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交响曲的主旋律

2019-02-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民族

李 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重在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8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果说,经过几年的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普及的层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在多数地区实现了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效果的话,那么,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做到“以言取效”,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向深入。为此,必须联系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与不同地区思想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找到突破口,找准契合点。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最多、文化构成最为复杂的省份,又是一个与多个国家陆路接壤、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疆省份。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相互交融是云南省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这样的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建设,就是要在尊重差异、保护多样的前提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助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培育与践行研究”是云南大学开展“一流大学”建设的重点项目。这项研究试图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民族文化的内在契合点,克服二者空间上的错位和时间上的落差,使前者成为引领后者返本开新的内生动力和价值导向;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驱动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实现方式和路径;总结在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增强少数民族“五个认同”、推动“直过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加强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掘和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围绕上述研究目标,一方面开展理论研究,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项目研究确立科学的思想引领、夯实坚实的理论基础;追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提出的过程,明确培育和践行的方式和路径;从学理上深入探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组织多个由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的调研组奔赴民族自治州(市)开展实地调研,或者以子课题形式委托位于州市高校的相关部门展开研究。下面着重谈一下课题组在实证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第一,针对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节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我们选取了该州边境贸易最为活跃的瑞丽市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对外传播沟通、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进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我说过,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28页]瑞丽市与缅甸接壤,边境贸易、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是我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还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内陆口岸,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有汉、傣、景颇、阿昌、德昂等多个世居民族,其中一些还是“跨境民族”,文化传统多元,宗教信仰复杂。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色”思想舆论聚集地带,守住“红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争取“灰色地带”,是这个地区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文化和谐、宗教和顺、边民和睦,关系到各族群众的“四个自信”。同时,瑞丽市作为国家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其文化形象直接反映了国家形象。因此,我们着重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四个自信”等方面展开研究。

第二,针对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我们侧重于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五个认同”的角度展开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78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3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五个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各有侧重,但在精神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牢固树立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离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开了对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体认,“五个认同”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迪庆的藏语意思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香格里拉”的核心区。在这里,多民族和睦共处,多种宗教和谐共荣。迪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傈僳族除信仰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外,还有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或藏传佛教;纳西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东巴教,少数纳西族群众信奉藏传佛教;白族的信仰同其他地区的白族一样,多信仰本主教;彝族信奉毕摩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多宗教共存共荣是迪庆人文景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与此同时,由于同全国藏区和国外藏胞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迪庆在全国藏区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处在我国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维护稳定的任务重、压力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196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9页]牢固树立少数民族群众的“五个认同”,维护藏区的和谐稳定,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第三,针对深度贫困的边疆民族地区,我们选择了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列为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作为调研对象,侧重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直过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展开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3页)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消除贫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创造了我国脱贫史上的最好成绩,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在一些艰苦边远地区,特别是像怒江州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这里世居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都属于“直过民族”。对于从原始社会后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扶贫决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层面的问题,精神文化层面的扶志、扶智在一定程度上比物质层面的扶贫更加重要。如果不能使这些地区的人们接受基本的现代文明和知识教育,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采用“输血”的方式进行扶贫,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的。为此,我们着眼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动“直过民族”地区社会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强大精神动能,从“直过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劲动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扶贫攻坚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现代公民等方面展开研究。

第四,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发达、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我们侧重于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角度展开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3—164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理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为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分别是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壮、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作为大理州的主体民族,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包容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白族人民一方面充分吸取了来自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又因其独特的地缘关系形成了兼收并蓄、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其中蕴含了许多诸如教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文化,存在于习惯法中的自由、平等、法治思想,体现在家庭、家教、家风中的道德文化资源,特别是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等。为此,我们着重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少数民族的家庭家教家风、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展开研究。

第五,针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和“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发生过松山战役和腾冲收复战等著名战役的保山市,我们侧重于从开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强大的熏陶和教育功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展开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1页)他还指出:“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5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立体化手段来达成。深入开掘、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发挥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半功倍的有效方式。近代以来,在保山这方滇西热土上,产生了一批爱国志士和英模人物,如李根源、张问德、艾思奇、杨善洲,等等。同时,这里又是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因此,我们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杨善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

此项研究涉及面广、研究样本差异性大,在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如何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任务之间存在的空间上错位、时间上落差的问题;如何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涉及宏观层面问题的有机整体与研究问题的个别性、具体性之间的关系等。但是通过阶段性的研究和实地调研,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所产生的强大的精神和文化影响力。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成为云南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交响曲中强劲有力、清晰可辨的主旋律。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民族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多元民族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