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与分析*

2019-02-19王翠兰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媒介院校素养

王翠兰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相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高职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缺乏、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其思想和行为更容易受到新媒体负面消息的影响和误导。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及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情况等,课题组对河南部分专科院校的高职学生进行了媒介素养问卷调查。

一、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情况调查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对河南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和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36份,有效回收率96%。调查问卷共有封闭式问题22题,开放式问题1题。

调查样本覆盖大一至大三文理科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228人,男生占比32.14%,女生占比67.86%,理工科专业学生149人,占比44.35%,人文学科类专业学生187人,占比55.65%。从年龄结构来看,调查的高职学生群体中18—20岁占比最高,为 77.38%,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及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媒介接触与选择情况分析

1.媒介接触种类

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是手机,占比94.05%,其次是电脑,占比3.27%。学生对传统媒体的使用却很少,他们看报纸、听广播的接触比例分别为0.6%。这说明高职学生接触媒介的类型单一、范围狭窄,传统媒介对他们的影响正逐渐弱化,新媒体的使用已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接触时间

高职院校学生每天使用媒介5小时以上的占比最大,为41.37%,3-5小时的占33.33%,1-3小时的占19.05%,1小时以内的仅为6.25%。而且从新媒体的使用时间看,高职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比较长,有的学生一天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甚至在8小时以上。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对使用媒介的时间不能做到科学规划和控制。

3.对新媒体的依赖性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高职院校对媒介的占比为61.01%,对媒体依赖一般的占比25%,非常依赖的占比8%,而对媒介不依赖的仅占5.65%。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媒介有着高度的接触和深度的依赖。

4.选择标准

约有64.88%的高职院校学生选择媒介的最主要标准是该媒介信息量大,有58.63%的学生选择媒介是从使用方便角度,从时效角度考虑的占比45.54%,而偏重娱乐的角度仅占43.45%,仅仅有18.15%的学生从成本方面考虑。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高职生对于接触到的媒介信息,其接受准则或者评判依据往往是凭借个人兴趣爱好。

(二)学生媒介认知与使用现状

1.对新媒体的认知

高职院校学生使用媒介的最大目的是与亲朋好友的交流与联系和寻求娱乐刺激。其中与亲朋好友的交流与联系占比达到22.86%;寻求娱乐刺激占比18.38%,消磨时间的占比17.74%;而学习和了解新闻、生活资讯或社会资讯占比仅为11.65%和11.54%。这说明高职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有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他们对新媒体的功能认识还存在局限性。

2.利用媒介传播的能力

有80.02%的学生表示愿意及非常愿意通过媒介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3.33%的学生不愿意通过媒介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在问卷调查中,42.26%的学生表示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利用和求助媒介,27.38%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利用,12.5%的学生表示会试试看,只有8.63的学生表示一般不会主动利用和求助媒介。

调查中发现学生利用媒体发布信息时主要以表达心情、转发、信息通告为主,占比83.35%,而用于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只占16.65%,这说明高职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表达和传播的意识较强,他们愿意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发布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但学生发布的信息基本处于以娱乐为主的阶段,利用媒体学习、发展和提升自我的很少。

(三)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鉴别情况

1.媒介信息的辨别方面

有48.50%的高职学生较少有意识地主动选择或辨别媒介信息,22.36%的学生一般不会主动选择和辨别媒介信息,只有10.47%的学生经常会主动选择和辨别媒介信息,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思辨意识和能动性不强,对媒介信息仅仅是被动的、单向的接受。

2.对媒介信息的信任

47.02 %的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真假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36.31%的学生表示对媒介信息持基本信任的态度,而只有2.98%的学生对媒介信息持完全信任的态度。这说明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对媒介保持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信息真伪的能力却相对欠缺。

(四)学生媒介道德与法律意识现状

调查显示只有48.38% 的高职学生了解部分媒介的道德法律法规知识,44.16% 的高职学生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仅仅只有7.46%的学生非常了解。这也说明了高职学生关于媒介的法律意识和网络道德比较薄弱。

(五)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情况等方面

1.媒介素养基本概念了解情况

44.05 %的学生只听过但不知道“媒介素养”基本概念,27.08%的学生不了解,只有5.36%的学生非常了解媒介素养的概念。通过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并没有广泛普及媒介素养的基本教育。

2.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情况

56.25 %的高职院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多是以讲座或者班会等形式进行,31.25%的高职院校一点都不重视,从来没有进行过媒介素养教育,只有12.5%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而且是以课程教育的方式开展的。而且55.06%的学生对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评价一般,32.44%的学生表示满意,只有7.4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06%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这说明高职院校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3.媒介素养教育的形式

55.06 %和27.6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身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有必要和非常必要,仅仅只有4.17%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而且51.49%的学生希望学校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希望通过讲座、阅读读书及展览的形式进行教育的占比46.63%和41.37%,33.04%的学生希望开设课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时,除了开设相关的媒介素养课程,还需要开设相关的实践活动、讲座、阅读读书及展览等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

三、高职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传媒环境影响及监督管理不完善

1.社交媒体作为信息的主要源头,使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存在难度。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从各类分散的社交网站获取信息,繁杂海量的媒体信息对高职学生筛选和甄别信息真伪增加了难度。

2.有的媒体或者媒介职业人员为了博得点击量和访问率,甚至违反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制作出低俗化和泛娱乐化的信息,而且部分个人或企业在利益的诱惑下,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不良信息。

3.媒介素养缺少深厚理论基础的支撑,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和标准不规范和不完善,新媒体的监督管理滞后、不完善、不到位,使得网络谣言、人身攻击等不良现象频发。

(二)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不够重视

教育主管部门对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引起真正的重视,高职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是缺乏相应的指导。社会中也没有强制把“媒介素养”作为素质去宣传与教育。而且作为推动高职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家庭媒介素养欠缺。

(三)高职院校本身的原因

1.高职院校本身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的管理层、新闻宣传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及一线的上课教师们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观念陈旧。而且有些教师对媒介素养的概念也尚不清楚明了。

2.媒介素养课程缺失、课程设置与新媒体发展脱节

高职院校目前只有传媒、新闻学、艺术学、表演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对于一些非综合性的高职院校,极少或者根本不设置媒介素养专业课程,而且其媒介素养课程多为公修课或者选修课。

3.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高职院校普遍缺少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教育形式较为单一。而且缺少体现“互联网+”时代特色的固定配套教学材料和相关的教辅书籍,没有完整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

4.师资匮乏的制约

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内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时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而短期内通过兼职或引进的方式建立一支相应的教学队伍面临很多困难。

(四)高职学生本身的媒介素养水平低

1.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影响

高职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阅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意志力薄弱,因而高职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尚显肤浅,对信息的识别、辨别能力比较差。

2.高职学生缺乏理性思考

对于接触到的煽动性网络文章、虚假媒介信息,高职学生有时不能从规则、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做理性思考和综合判断,而是依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作为评判依据,容易被人利用成为网络暴力助推者。

3.过度重视消遣娱乐

高职学生真正用手机和电脑学习的非常少,许多学生只是把媒介当成一种娱乐消遣方式,很多“低头族”的“必修课”往往是上网、打游戏、看视频、拍照、聊天等。

猜你喜欢

媒介院校素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