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地方戏曲资源的旅游产业化路径研究

2019-02-19

市场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业化戏曲广西

黎 斌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戏曲艺术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文化艺术精华,受到上至权贵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到来,形式多样的文化不断涌入,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已与艺术舞台中心渐行渐远。为振兴戏曲艺术,国国务院办公厅办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办于2017年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顶层设计上给予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政策支持。

国家对振兴戏曲艺术给予了极大关注和大力支持,但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戏曲的繁荣发展需要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批忠实的拥趸忠实的观众群体、一批管理水准较高专业化的文艺院团和一片滋养戏曲艺术的肥沃土壤。随着信息革命和现代消费方式的冲击,但戏曲艺术独特的传统与当时下“快餐式”文化的对垒中已明显处于下风。但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组建后,我国正式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进入了快车道,这为戏曲艺术的高质量传承发展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新机遇。拓展了渠道、提振了信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广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区),拥有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长寿文化等独特资源优势,2015—年至2018年全区年均接待游客量4.89亿人次①,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大量游客来到广西领略秀美山水的同时,也为广西向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展示、宣传和传承发展广西地方戏曲提供了良好平台。

一、广西地方戏曲发展概况

广西境内拥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以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邕剧、山歌剧等为代表的地方戏曲剧种丰富,特色鲜明,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戏曲艺术在广西的传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滋养。根据全国地方广西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报告显示,戏剧普查,目前广西共有以桂剧为代表的汉族剧种29个,以壮剧为代表的壮剧族剧种4个,以及侗戏、苗戏、毛南戏、仫佬戏等其他民族剧种。全区戏剧剧团达到1015个,其中少数民族剧种剧团就达到316个,占剧团总数的31%②。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提出实施地方戏曲振兴计划。以广西唯一一个省级专业戏剧院团——广西戏剧院、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百色市地方戏曲传习所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文艺院团也在不断地用实际行动保护和传承着广西古老的文化艺术瑰宝。彩调剧《刘三姐》作为广西地方戏曲的代表作,广受观众喜爱,荣获全国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确认下准确名称)。该剧先后被拍成戏曲电影和电影,并被开发成山水实景演出、主题公园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仍有许多到广西旅游的游客都是被《刘三姐》吸引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除此之外,壮剧《赶山》《冯子材》、彩调剧《王三打鸟》《双簧旦》、邕剧《拦马过关》《李槐卖箭》都展现着广西各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丰富的少数民族地方文化。

虽然广西地方戏曲资源丰富,但大规模发展存在困难,制约了广西地方戏曲产业化的发展。

二、制约广西地方戏曲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虽然广西地方戏曲资源丰富,但大规模发展存在困难,制约了广西地方戏曲产业化的发展。

(一)传统地方戏曲的慢节奏已无法适应当代快节奏的生活,观众数量锐减。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世界各国的文化也通过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互联网等新媒体来到我们身边。现代多样的文化娱乐方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好看”“好听”的理解,朗朗上口不分平仄的歌词和短、平、快的音乐节奏成为时下年轻人追赶的新潮流。冗长的剧情和具有深刻奥义唱词的戏曲艺术正举步维艰地向前发展,加之城镇化使得人们对少数民族概念的不断淡化,像广西地方戏曲这些小众剧种在宣传、传承上更为困难,观众群体老龄化、数量锐减明显。

(二)地方戏曲人才青黄不接和创作题材选择范围窄且保守制约了地方戏曲产业化发展。

人才匮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最大瓶颈。长期以来,地方戏曲的传承仍为“以师带徒”的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传承戏曲的师父或传承人逐渐老去,徒弟受到“快餐”文化影响,承师的技艺无法全盘接纳和吸收,使得许多地方戏曲技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扭曲改变,甚至一些绝技已从当前的剧目中消失。此外,由于创作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地方戏曲艺术作品需要创作者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生活阅历,还需要深入生活、扎根当地,耗时费力。因此年轻一代的编剧、导演更倾向于创作影响力大、收效快、收益高的电影、电视剧和话剧,有意愿创作地方戏曲的创作者年龄逐渐增大且后继乏人。

创作和演艺人才的青黄不接也直接导致地方戏曲创作缺乏源头活水,题材与时代脱钩、剧目内容因循守旧缺乏时代性导致地方戏曲无法借助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创作和相关周边产品的开发,产业化发展便无从谈起。

(三)演出场地单一限制了地方戏曲演艺市场的开发。

地方戏曲大多从人们在田间地头哼唱的歌曲和对歌传情中改编发展而来。创作者们将人们的生活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们逐渐认识和了解了地方戏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曾经拥有祭祀、联谊、宣传等功能的地方戏曲逐渐成为仅在剧院舞台上表演和展示的表演形式,远离人们的生活而单独存在于艺术形态中,致使大量西方舞台艺术形式涌入国内和狭隘“文化开放主义”的双重挤压下,地方戏曲观众不断减少,演艺市场不断被挤占,生存的空间不断缩小。

三、广西地方戏曲资源旅游产业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推进广西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与保护。

广西地方戏曲实行旅游产业化发展,通过旅游项目开发,收集和整理现有戏曲优势资源进行集中保护,推动广西地方戏曲特别是非遗地方戏曲资料的充分利用,将广西地方戏曲的发展历史融入旅游项目中,有利于广西地方戏曲剧种的整体性保护和动态传承。

(二)有利于促进广西地方戏曲演艺市场的开发。

广西地方戏曲资源旅游产业化将进一步带动市场资本投入地方戏曲的开发和宣传,通过在广西全域旅游目的地开展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演出,形成像游客到阳朔必看《印象·刘三姐》一样到广西旅游必欣赏广西地方戏曲的旅游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广西地方戏曲演艺市场,提高广西地方戏曲在演艺市场的占有率。

(三)有利于带动进一步强化广西文化和旅游大省(区)形象的融合发展。

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拥有青山绿水和丰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广西理应也必然继续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广西地方戏曲作为广西重要的文化资源,在广西旅游目的地开展凸显少数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演出,强化与游客互动,将有助于游客通过广西地方戏曲的演出和体验,打造广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样本和新模板,强化对广西的印象,进而扩大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大省(区)的目的地形象力,树立优质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促进文化和旅游强区建设。

四、广西地方戏曲资源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指标,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西地方戏曲资源旅游产业化发展就是文旅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面对广西地方戏曲发展的瓶颈,在旅游业的加持下,唱好文旅融合的“大戏”。

(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保障广西地方戏曲资源旅游产业化顺利推进。

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3月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旅游演艺的发展提供了遵循。广西地方政府以及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要出台配套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给予广西地方戏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统筹规划,同时在项目、资金、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打造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戏曲剧目。

结合当前大众旅游趋势和游客、消费者心理,在坚守地方戏曲传统技艺和绝技前提下,创作创新剧目,打造融合歌曲、舞蹈、木偶等形式和非遗饮食、服饰等项目的戏曲剧目,让观众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广西优秀地方戏曲作品,还能通过戏曲作品亲身体验广西其他非遗项目,从而实现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舞台上的戏曲剧目转化为可供观众和游客体验的实体产品和项目。

(三)创新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模式。

一是实行传承人分类传承制度,将中青年的地方戏曲传承人作为地方戏曲动态传承主力,配合当地旅游目的地戏曲项目进行展示;年纪较大不便于动态展示的地方戏曲传承人可通过景区的地方戏曲展示馆开展简短介绍,增加游客对广西地方戏曲的认知度。二是在旅游景区建设戏曲主题公园、戏曲AI和VR体验馆,让广西地方戏曲能够雅俗共赏,为旅游景区增加项目,提升景区历史文化底蕴和娱乐性,同时也整合了广西地方戏曲资源、拓宽了传承渠道。三是推进广西地方戏曲的博物馆建设。将建设和运营地方戏曲博物馆作为戏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吸引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前来广西旅游的同时在广西收获知识和研究素材,不断提升广西旅游景区的品味。

(四)强化资源整合推出戏曲衍生品。

广西地方戏曲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发展,就需要将戏曲艺术进行物化,即开发地方戏曲纪念品和文创产品开发。例如,彩调剧可推出“彩调三宝”彩带、彩扇和手绢的纪念品套装并附介绍,这样游客既能够收获旅游纪念品又可以通过纪念品了解广西彩调剧的历史。此外,推出体现广西地方戏曲特征鲜明的如明信片、邮票、服饰、人偶、日用品等文创产品,也将进一步拓宽广西地方戏曲资源产业化道路,同时也能获得经济效益,拉动旅游消费。

(五)注重地方戏曲市场化运作,形成与旅游产业同步发展的产业链。

转变当前文艺院团单打独斗的发展方式,改进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对广西地方戏曲创作、演出等实行项目竞标和签约制度,全区各地旅游景区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签约地方戏曲剧目,以旅游景区为载体,展示广西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也以此激励广西的地方戏曲院团不断强化内功、提升剧目水准,与旅游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推动形成戏曲旅游的新发展模式。

结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旅游产业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两项重要课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广西地方戏曲资源为广西的旅游丰富文化内涵和底蕴,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美誉度;旅游产业则为广西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提供展示和宣传平台,促进广西地方戏曲特别是非遗地方戏的发展。

广西拥有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虽然广西地方戏曲发展仍存在着人才青黄不接、演艺市场萎靡、传承发展与时代不相适应等现实问题,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快速启动和发展,拓宽了广西地方戏曲的振兴和产业化的道路。相信通过国家和广西地方各级政府的发力扶持政策支持、创作和演出与旅游产业相适应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目、开发广西地方戏曲衍生品和改革经营生产模式,广西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将得到更多有效保障,不断激发广西地方戏曲将在旅游产业化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热情以及与旅游的产业化融合的信心。

猜你喜欢

产业化戏曲广西
广西贵港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系统产业化之路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