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癌痛吗啡耐受疼痛模型大鼠脊髓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通路、炎症的影响▲

2019-02-19冯鹏玖张爱民赵秀霞

广西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骨癌吗啡脊髓

冯鹏玖 张爱民 苏 明 蔡 海 赵秀霞 冉 娅

(1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麻醉科,柳州市 545000,电子邮箱:fpjlzzyy2018@163.com;2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 530021)

骨癌痛是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出现的一种顽固性、复合型疼痛,常发生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的晚期[1]。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是控制癌痛的主要药物,但随着病情发展,常需不断加大药物剂量以满足患者镇痛需求[2],10%~20%骨癌痛患者的疗效最终会变差,甚至无效,而这与吗啡耐受密切相关[3],但导致骨癌痛吗啡耐受(bone cancer pain-morphine tolerance,BPT)的机制仍未明确。既往研究表明,持续性癌痛可引起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进一步活化,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释放增加,从而发生吗啡耐受[4],因此,脊髓炎症可能是导致BPT的重要原因。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 A(protein kinase A,PKA)是调节脊髓炎性疼痛的重要信号通路[5]。还有研究结果显示,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可介导非疼痛模型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6],这提示调控Cx43可能是逆转BPT的重要方法。为此,本研究拟在前期研究[7]的基础上,探讨Cx43对BPT模型大鼠脊髓cAMP/PKA通路及炎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40只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桂~2014~0002),鼠龄4~6周,体重120~150 g 。

1.2 主要材料、试剂及仪器 人鼻咽癌HONE1细胞由广西医科大学科学实验中心提供。Von Frey纤维丝(美国Stoelting公司)。Cx43-小干扰核糖核酸(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及阴性对照-siRNA序列均参考文献[8]设计,并由上海吉玛基因公司合成,序列见表1。吗啡注射液(东北制药沈阳第一制药,国药准字:H21022436),一抗兔抗鼠Cx43(英国Abcam公司,批号:ab63851)、兔抗鼠cAMP(英国Abcam公司,批号:ab76238)、兔抗鼠PKA(α+β)(英国Abcam公司,批号:ab5815),酶标羊抗兔二抗(Abnova公司,批号:PAB9387),IL-1β和TNF-α 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中国碧云天公司,批号:PI303、PT516)。MK3型酶标仪(美国赛默飞仪器有限公司),Image Lab系统下成像仪(美国Bio-Rad公司),500 mA联合X射线机(日立公司)。

表1 Cx43-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的序列

1.3 动物分组与处理 本研究的动物实验与分子生物学实验部分均在广西医科大学进行,并经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学医学科研伦理委员会审核备案(gxykd-伦-2018-09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包括假手术组、骨癌痛组、BPT组、BPT+阴性对照-siRNA组(BPT-CS组)及BPT+Cx43-siRNA组(BPT-CXS组)。在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均在动物实验中心饲养室内适应喂养3 d,每日自由作息与饮食,光照昼夜各半,进行环境适应训练。适应完成后,在无菌操作间内,取骨癌痛组、BPT组、BPT-CXS组、BPT-CS组大鼠,于左后肢胫骨上端穿刺后,骨髓腔内注射接种已培养并鉴定的鼻咽癌HONE1 细胞2.4×106个(共30 μL),假手术组则在左后肢胫骨上端穿刺后骨髓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在机械刺激回缩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MWT)显著改变至稳定时(降低至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的阈值变化,约建模后7 d),联合X射线拍片再次确定肿瘤生长,随后BPT组、BPT-CXS组、BPT-CS组经颈后皮下注射10 mg/(kg·次)的吗啡注射液,而骨癌痛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次/d,持续1周。在MWT出现显著改变并稳定(降低至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的阈值变化,约建模后10 d)后,参照文献[8]对BPT-CXS组、BPT组、 BPT-CS组大鼠进行硬膜外置管并建立皮下隧道后固定于颈后方,然后BPT-CXS组鞘内注射Cx43-siRNA(2 μg/10 μL),而BPT-CS组则鞘内注射阴性对照-siRNA(2 μg/10 μL),BPT组则鞘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次/d,连续3 d。siRNA干预后9 d(MWT出现显著改变并稳定),使用10%水合氯醛(剂量为:0.3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处死各组大鼠后,迅速取出脊髓L4~L6节段,液氮速冻后转移至-80℃冰箱保存,用于相关指标的检测。

1.4 MWT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9],使用Von Frey纤维丝up-and-down法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测量前大鼠均处于安静状态,测量的最小值为0.07 g,最大值为15 g,首先选择2.0 g纤维丝垂直刺激安静状态下的大鼠右侧后爪内侧皮肤,逐渐增加力度使纤维丝弯曲成角,持续1.5 s,连续检测3次,间隔5 min后重复检测,以嘶吼、添足、甩尾及弹腿等任一行为发生阳性表现,然后选择低于此力度的纤维丝继续刺激,直至刺激出阴性表现为止;若为阴性表现则使用大于此力度的纤维丝直至出现阳性表现。以出现阳性体征的最低力度为MWT,MWT越低,疼痛程度越高。

1.5 Cx43及cAMP、PKA蛋白的检测 取出各组标本,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的组织裂解液RIP,在冰浴中超声匀浆,12 000 r/min离心30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二喹啉甲酸标准蛋白测定法检测总蛋白浓度,取40 μg总蛋白进行2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恒电压100 V、2 h条件下将蛋白转至聚偏氟乙烯膜,脱脂奶粉封闭2 h,TBST漂洗干净后加入Cx43、cAMP、PKA(α+β)一抗(稀释度分别为1 ∶1 000、1 ∶2 500、1 ∶200),4℃摇床孵育过夜,TBST洗膜3次,加入酶标二抗,37℃孵育2 h。TBST漂洗干净后,在Image Lab系统下进行条带扫描成像,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为内参,分别以Cx43/GAPDH、cAMP/GAPDH、PKA/GAPDH条带灰度值比值为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

1.6 IL-1β和TNF-α水平的检测 从冰箱取出脊髓L4~L6节段标本,冰浴环境下行超声匀浆,离心10 min(4℃、2 000 g)后分别提取上清液,按照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说明书检测IL-1、TNF-α水平。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时间点5组大鼠MWT比较 骨癌痛建模后7 d大鼠MWT出现显著变化,建立BPT模型;建立BPT模型后10 d大鼠MWT出现显著变化,给予siRNA干预。不同组的M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52.744,P组间<0.001),不同时间点间的M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34.561,P时间<0.001),分组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交互=3.475,P交互=0.067)。其中,在建立BPT模型当天(骨癌痛建模后7 d),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4组的MWT均下降(均P<0.05);在建立BPT模型后1~8 d,与骨癌痛组比较,BPT-CXS组、BPT组、 BPT-CS组的MWT均增加(均P<0.05),但BPT-CXS组、BPT组、 BPT-C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立BPT模型后9 d至siRNA干预后9 d,与骨癌痛组比较,BPT-CXS组、BPT组、 BPT-CS组MWT均降低(均P<0.05),BPT组和BPT-C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iRNA干预后6~9 d,BPT-CXS组的MWT低于骨癌痛组,而高于BPT组和BPT-CS组(均P<0.05)。见表2。

表2 5组各时间点MWT比较(x±s,g)

2.2 5组大鼠脊髓组织Cx43及cAMP、PKA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4组的Cx43、cAMP、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骨癌痛组比较,BPT组、BPT-CS组和BPT-CXS组的Cx43及cAMP、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BPT组比较,BPT-CXS组的Cx43及cAMP、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而BPT-CS组与BP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及图1。

表3 5组大鼠脊髓组织Cx43、cAMP、PKA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x±s)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与骨癌痛组比较,△P<0.05;与BPT组比较,▲P<0.05。

图1 5组大鼠脊髓组织Cx43、cAMP、PKA 蛋白表达情况

注:A、B、C、D、E分别代表假手术组、骨癌痛组、BPT-CXS组、BPT组、BPT-CS组。

2.3 5组大鼠脊髓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4组的TNF-α、IL-1β水平增加(均P<0.05);与骨癌痛组比较,BPT组、BPT-CS组和BPT-CXS组的TNF-α、IL-1β水平均增加(均P<0.05);与BPT组比较,BPT-CXS组的TNF-α、IL-1β水平均降低(均P<0.05),而BPT-CS组与BPT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5组大鼠脊髓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x±s,pg/mg)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与骨癌痛组比较,△P<0.05;与BPT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骨癌痛是复杂性疼痛,包括炎性疼痛、伤害性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多种性质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骨癌痛大鼠建模后7 d,其他4组大鼠的MWT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提示通过骨髓腔内注射接种鼻咽癌HONE1细胞成功建立了骨癌痛模型;随即给予BPT组、BPT-CXS组、BPT-CS组大鼠皮下注射吗啡,在建立BPT模型后9 d起,BPT-CXS组、BPT组、BPT-CS组大鼠的MWT均低于骨癌痛组(均P<0.05),出现吗啡耐受;在siRNA干预后6~9 d,BPT-CXS组的MWT低于骨癌痛组,但高于BPT组和BPT-CS组(均P<0.05),而BPT组和BPT-C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鞘内使用Cx43-siRNA,可以缓解吗啡耐受现象。

既往研究表明,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CXCR4通过活化c-fos参与了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10],而上调CXCR4的表达后可以进一步激活卫星胶质细胞参与炎性疼痛[11]。因此,通过调控脊髓炎症可能是改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途径。Cx43作为神经细胞连接蛋白之一,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研究表明,脊髓Cx43蛋白参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12],尤其在星状胶质细胞中,Cx43蛋白的高表达促进脊髓的炎性因子释放[13]。沈宁等[6]研究发现,脊髓Cx43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参与了吗啡的耐受。尽管该作者未使用骨癌痛模型进行研究,但所得结果亦提示Cx43在吗啡耐受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骨癌痛组的Cx4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且BPT组的Cx4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骨癌痛组(均P<0.05)。这提示脊髓Cx43蛋白不仅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组织Cx43蛋白高表达可能也是骨癌痛及BPT发生的重要机制。

cAMP/PKA是细胞经典的途径,细胞外信号后使cAMP浓度增加,进一步上调PKA,可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代谢。Cx43蛋白是细胞膜上重要的受体蛋白,Cx43可通过cAMP/PKA通路产生缩血管反应[14],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15],这提示Cx43传递的信号可被cAMP/PKA通路接收。本研究中,骨癌痛组的cAMP、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且BPT组的cAMP、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骨癌痛组(均P<0.05),即骨癌痛发生后脊髓组织中Cx43蛋白的高表达伴随 cAMP/PKA通路的激活,而发生吗啡耐受后,cAMP/PKA通路随着Cx43蛋白表达的升高而进一步被激活;与BPT组比较,BPT-CXS组的Cx43及cAMP、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即抑制Cx43表达后吗啡耐受得以缓解的同时,cAMP/PKA蛋白表达亦降低,这提示Cx43-cAMP/PKA通路可能在BPT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大量释放入组织[16],作用于神经元细胞膜,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神经系统中,cAMP激活后可促进小胶质细胞释放IL-1β和TNF-α等炎性因子[17],且吗啡耐受时,也可导致炎性因子的增加[18]。在本研究中,骨癌痛组脊髓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组,且BPT组的脊髓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骨癌痛组(均P<0.05),而BPT-CXS组脊髓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BPT组(均P<0.05),即脊髓cAMP/PKA的激活与抑制,均伴随IL-1β和TNF-α浓度的增加与降低,推测在骨癌痛及BPT的大鼠模型中,脊髓IL-1β和TNFα等炎性因子可能是调控cAMP/PKA通路的重要代谢蛋白之一。

综上所述,脊髓Cx43通过调节cAMP/PKA通路进而释放促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可能是BPT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而抑制脊髓Cx43表达可能是逆转BPT现象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骨癌吗啡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勘误: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骨癌痛及其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P2X受体在骨癌痛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鞘内注射赛庚啶缓解小鼠骨癌痛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