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的二重维度*①

2019-02-19赵亮

实事求是 2019年1期
关键词:权威党中央马克思主义

赵亮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党史,有助于更加系统和深入地把握党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从党史的研究和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有益启示。我们认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既是正确把握国家发展道路的历史,同时又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方向的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从这两个方面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仅有助于揭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更可以让我们看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党自身、对国家皆具有的极端重要性。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正确把握国家发展道路的历史

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乃至整个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可以围绕国家发展道路的问题进行整体性把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其他一切政治力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由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更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中华民族找到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一)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历史从总体上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两个阶段。很长时间里,学界研究的重点是这两个历史阶段的区别,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一则关注相对较少,二则局限于民族民主革命方式的演变线索。依据这个线索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当然是一种必要的角度和方式,但并不足以统摄近代国人所进行的其他各种政治实践,也不利于更加深刻地说明革命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或有人说,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不管坚持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目标,归根结底都要落脚到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因而整个近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发展都统一于对国家现代化实现逻辑的探索之中。这当然是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见解,但仍无法深入观照不少近代政治实践的起转理路,更可能使我们在跳出“为革命而革命”思维陷阱的同时,又落入“为现代化而现代化”的悖论当中。应当看到,一切政治实践都是围绕政权来进行的,[1]近代中国也不例外。而政权问题实质上就是国家发展道路的问题,[2]我们正试图从这个角度把握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

正是从此角度来看,清王朝政权的存废构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首要议题。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直至清末“立宪”等政治实践都是将清王朝政权的存续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义和团运动也包括在其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暴动,尽管他们有着分属于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身份差别,却都是将推翻清王朝政权作为根本前提,北洋军阀的统治也包括在其中。而围绕着封建性的政权组织形式的存废来看,不管是在清王朝覆灭之前还是以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清末“立宪”和北洋军阀尽管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彼此之间有很大出入,但实质上都是将国家政权的封建性组织形式的存续(复辟)作为根本前提。很显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有从维新派脱胎而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由此可见,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与其说是现代化问题,不如说是国家政权和发展道路问题处于更加中心的位置。特别是从1898年戊戌维新变法到五四运动爆发前的1918年这20年间,中央政权的更迭和变动异常频繁,有关国家政权和发展道路的封建帝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之争异常激烈,尤其凸显了这一情况。应当看到,正是由于对国家政权和发展道路问题产生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毅然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立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政治生活中围绕国家政权和发展道路的斗争更加激烈。[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更确切地说是,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其他一切政治力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建立什么人的政权。其他各种政治实践要维系或建立的都是少数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只有中国共产党要真正建立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权。毫无疑问,要真正建立这样的政权,就必须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人们常说,近代国人的现代化梦想屡屡破灭,源于无法认识到实现彻底民族独立是根本前提。[4]基于此,或许有些国人并非没有顾及这个问题,只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在这个斗争中的主体地位,更没有认识到如何将这种主体地位确立起来。[5]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国家民族独立的正确道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建立,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的达到,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奠定了根本前提。

(二)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深刻证明,革命和现代化都是手段,让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才是根本目的。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得以不断胜利前进。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立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环境来看,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一方面,从稳固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但这个地位的巩固必须以国家的强大实力为支撑。作为刚刚从旧中国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有着异常深刻的体会。不管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处境看,还是着眼长久的国家政权安全考虑,都要求尽快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特别是优先发展以国防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存在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从政权性质看,人民当家作主意味着国家一切资源和发展都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近代中国的生产力低下、战乱频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压榨,使广大人民群众长久地挣扎在饥贫困苦的死亡边缘。能够不饿肚子、吃饱饭,对当时的亿万大众来说恐怕是头等大事。限于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互助合作是必然的选择。旧中国长期混乱恶劣的政治社会生态不能为互助合作生产提供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社会秩序的快速稳定才为这种生产提供了各项保障。[6]而就长远来看,要根本解决亿万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更好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必然要求尽快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这也是尽快进行“三大改造”所蕴含的深刻逻辑。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尽快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立足当时看是紧迫的选择,就现在看更是正确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正是由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取得巨大成就,这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事业的发展,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更是为了人民群众。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巨大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事业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各项成就的最集中体现。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确开辟国家发展正确道路的历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深刻把握这部历史所取得的重要经验。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方向的历史

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乃至整个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还可以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问题来进行整体性把握。这个问题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更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如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其他很多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样,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经历了革命党建设和执政党建设这两个阶段。我们分别立足这两个阶段来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

(一)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领导革命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的历史。这部历史深刻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

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关乎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生死存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是在十分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从事革命活动。[7]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尤其是这样。不仅很多党组织曾遭到严重破坏,无数中共党人付出鲜血和生命,甚至党中央也多次遭遇巨大危险。这当然与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和反动势力的穷凶极恶分不开,但也与党自身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息息相关。正是一次次惨痛的教训,推动全党深刻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时期,全党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入彻底的批判和清算,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

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更关乎马克思主义革命党事业的兴衰。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发展历程深刻证明,政党能否坚持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直接决定了其革命事业的成败。而对近代中国来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成功开辟,归根结底就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抵制“左”倾错误路线,毫不动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使中国革命事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取得重大发展。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时期,党中央从各个方面逐渐消除各种“左”倾错误的干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逐渐牢固树立起来,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各方面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写入党章,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更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胜利发展。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说,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更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成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就是不断确立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革命党建设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也代表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应坚持的发展方向。

(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相比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条件下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重要性无需赘言。本文试图强调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对此,在很长时间里,学界的关注和研究还不是很多,这与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称的。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致力于建立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但在革命年代,党中央和各地各级党组织经常处在反动势力的分割包围之中,险恶的斗争环境无法建立高度的集中统一领导。更为重要的是,近代中国由于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军阀割据四起,各地政治条件和革命发展基础相差悬殊,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种情况更加凸显出来。为了推动各地革命事业的蓬勃开展,也要求各级地方党组织承担更多的领导责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根本转变,各地交通、通信的联通,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使我们党也可以更应当在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中央权威和对各项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因而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中央就部署启动了一系列的整党整风工作,积极加强相关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为不断加强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基础。从此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更加巩固,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转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回顾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深刻证明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党自身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大意义。正是由于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知,在整个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世情、国情的深刻和剧烈变动中,得以成功抵御各种风险考验。而反观20世纪下半叶,苏联和东欧等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和活力不断衰竭,跟他们不重视或没有能力巩固和增强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密切相关。[8]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政治支撑。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整工业经济体系的建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空前进步,没有哪一项巨大成就的取得能离得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对国情的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一系列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更是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不断巩固和增强为根本政治支撑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这个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键,党和国家的事业才得以不断走向兴旺发达,我们才能在世界上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体现。反观苏联和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与其说它们探索的失败源自不重视或没有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不如说是没有抓住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个关键,因而最终葬送了它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不仅更加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发展方向。

三、在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执政党发展方向的正确把握中奋进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会明确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的深刻把握,体现出我们党对如何正确把握国家发展道路与执政党发展方向的高度自觉,更体现出我们党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二者关系的高度自觉。

(一)正确把握国家发展道路与政党发展方向的相辅相成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国家发展道路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方向的历史,这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深刻揭示:一个政党能否坚持正确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归根结底取决于它是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找到正确的国家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它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中国人民,一切依靠中国人民,自觉地从中国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面对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相比革命事业更艰苦、更漫长的执政任务,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乘风破浪、奋力进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不断胜利前进。正是从此意义上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国家民族事业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正确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更深刻揭示: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人民群众的福祉能否得到维护和发展,关键在于执政党者能否担当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进程中,它始终无私无畏地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和民族谋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它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黑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只有它能够带领国家民族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不断胜利前进;只有它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走向繁荣昌盛。

(二)以文化实践助力国家发展与执政党发展的有机统一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反复强调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经验一再启示的,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绝不是彼此分开进行的,而要始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实现这种统一,关键在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因为这不仅是对党自身的要求,也是党领导一切工作的要求。坚决维护和不断增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过程,既是执政党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过程,也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更加团结、坚定和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

国家发展与执政党发展的有机统一,关键是怎样维护和增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那就是立足党内和党外,依托政治实践和文化实践,为全党全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筑牢制度和思想根基。基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方面通过新时代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作出部署,另一方面也明确指出: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就进一步凸显出进行党中央权威的文化构建的重要性,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逻辑的深刻把握。一个国家适宜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往往与这个国家是什么样的文化关系密切。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早已将大一统的秩序理想嵌入自己的文化基因当中,这是集中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在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顽强存续的历史基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动荡和分裂状况,广大民众渴望崭新的中央人民政府能够带领大家过上美好生活,这是党中央能够在社会大众中间迅速树立威信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有意识地进行各种文化实践,这里不仅包括专门的宣传思想工作,还有蕴含在司法改革、社会改造等其他工作中,从而最广泛地凝聚起社会各界的共识。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权威的树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正是从此意义上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党中央权威不仅是在政治意义上,也是在文化意义上不断得以巩固和增强的,这是政治实践和文化实践交相作用的结果。[9]因而本文的研究提示,对于如何维护和增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应当上升到整个生活文化的高度认识它,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关涉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更多方面认识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猜你喜欢

权威党中央马克思主义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