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

2019-02-2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娩出腹壁出血量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不断增高,对临床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分娩对产妇和家庭来说均十分重要,产科分娩中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1]。临床分娩方式分为阴道产和剖宫产,难产、胎位不正等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情况临床常选用剖宫产[2],随着剖宫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剖宫产手术受到越来越多产妇及家属的认可,成为临床分娩的重要方式[3]。剖宫产根据切口类型不同可分为腹壁横切口和腹壁纵切口,不同切口类型对腹壁肌群的损伤存在差异性,提高手术效果,保证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是临床剖宫产手术的重点[4],文章探讨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二次剖宫产,纳入标准[5]:(1)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精神状态良好已经意识清醒者,能够准确配合医务人员工作,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2)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无法配合医务人员安排进行研究。按产妇首次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类型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应用腹壁横向切口),观察组46例(应用腹壁纵向切口)。对照组:年龄范围25~35岁,平均(33.41±1.37)岁;孕周37~40周,平均(38.74±0.35)周,观察组:年龄范围25~36岁,平均(33.46±1.39)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9±0.38)周。两组产妇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麻醉方式选用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消毒皮肤,采取腹壁横切口术式,进行麻醉后于产妇耻骨联合上方4 cm处作一横切口,切口长约12 cm,将原切口瘢痕去除,将皮肤逐层切开至皮下组织处,将腹直肌前鞘和腹外斜肌腱膜用手术剪剪开,进行腹直肌组织钝性分离,将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切开,打开腹腔并剪开子宫膀胱腹膜,翻折后进行子宫下段切开,取出胎儿,最后缝合切口,应用可吸收羊肠线进行逐层缝合。

观察组:麻醉方式选用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消毒皮肤,采取腹壁纵切口术式,于产妇耻骨联合上方和下腹部左旁中央处作一纵向切口,切口长约12 cm,将皮肤依次进行切开,切至皮下组织时将腹直肌前鞘纵向剪开,将腹直肌组织进行钝性分离,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切开后将腹腔打开,剪开子宫膀胱腹膜并反折,将子宫浅肌层切开约2 cm,胎囊膨出后及时破膜并将羊水吸净,取出胎儿后进行切口缝合,应用可吸收羊肠线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评估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手术情况主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以及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应用新生儿评分量表(Apgar)进行评估[6],量表满分10分,分值与新生儿健康状况成正比,分值0~2分表示新生儿重度窒息;分值3~7分表示新生儿轻度窒息;分值8~10分表示新生儿无窒息,健康状况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以及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更少(P<0.05),见表1。

2.2 新生儿窒息情况

观察组发生重度窒息以及轻度窒息的新生儿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剖宫产手术水平也随之不断发展和进步,成为治疗高危妊娠产妇以及分娩异常产妇的重要方式,有效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保证母婴健康,降低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7]。剖宫产产妇产后容易出现不良瘢痕,因此二次妊娠时子宫植入、胎盘粘连的风险也随之上升[8],剖宫产按切口类型可分为腹壁横切口和腹壁纵切口,随着二胎分娩率的不断上升,首次剖宫产的术式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手术来说相当重要[9]。

文章结果表明对照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以及胎儿娩出时间均较长,术中出血量也更多,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更高,分析原因发现横切口术式暴露出的腹直肌面积相对较大,腹直肌前鞘和分离面范围较大,术中容易出现肌纤维断裂,容易发生腹壁粘连,因此子宫下段暴露不充足,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出血量因此增多,胎儿娩出受到影响,窒息发生率增高,手术时间更长[10]。有学者认为腹壁纵切口术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时效果更佳[11],结合本文研究看出观察组手术情况较好,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更低,说明观察组手术方式效果更好。腹壁纵切口开腹时间更短,术中结合产妇实际情况进行切口扩大,手术视野更广阔,对腹壁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得到改善[12];纵切口能降低腹壁粘连的发生率,加快新生儿的娩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更低,手术进行更顺利时间更短。

综上所述,首次剖宫产切口选择腹壁纵切口术式能改善二次剖宫产手术情况,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评估(±s,n=46)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评估(±s,n=46)

对照组 48.34±4.27 190.41±18.49 8.15±1.32 10.85±1.53观察组 35.41±4.52 151.38±15.42 4.27±1.29 6.74±1.46 t值 14.104 10.995 14.258 13.18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的评估[n=46,n(%)]

猜你喜欢

娩出腹壁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42例的原因及处理体会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
剖宫产胎儿娩出困难原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