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2-19郑永扣
郑永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观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按照唯物史观,社会价值体系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在社会领域,除了基本矛盾,还有主要矛盾。社会价值体系中除了诉求表达各异的多样价值观,还有表达共同价值追求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反映社会阶段性特征,阶段性特征和问题不同,人们的诉求和追求就不同,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就不同,社会核心价值观就有差异。所以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社会的整体诉求,由此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作出相应调适。社会核心价值观要想有生机、有力量、有未来,就必须客观反映社会主要矛盾,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基于这样的基本观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的思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立足变化了的国情与实际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前期量的积累上产生了部分质的变化。尽管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相较于以往时期,国情的内涵和特征却已经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民众需求被激发,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决定了社会总供给还很有限;利益分化,贫富差距拉大;不同利益群体激烈博弈,形成了利益固化的藩篱;思想泛化,社会共识越来越难以达成;社会进入诉求表达与矛盾凸显期,但诉求表达渠道与矛盾化解机制还很欠缺。这些问题和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立足国情继续深刻变化的实际,充分利用发展起来以后形成的有利资源与基础,直面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问题,防止价值观建设脱离国情与实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的历史新方位与时代使命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站在了发展起来以后的历史新方位。站在这一历史新方位,我们承担着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使命,承担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承担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承担着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在新的历史方位,承担时代使命,需要坚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因此,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定要把握历史方位、反映时代使命,进而服务于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使社会主义生机焕发,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观照美好生活需要,引领奋斗人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有生命力就要掌握群众,而要掌握群众就必须关注群众日常生活,这样才能融入群众生活,进而引领生活、掌握群众。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方面。在此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要自觉观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观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确认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现实性,确认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合理性,以此突出人的目的性,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唯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观照美好生活需要,就要肯定美好生活需要的开放性、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充分尊重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功能,倡导绿色、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倡导奋斗幸福观。
观照美好生活需要,就不容忽视我国还存在的数千万贫困人口,不容忽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要积极营造先富带后富的价值氛围,营造实现共同富裕的舆论氛围,努力体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从而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引领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强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更加凸显,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并引导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需要对已有核心价值观进行再阐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我们一般将其理解为国家层面的追求,即国家富裕、国家强大。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大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国家富强了,人民希望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期待更高的收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就应当适时对“富强”进行再阐释,引申并强调人民物质层面富裕、体格与精神方面强健的内涵。再如“诚信”,不能仅仅将其解释为一种个人品德,而应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层面,强调政府诚信和社会诚信。在现代国家治理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理念适时进行合理的再阐释,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