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三个基本问题论析*
2019-02-19杨增岽
杨增岽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对外展示中国形象、诠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力量的重要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和彰显着属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价值追求,其国际传播对于丰富人类精神家园、促进世界文明多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需要明确三个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当代中国和平崛起的逻辑要求,要在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这一问题上有新的更高站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意义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之‘新’,首先在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目标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经从‘未发展起来’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时期。”[1]2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外展示中国形象、诠释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理念。世界认知当代中国、感受中国国家魅力和国家形象,自然包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评价。如何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是当代中国日益繁荣发展进程中自然而然会提出也必然会提出的时代性、战略性课题,是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文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成效三个基本问题进行探索。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 何以必要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自身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自身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自身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1]19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倡导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197。党的十九大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化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社会各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兴未艾,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站位也更为高远。其中最重要的是,伴随着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空前凸显,在此背景下,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今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逐步开始从世界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从整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价值观,也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观。对于这一点,我们过去常常认识不足,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一项涉及国内的战略任务,重在解决好“铸魂”问题,却没有更深层、更为自信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时代条件之下的进步性,也就是相对于当今仍处于强势话语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先进性和超越性。[注]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于以往社会主流价值观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差异性及超越性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其中,韩震教授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价值观的变迁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是基于一种崭新的价值理想而产生的,即建立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主义并不抽象地反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价值观的合理性。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可以吸引全人类的认同和向往。参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点问题探析——访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3):5-14.离开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历史意义的科学认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不可能真正树立起“四个自信”。可以说,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既是一种体现最大正当性、合理性、价值性的价值观念展现其自身魅力的逻辑必然,又是一个孕育和实践这种进步价值观念的、具有悠久且未曾中断之文明形态的主权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动其主流价值观念国际传播进而产生深远影响的逻辑必然。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何以必要,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有助于展现新时代中国的进步和自信,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成功实践的价值精髓,也是引领中国未来实践的价值观念,对中国繁荣和世界文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主动权明显增强,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等理念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认同。可以说,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也正在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3]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伟大的民族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且这种传统应该是引领人类历史和文明进步的先进文化和理念。”[4]164“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反映社会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才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世界历史意义。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中国道路和中国实践,因而必定具有中国特色和形态。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践遵循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定是具有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也因如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性上,放在这种价值观的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永恒魅力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价值观,但是也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价值观。”[4]164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有助于切实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经济全球化日益纵深发展的今天,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任何国家要维护自身利益和文化安全、自觉抵制腐朽文化和外来强势文化的侵蚀,扩大自身文化的影响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然成为一项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具有进步性的价值观念,其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需要建立在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的基础上,这一过程或快或慢,但总会发生。从这一点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同我国文化发展趋向是同向而行、内嵌互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直接影响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力和效果。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是增进国际社会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有助于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不断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当代中国价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210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从历史、理论、现实三重维度说清楚、讲明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必须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统一起来。[注]关于当代中国价值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学理性研究成果还较少。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参见:郝立新.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精神名片[N].光明日报,2017-10-18(15).笔者认为,应适当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其从整体上回答了国家发展的目标、社会前进的方向、公民行为的准则等问题,侧重于公民的价值观层面的塑造养成与实践自觉。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要求,侧重于从总体上讲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理念及人们的价值诉求,指向的是社会发展的价值方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虽各有不同指向和侧重点,但从实质而言,二者为相同性质的价值观念在不同论域、不同层面的不同阐释,具有共源关系、同构关系、互促关系,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当代世界,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交往和国际秩序建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国家往往能够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话语体系为国际事务提供方案,甚至将其作为判定依据。中国只有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对国际事务和国际问题作出清晰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展现话语优势,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世界认可和接受,增强我国主流价值观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过程,也是不断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打造国家话语权、主动权提出了新要求,同以往相比,在国际上传播中国价值观念、讲好“三个故事”更为急迫,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也是极具现实性的客观要求。
其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有助于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影响或构成一国国家形象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该国在国际社会或国际关系中所宣示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和彰显着开放、自信、包容的现代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内在的精神气质。2014年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头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6]这是对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十分形象且深刻的诠释。改革开放以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社会对中国是否会走上“强国必霸”道路的疑虑,如何消除这些疑虑,更好展现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良好形象,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国家精神和社会风貌,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注]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已有共识。如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吸纳和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存在一种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参见:戴木才.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5-10-28(13).也有学者认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生相伴、和谐共生,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接,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族性的彰显与贡献,三是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参见:易刚,林伯海.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7):40-43.,同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是相融的,而不是背离的。因此,要坚定和平发展的道路、展示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
其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有助于丰富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展现着当今中国人对世界的总体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类一切合理、美好、共同的价值理念同向同行,同世界走向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向同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作为重要来源和有益补充,既反对西方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也反对不注重属于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借鉴吸收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科学、效率、全球治理等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提出并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了国际视野、全球共识和世界潮流,既积极融入世界文明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又为推进世界文明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7]78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是当代中国所支持的,也是主流价值观所倡导和坚持的。在国际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各国人民了解和认知当今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理解当代中国的政策主张,必定能够增进国际互信和价值共识,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而言之,不论从国家主体角度看,还是从当今世界现实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正当性,体现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我们应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走出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进步性、超越性所内含的实践要求,又是一个现代、开放、自信的社会主义中国对人类精神家园作出突出贡献的逻辑进路。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丰富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大之时,一定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文化软实力、国家形象全面提升之时。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 何以可能
任何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成功“走出去”,一方面取决于这种价值观本身所具有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倡导这种价值观的国家在国际上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不仅成为客观现实所需和时代发展所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首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说到底,价值观影响的强弱是由倡导该价值观的主体的强弱所决定的。正如法国思想家福柯所说:“在话语中,权力得以体现和彰显。话语在权力中产生,变得顺从。”[8]一种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效果往往与一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高度相关。近年来,正是“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9],也才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创造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有了极大的可能性。新时代我国“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9]。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道路的成功经验极为关切,“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精英开始反思西方的‘民主发展模式’的时候,中国的发展经验开始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很大的吸引力”[10]。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世界的关注点,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也大为增强。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的崛起会促进世界的转型。[注]英国知名品牌价值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品牌财经)发布“2018年全球品牌500强”报告显示,中国上榜品牌连年攀升,共有22个中国品牌进入全球100强,10年来价值上涨近9倍,在全球品牌500强的价值占比从3%提高至15%。在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上市公司数量连续第14年增长,达到115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今天,国际社会对汉语的关注度也空前提升,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注]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11]
其次,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吸引力明显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作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重要形象更为凸显。正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赛斯·卡普兰所说:“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了巨大转变。”[12]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首次从战略角度明确分析了中国国家形象的独特内涵:“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13]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必定大大提升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国际社会所了解和认知。
再次,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是习近平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辟了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凝结着人类通往现代文明的新智慧。“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14]502,这能够促进多元、开放、合作、平等、共赢等价值共识的生成。习近平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严谨的理论逻辑,也是伟大的实践建设,其实质是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层面,为破解国际关系调整面临的时代难题、构建人类文明的新秩序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5]7“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平等民主、合作共赢,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治理中的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要讲人类共同价值,又要讲不同国家、民族的社会核心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相互联系、不可替代,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15]10实践表明,当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声音、注入更多本国元素并且以实际行动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之时,中国所倡导并践行的价值观也必将具有更强的感召力,真正“走出去”“走进去”。
最后,改变自近代以来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式微或落后境况的必然趋势。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如同地形地势上的落差一样,世界文化话语权的比对当中,明显呈现出‘西高中低’的特征,那么西方文化的河水往中国浩浩荡荡奔涌而来也便成为了必然。在西方中心论的视野之下,中国文化被矮化与边缘化,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话语权日渐式微。这也如同国际贸易中的顺差与逆差一样,中国要积极主动地改变文化话语权上的‘逆差’现象,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或直接或间接地传播出去”[16]。现实地看,我们对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有一种焦急,也可以说是一种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在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看来,非西方文明的提升有其必然的逻辑和趋势:“在所有的文明之中,唯独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产生过重大的、有时是压倒一切的影响。因此,西方的力量和文化与所有其他文明的力量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文明世界最为普遍的特征。当其他文明的力量相对增强、西方文化的感召力消退之时,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对其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也随之增强。”[17]应该说,亨廷顿阐释了这一趋势。一方面,事实性地看,21世纪以来的东西文化格局确实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看,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是总的历史趋势。“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分,更无优劣之分。”[14]5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它所昭示的前进方向契合中国人民的美好价值愿景,站在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制高点上,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7]77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连同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具有进步性、先进性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也是世界文化多样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需要和历史必然。
总之,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8]这里所指的“时代精神”,蕴含和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乎人类道义制高点、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元素,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的正当性所在,而新时代中国文明发展之路则为其“走出去”创造了条件、蓄积了力量、标识了趋势、孕育了可能。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 何以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外展示中国形象、诠释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理念。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绝不仅仅只是“24个字”的简单的、字面的传播宣传问题,而是内含和熔铸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基本理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提升问题。脱离了文化本身的浸润,价值观念必然失去强有力的支撑,“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5]。总体上讲,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也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过程。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走出去”应依循以下路径。
一是立足中国实际,确立世界眼光和文明多样性的认知视角,打破西方价值偏见与话语垄断。立足中国实际,首先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抱有坚定自信和充分认同,深刻认识其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与人类文明价值,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今中国及全世界的进步意义,这是以自信、理性、科学的态度应对西方某些国家的话语垄断和价值偏见的前提。在涉及民主、自由、人权等问题时,应旗帜鲜明地讲清楚当代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所坚持的立场及采取的积极行动。近些年来,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各种解读,其中不乏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之类的曲解和误读。针对西方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各种现象,应有理有节地驳斥,有效做好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工作。
二是展现中华文化风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具象化。文化自信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蕴,是支撑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国家形象则表现、蕴含、传递着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特定的具象化的声音、图片、文字等蕴含特定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外影响力蕴含于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可和国家形象之中,在新时代,塑造和展现良好的文化自信风貌和国家形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为此,要展示体现当代中国人形象的价值标识,展现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风貌,让全世界充分认识中国人积极正面、健康豁达、昂扬向上、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特点;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形象标识,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大气、坚实,增强中华文化的历史感和吸引力。此外,竞争力强、具有全球视野、辐射范围广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但具有实用价值,也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2018年11月2日,南京“文化科技融合热点与趋势”论坛发布了“中国文化科技融合TOP30企业品牌”,其中大部分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不仅是企业文化和组织信誉的重要体现,也成为展现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应大力扶持具有全球性特征和传播优势的文化科技公司,使其成为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总之,应高度重视运用新思维和新手段去塑造和宣传国家形象、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三是明确话语表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全过程。话语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不仅关系到传播主体的思想能否被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且影响着受众的理解与接受效果,因此在国际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充分重视话语问题,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首先,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立体、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其次,要精选故事素材,注重议题设置,用有感召力的主题(如“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感染力的故事和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突出中国实践和中国理念对于世界的意义,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彰显世界价值。最后,要促进知识界的互动交流。一方面,通过自身知识体系的重建[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认为,没有知识体系就没有国际话语权。在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情况下,中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个“对外宣传什么”的问题,而知识体系的创造,责任并不在外宣部门。中国努力借用外在世界尤其是西方的知识体系来认识自己、解释自己,而借用他人的话语体系来推广自己,这是中国知识界所面临的一种困境。参见:郑永年.中国知识的重建[M].北京:人民东方出版社,2018:103.与完善,使自身知识体系产生更大的世界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促进不同国情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四是整合传播资源和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由主流价值观的国家属性所决定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高校、智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中发挥着中坚作用,应明确使命、积极推动。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组织、个人、大众传媒等社会主体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过程中,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功能互补、良性发展的传播态势。在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传统大众媒体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应积极运用新兴媒体平台,发挥其数字化、信息化优势。自觉提升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原创率、首发率,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构建主流媒体联盟,依托现有资源打造全新的国际融合媒体,推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国际化。构建全媒体、全社会、立体化传播渠道,整合多种传播资源,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传播方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
五是树立受众本位与精准传播意识,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受众与国内受众不同,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复杂多样,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受众本位意识,针对国际主流社会、中华文化圈、发展中国家制定不同的价值观传播策略。应加强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研究,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及时掌握国际受众反馈的信息,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从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策略。同时,采取分众型传播策略,分析国际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根据国际受众的文化背景,选取国际受众熟悉的中国故事,发掘国际受众自身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精准发力、精准传播,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是积极推动不同国家间民众的友好交流,促进人文对话,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影响。民间交流和人文对话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际社会所了解和认知。通过缔结国际友好城市、结交国际友好组织、加强与民间组织合作等方式加强国际友好往来,扩大民间外交,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网络;通过公共外交,推动对外经贸活动交流、文化往来、学术交流,润物无声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效果。发挥普通公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作用,倡导文明出游,让中国游客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宣传者、展示者。引导和鼓励那些既了解中国文化又熟悉外国文化的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通过自身的日常活动,于潜移默化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选择、有计划地邀请一批国外知名政治家、学者、活动家来华访问,使他们成为客观反映中国现实和发展理念的传播者。总之,可以探索多种渠道和方式扩大民间友好交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