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晋商商业伦理对城市文明建设的作用
2019-02-19武利珍张晋光
武利珍 张晋光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始于1983年,张家港市的创建经验得到党中央领导人的充分肯定,通过中央新闻单位的宣传,在全国各地引起了热烈响应。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含金量最高、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也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型荣誉称号。文明城市的创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那么如何创建文明城市?对此,晋商商业伦理可为我们提供借鉴。晋商作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在商界叱咤风云五百年之久,究其原因与晋商商业伦理道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晋商商业伦理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对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拟从晋商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崇商敬业等方面入手,分析晋商商业伦理对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为城市文明建设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理论思考。
一、城市文明的内涵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人类聚居和交往的场所,它的含义在古代与现代不同。在古代,“城”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城”即城堡,是用来防御敌人侵袭、保障人民生活安全的军事设施,具有防卫和保护的作用。古希腊时期的“城邦”是此意,“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亦是此意。所谓“市”,即集市,是古代商品聚集、货物交易的场所。《易经·系辞下》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可见,古代的“市”为商品交换的地方。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主要是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人类聚居点,具有居住、管理、交通、生产、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城市这种功能的多样化也正是人们对现代生活追求多样化的体现,它承载着人类的需求,储存着人类发展进步的文明成果,城市本身也是一种文明。
(二)城市文明的含义
城市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兴起了城市化运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不断提高,其中出现了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政府官员腐败、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加快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水平,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那么何谓“文明城市”?2018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8年版)》定义“文明城市”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较高,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文明城市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文明城市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要达到一定水平。首先,物质文明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马克思的第一伟大发现就是人首先要得到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才会寻求艺术、宗教、文化等精神文明,因此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实现的前提,城市文明建设需要经济支撑。其次,精神文明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它影响着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在娱乐、消费、行为等方面形成一种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二是文明城市不同于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城市是指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转变,具体表现在城市生产、生活、交通、住宅、通讯、生态等方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体现时代性和社会生产的先进性。而文明城市则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概念,不仅包含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还意味着社会文化、市民道德等精神文明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就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但却以赌博业为主,随处可见弥漫着烟草味道的赌场,曾被称为“罪恶之城”。
二、晋商商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17世纪,欧洲掀起了资本主义浪潮,各地纷纷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使得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发展。当时处于明末清初的中国,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也因此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晋商借此东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时十大商帮之首,并且独领风骚长达500年之久。晋商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山西经济的繁荣,还推动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晋商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对“士农工商”的传统看法,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化。晋商之所以有这些成就,与晋商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商业伦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诚实守信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视诚信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我国千百年来所颂扬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深受各种先进文明的熏陶,晋商即为儒家文化忠实的尊崇者及实践者。受儒家诚实守信理念的影响,晋商将“讲信誉、讲诚信”作为经商的基本经营准则,童叟无欺,尊重顾客,商家无论大小,皆以诚信为重,从不投机取巧,保证货真价实。在生产过程中,晋商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对商品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货物的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在交易中,晋商讲究公平交易,从不唯利是图、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祁县乔家曾经在一次出售胡麻油的生意中,发现油坊的伙计为了从中谋取厚利,在油中掺假卖给客户,乔致庸立即张贴“公告”,表示收到假油的客户都可退回并全额退款,而且就此事件惩治了掺假的油坊伙计。
晋商将诚信视为自己最具价值的品牌,五百年来一直秉持“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的商业诚信精神,受到国内外人士敬仰,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给予晋商“晋商笃守信用”的高度评价。
(二)以义取利、义利合一
作为商人,晋商从不避讳自己对“利”的追求,但却以“义”为前提,在“义”与“利”之间,将“义”排在“利”的前面,用道德约束自身对“利”的追求,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晋商正是这一理念的突出代表。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晋商深切关注顾客的利益,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对他们负责;晋商在同行之间注重互帮互助,在其他商家遇到困难时,不但不落井下石,还会鼎力相助,其中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杨老五经营的双盛工、双盛茂相继停业倒闭,乔家将杨老五欠自己的债务一笔勾销,从此不再提及。
晋商重“义”还体现在对关公的崇拜。关公可谓“义”的化身,忠肝义胆、仗义行事,晋商对关羽的这种品质十分钦佩,到处建关帝庙,供奉关公神像,并且常常祭拜,视关公为财神、义士,可见其对诚信忠义品质的推崇与重视。晋商自身也将经商做到“义中取利、义利合一”,谋求商业利润而无市井之气。著名晋商王文显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三)崇商敬业
“学而优则仕”是我国古代一直遵循的人生价值观。古代所谓四民即士农工商,优秀才子的第一选择往往是科举为官,一旦考中进士,即可享受高官厚禄,不仅社会地位大幅提升,经济上也会大有改善。然而晋商所持观念却与此传统伦理相悖,他们坚持以“学而优则商”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向,在他们看来,士人求名与商人逐利在本质上殊途同归,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甚至更偏向于为商。常家家族推崇儒学,不断培养具有儒家道德和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子嗣俊秀者多事贾,其次科举事官,后人称之为“儒商第一家”。雍正皇帝曾说:“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最下者方令读书。”在晋商看来,只要心怀仁义、兼济天下,为“善商”,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晋商以其反常的价值理念为人生向导,兢兢业业,始终不忘创业之初的艰难与辛酸,坚持敬业、守业,以商业为本,最终以商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将晋商发扬光大。
(四)爱国济民
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儒家经典文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精神。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晋商,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操深深地浸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乐善好施,兼济天下,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退缩,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民族利益为重。清朝末年,英国商人企图霸占山西煤铁矿权,我国资源自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此时晋商渠本翘、刘笃敬等人挺身而出,带领山西百姓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夺矿运动,抵制洋商、挽回矿权,最终晋商筹集275万两白银,从英国福公司赎回了矿权,捍卫了中国的资源自主权,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晋商不仅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担当,对社会与百姓也是慷慨相助。晋商在创业成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以济世利民为己任,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建桥修路,广泛接济邻里,扶贫济弱,造福社会与百姓,曾获得曾国荃“好行其德”的赠匾。在光绪三年(1877),北方地区遭到十分严重的旱灾,北方九省赤地千里,饿死或染瘟疫而死的人占全国人口一半,当时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民谣,乔家、常家等晋商家族慷慨解囊,捐献物资,搭设粥棚,接济难民,使得当地在大灾之年,无一人饿死。
三、晋商商业伦理对城市文明建设的作用
晋商商业伦理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在明清时期,不仅促进了山西经济发展,还改变了人们对商业的看法,使得晋商成为商界的一股清流;在现代,它对城市文明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还在城市物质文明方面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益。
(一)晋商商业伦理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风尚
从城市的组成方面来看,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程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真正的城市文明是各群体之间德性的自我超越,城市文明建设的症结还需道德伦理开出药方。晋商商业伦理作为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一,晋商商业伦理可以对现代人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在追逐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的欲望驱动下,极易造成道德风险的发生和个人利己主义观念的形成,从而导致“囚徒困境”的局面。晋商商业伦理作为一种道德行为规范,以“诚信”和“义”的价值理念对我们的本能欲望进行约束,“诚信”在交易行为中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义”在社会交往中可以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提高市民道德素质。敬业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从业者的品行,提升个人职业道德水平,展现良好的城市精神风貌,助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民族分裂、侮辱国家等对国家利益有害的行为,提高人们的民族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第二,晋商商业伦理可以对市民道德行为起到向导作用。当前我国物质文明建设不断丰富,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处在新的生活方式中市民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剧烈的变化,出现市民道德价值取向扭曲,并涌现出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反文明思潮。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阶段,面对新的文化冲击,往往会造成人们灵魂深处既有价值链的断裂,因此填补人们道德伦理上的空缺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所必需的修行。晋商商业伦理为我们提供了思想道德导向,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交易中讲求诚信,在经商中做到以义为先,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在民族上爱国济民,这些晋商伦理将有效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文明城市构建。
(二)晋商商业伦理对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提高市场经济效益
经济伦理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资本,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经济效益。晋商商业伦理作为经济伦理,在城市文明的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调节的作用。在经济运行中,我们一般讲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但由于市场的负外部性、公共物品与信息不完全等问题,使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干预也存在失灵的情况,那么经济如何正常运转?其实正是经济伦理的调节力量在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正式规则运行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下,则要靠非正式规则的约束来调控,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例如,晋商诚信伦理作为一种非正式契约,它是正式契约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使得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第二,减少交易成本。在市场交易中,由于现实世界中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交易人的有限理性,使人们往往无法事先预测,加之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往往会使交易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晋商商业伦理可以有效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摩擦,降低交易成本。例如,诚信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以及交易行为的确定性,从而可以降低经理人对员工监督的成本、防止对方违约需要花费的成本、契约人违约后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成本等,从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晋商以义制利的伦理使得在追求利益时防止背信弃义、弄虚作假等反伦理行为发生,减少交易双方的摩擦,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改变人们的工作态度。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并不是只为追求自身物质财富的最大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还有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经济伦理从中发挥作用,将人们平凡的职业劳动赋予不平凡的意义,使人们将职业活动视为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必要手段,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例如,敬业精神,一方面可以培养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竞争力及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员工把个人精力投入到工作角色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提高公司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在实践中,晋商就是用这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赢得海内外美誉,促进了山西经济发展。同样,德国人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质量的国际品牌;日本人对待工作吃苦耐劳、恪尽职守、勇于创新,创造了曾经的经济神话。
四、结语
目前我国各省正处于积极建设文明城市的大浪潮中,中央积极推行,地方积极拥护,晋商商业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现代城市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晋商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崇商敬业、爱国济民等商业伦理的描述及分析,总结出其对城市文明建设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作用:首先,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对市民行为规范的制约与向导,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其次,在城市物质文明建设方面,通过调节经济、减少交易成本以及改变人们的工作态度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所以,晋商商业伦理不仅有助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助于城市的物质文明建设。我们在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发扬晋商文化,弘扬晋商商业伦理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城市建设中,助推文明城市进程,让城市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