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昆明峰会学术总结发言
2019-02-19吴潜涛
吴潜涛
经过一整天超工作量的交流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昆明峰会即将落下帷幕。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132所高校的3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共收到参会论文120多篇。会议通过上午12位专家学者的大会发言、下午分论坛的分组讨论和大会交流讨论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性问题进行了深层探索,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诸多问题的研究上,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实现新的突破,也是为了把下一届的兰州峰会办得更好,我想结合今天大会讨论所涉及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属性的理解。研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应从其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中来审视,应从历史发展的维度、从时代背景的维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任何思想、命题和观点都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因此不了解一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就不可能把握其本质规定和科学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属性的研究也应这样,不能望文生义地去理解,不能用脱离实际的查字典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更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成果生硬地照搬过来,用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后,学者们发表了不少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属性的文章;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又有诸多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属性的成果,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研究成果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属性的内涵,来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把两者混为一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属性时缺少问题意识、缺少时代背景意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性,应当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其大众化而提出的。为了使大众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我们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容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基本内容的概括和凝练;从形式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的集合体。正是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才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在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的概括,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这些论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属性的权威解读。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性又有新的提法,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个命题提出后,有的观点据此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缩水了”“变窄了”,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论断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实践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成就,可以说,都集结在当代中国精神这面旗帜上。所以,这种提法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概括,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升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当代中国精神居于重要地位,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力量,与共同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这种共同理想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所以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理论结构来看,当代中国精神与前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代中国精神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的体现,对人们的行为准则起到价值引导的作用。因此,当代中国精神又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方面的内容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引领。由此可见,当代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中具有纽结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属性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中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党的十九大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为党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之一,这就更加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关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兴国之魂。从价值观的提炼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之魂、是育人之魂。
第二,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理解,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更精准地说,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最大公约数”。“三个倡导”“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但是它还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熟形态,应该说更加简洁、更加精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仍然在路上。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方面要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理念以新时代诉求,拓展其内容,深化其理解;另一方面要探索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的“最大公约数”,使其发展为更加简洁的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进路。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遵循两条基本理路:一是抽象的凝练思路,就是要探索“12个理念”“24个字”中更根本更重要的内容,通过抽象的研究为将来的深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一是具体的拓展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理念”是基于社会调研产生的,它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人们对价值理念的认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会不断有新的突破,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地在实践中发现“12个理念”之外的新的价值理念。如党的十九大提出“美丽”这一价值理念,就是属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拓展研究的成果,它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今后的价值观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再如,共享理念等。我们应当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拓展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
第三,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规律的理解,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品格,汇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理念”不是客观实在的价值观,只有赋予理念以内容,理念才能够成为价值客体,才能够成为价值力量。价值的力量是活生生的存在,不同于作为价值形式的理念。因此要把握好价值理念向价值实体转化的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支撑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价值力量。尤其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共同的一些价值理念,如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等,其中与我们民族相联系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但有些价值理念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国外的一些优秀成果的借鉴,如民主,等等,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这样的理念,但作为社会的价值理念,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西方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地把自由、平等、公正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国情实施,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影响,在大多数国家形成了价值共识。这些价值理念的话语形式在各个国家的价值观中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把这些价值理念变成实践,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正如一个电脑只有输入系统才能活起来,美国的“价值观电脑”有了自己的输入系统,我国的“价值观电脑”也要有自己的输入系统,使其活起来,能够在意识形态竞争博弈中彰显优势。这样我们就需要掌握价值系统转换的规律,不仅使价值理念活起来,还要使其能够超越西方的价值系统,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价值理念向价值实践转换的规律,把抽象的价值形式转换为客观的价值力量。
第四,进一步挖掘和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在人类智慧沃土之中。对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厚植在人类文明的沃土之中,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这种厚植,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去挖掘和阐释人类文明智慧。我们研究人类文明的传统智慧,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维度,不能局限于国学的视野,既要挖掘和梳理人类文明的传统资源、传统智慧,更要找出、发现那些具有永恒魅力、时代价值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要求。这应是我们研究人类文明传统资源、传统智慧的基本遵循,但客观地讲,我们当前的研究恰恰在这方面还存在短板或薄弱环节。
第五,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抵制或者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方面的历史虚无主义。价值观研究方面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以价值观研究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否定已有成果。主要表现为: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否定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本方略之后,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地把握了价值观领域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才能心明眼亮、站稳脚跟。科学地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才能抵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错误观点;掌握了“12个理念”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抵制否定“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观点;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与流的关系,才能抵制把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掌握了价值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才能抵制把“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成“普世价值”的错误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高深而艰难的工程,需要在不断探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宣传好“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寻求每一个理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把握好价值观的深层次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反对和抵制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