSS评分、ALB、Hb)、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入院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ALB、Hb,实行NIHS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120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其中,例数方面以“n”的方式表达,两组NIHSS评分、ALB、Hb的对比,均按照“±”方式表示,经t实行统计学检验;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均按照“%”方式表示,经X²实行统计学检验。这时,两组间对比为“P<0.05”,即具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血液检测情况的对比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ALB、Hb比较,差异性均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血液检测情况的对比[n=60(±s)]
表1 两组血液检测情况的对比[n=60(±s)]
组别 NIHSS评分(分) ALB(g/L) Hb(g/L)观察组 5.24±2.49 39.51±4.36 11.41±2.16对照组 7.21±3.26 35.44±3.74 10.31±2.02 t 3.7198 5.4482 2.8811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死亡和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实行比较,差异性突出,P<0.05,如表2。
表2 两组死亡和并发症情况的对比[n=60(%)]
3 讨 论
为改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应明确其营养障碍原因:脑梗死后意识障碍,进而使得进食存在较大的挑战性[3];脑梗死机体为高分解的状态;老年人群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进而容易并发不同类型的慢性病症,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4]。相关研究人员认为,脑梗死患者并发营养不良,属于诱发不良结局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采用的佳维体中含有L-肉碱、中链脂肪酸,并且没有乳糖,因此可确保患者胃肠道的舒适性。同时,佳维体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情况,使得结肠pH值降低,对梭菌生长情况加以抑制。还能对肠道免疫功能构成刺激,消化和吸收的效果均非常理想。肠内营养治疗,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机制,满足人体对于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需求。
综上所述,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很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