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项针对后循环缺血大鼠模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02-19孙嘉婧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风池穴波幅造模

刘 勇,孙嘉婧,陈 伊△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后循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给脑干、小脑、枕叶、部分颞叶和上端脊髓。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20%[1],包括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2]。由于后循环供血区的功能细密复杂,会出现各种中枢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综合征,如眩晕、肢体无力、麻木、吞咽障碍及视觉障碍、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等[3]。采用电项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尚无实验研究支持,本研究采用椎动脉电凝法制备后循环缺血大鼠模型,利用BAEP波形改变证实电项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用1.5月龄,体质量为250~280 g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购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 黑2008004。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项针组,每组各30只大鼠,另取20只大鼠做BAEP常值检测。

1.2 造模前准备工作

1.2.1 跳台电刺激躲避训练 将大鼠放进DTT-2型跳台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研所)中,适应5 min后给予强度为40 V的交流电刺激。大鼠为躲避电刺激跳上跳台,每天训练3次,连续训练2天。

1.2.2 平衡试验 将一宽1.5 cm的木条离地40 cm水平放置,地上铺5 cm厚软垫,以防大鼠跌落受伤。正常大鼠在木条上可停留2 min以上。以大鼠在木条上停留时间大于2 min为阴性;小于2 min为阳性。

1.3 动物模型的制备

采用椎动脉电凝法制备大鼠后循环缺血模型[4]。大鼠常规适应性饲养1周后造模,10%水合氯醛腹腔内注射麻醉,将大鼠固定于解剖台上,除去项背部鼠毛,消毒颈部皮肤,在枕骨下正中行约2 cm的纵行切口,沿中线钝性逐层分离肌肉,弯钳拉住皮肤及肌肉,暴露第一颈椎(C1)及其两侧翼孔,分离翼孔周围组织。用头端圆钝、直径约0.5 mm的电凝器深入两侧翼孔,电灼走行于寰锥内的双侧椎动脉,使椎动脉形成永久性闭塞。逐层缝合,创面消毒后涂抹硫酸庆大霉素,预防感染。术后将大鼠放置无菌鼠笼内,铺置无菌垫料,再将鼠笼放置电热毯上,待其苏醒。假手术组仅暴露C1及翼孔后进行缝合,不电凝翼孔。

1.4 实验方法

3组大鼠造模成功1天后,分别进行BAEP检测。随后电项针组进行针刺治疗,抓取大鼠捆绑于固定网上,动物取穴参照《实验针灸学(十二五)》,常规消毒后,取双侧风池穴(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距离两耳连线中心约3 mm) 、供血穴(风池穴下约2 mm),进针深度约3 mm,采用英迪KWD-808I型全能脉冲电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两组导线分别连接同侧的风池穴、供血穴,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通以疏波(电压为9 V,频率为20 Hz),以大鼠头部微颤为度,通电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在相应时间予以抓取、捆绑和固定,不予针刺治疗。20只健康大鼠在实验前进行BAEP检测,测出标准值。

1.5 BAEP检测方法

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Se1ect型(美国尼高力公司),记录针电极放置于大鼠头顶部中央区,参考电极放置于两耳后部,地线粘置于腕部,皮肤电极阻抗小于5 KΩ,单耳给予click声(滤波短声)刺激,对侧耳给予白噪声遮蔽,刺激量为主观听阈值加60 dB,刺激频率为11.5 Hz,平均叠加996次,每侧重复2~3次,分析时间为10 ms。实验前对20只健康大鼠进行检测。得出BAEP正常标准:波峰潜伏期Ⅰ波的正常值为1.98 ms以内,Ⅲ波为4.36 ms以内,Ⅴ波为6.34 ms以内。Ⅴ波波幅与Ⅰ波波幅之比应大于1/2。异常标准:各波的峰潜伏期大于正常值;一侧波幅低于对侧波幅的一倍或以上;Ⅰ波波幅大于 Ⅴ波的1.5倍;波形分化差、重复不良或未引出。若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则定为异常。

1.6 检测指标

1.6.1 跳台实验 记录大鼠受到电刺激开始到第1次跳上跳台且30 s内不跌落所需的时间记为潜伏期。

1.6.2 平衡试验 记录大鼠停留在平衡木条上的时间或阳性大鼠的只数。

1.6.3 BAEP检测 观察3组大鼠PL的Ⅰ、Ⅲ、Ⅴ水平及AMP的Ⅰ、Ⅲ、Ⅴ水平。

1.7 统计方法

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动物存亡情况

从动物模型制备起始至第8天,30只假手术组全部存活,60只造模大鼠共死亡13只,存活47只,死亡率21.7%,造模成功率78.3%。致死原因考虑造模过程中麻醉药物注射过量、注射位置把握不当或电凝翼孔出血过多。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为模型组23只,电项针组24只,假手术组30只。

2.2 3组大鼠治疗前、后跳台潜伏期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项针组大鼠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的电项针组大鼠跳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结果表明,后循环缺血大鼠跳台潜伏期因缺血而延长,电项针能够缩短后循环缺血大鼠的跳台潜伏期,优于模型组。见表1。

表1 3组大鼠治疗前、后跳台潜伏期比较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aP<0.01;与模型组比较,bP<0.01。

2.3 3组大鼠平衡试验比较

造模前,各组大鼠在木条上可停留2 min以上,说明造模前各组大鼠平衡性较好。造模后,模型组及电项针组大鼠在木条上不能站立并随即掉落,证明造模成功,停留时间小于2 min为阳性。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项针组平衡试验中的阳性数明显减少(P<0.01) 。结果表明,后循环缺血大鼠平衡试验阳性数因缺血而增加,电项针能够减少后循环缺血大鼠的阳性数,优于模型组。见表2。

表2 3组大鼠平衡试验比较

注:与模型组比较,aP<0.01。

2.4 3组大鼠治疗前后对BAEP各波波峰潜伏期(PL)比较

造模成功1天后(疗前):3组大鼠的Ⅰ波波峰潜伏期(P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II、V波的波峰潜伏期(PL)比较:模型组和电项针组大鼠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模型组和电项针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7天后(疗后),3组大鼠的Ⅰ波波峰潜伏期(P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II、V波的波峰潜伏期(PL)比较,模型组和电项针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项针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表明,后循环缺血大鼠BAEP的I波PL无变化,而III波、V波的PL因缺血而延长,电项针能够缩短III波、V波的PL,优于模型组。见表3。

表3 3组大鼠治疗前后对BAEP各波波峰潜伏期(PL)比较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bP>0.05,cP<0.01,fP<0.05;与模型组比较,aP>0.05,dP<0.05。

2.5 3组大鼠治疗前后BAEP各波波幅(AMP)比较

造模成功24 h后(疗前),3组大鼠的Ⅰ波波幅(AM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II、V波的波幅(AMP)比较,模型组和电项针组大鼠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P<0.01);模型组和电项针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7天后(疗后),3组大鼠的Ⅰ波波幅(AM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II、V波的波幅(AMP):模型组和电项针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项针组和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表明,后循环缺血大鼠BAEP的I波波幅(AMP)无变化,而III波、V波的波幅(AMP)因缺血而减低,电项针能够升高III波、V波的波幅(AMP),优于模型组。见表4。

表4 3组大鼠治疗前后BAEP各波波幅(AMP)比较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bP>0.05,cP<0.01,eP<0.05;与模型组比较,aP>0.05,dP<0.05。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在中医学中归属为“中风”,其病变部位在脑,与心、肝、肾、脾等多个脏腑密切联系,病因病机有“风、火(热)、瘀、痰、虚”五端[5]。由于后循环缺血导致的临床症状及综合征复杂多样,其中真性延髓麻痹出现的吞咽障碍,目前,西医学尚无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电项针作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与肯定[6-7]。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实,电项针的方法在后循环缺血的治疗上,尤其是在治疗缺血导致的真性延髓麻痹、复视、共济失调等西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

电项针疗法[7]是将毫针刺入项部腧穴后,再通以脉冲电流用以治疗头部、项部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在临床上实用性较强、安全性高、行之有效的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方法。高维滨教授[7-8]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经验要穴,创立了电项针,并运用其治疗脑干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在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理想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作者作为高老的博士研究生一直致力于电项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研究工作,临床经验丰富。

电项针取双侧风池穴和供血穴,风池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为头项部要冲,一身治风要穴,可清肝利胆、通络开窍,可使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供血穴为高老发明的经验效穴,居于风池穴下1.5寸,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的三大阳经相联系 ,针刺两穴可平肝熄风、醒脑开窍、疏调气血、豁痰利咽。在解剖学中,风池、供血穴两穴深部分布了枕动静脉、椎动静脉和枕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的分支。电针风池穴、供血穴可以使项部肌肉达到规律性的颤动,增加针刺的强度、兴奋局部组织而消除血管痉挛,同时提高局部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血液中的氧分,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故电针风池穴、供血穴可改善后循环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的功能得到修复。

跳台实验是检测大鼠后循环缺血的重要方法,反映了大鼠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严重程度。跳台实验结果,模型组潜伏期延长,表明大鼠后循环的缺血程度严重;经用电项针治疗后,大鼠的跳台实验潜伏期明显缩短,表明大鼠后循环的缺血程度减轻。平衡试验是检测大鼠后循环缺血平衡性的主要方法。平衡试验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木条上不能站立并随即掉落,表明后循环的缺血大鼠的平衡性差;经用电项针治疗后,后循环缺血大鼠的阳性数明显减少,表明大鼠的平衡性明显提高。通过跳台实验及平衡试验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价,大鼠在后循环缺血后神经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跳台实验潜伏期延长及平衡试验得分升高,能够反映后循环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情况及缺血受损程度,对BAEP检测后循环缺血模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The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9-10],是评估脑干和大脑损伤重要指标之一,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往往脑干轻微受损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该方法在实验研究及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因为BAEP各波的神经发生源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域较吻合,相对较明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且不受意识状态的影响,其中Ⅰ波代表听觉传入通路的周围性波群,III、Ⅴ波代表中枢段动作电位,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功能状态,通过对BAEP各波波幅和波峰潜伏期的分析,可以客观反映脑干的生理、病理功能及听觉的改变,对脑干缺血十分敏感,是监测后循环缺血的良好客观指标。

由于后循环缺血模型的建立相对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模型的研究较少,采用电项针治疗后循环的机制尚无实验研究支持。本实验经过不断改良采用椎动脉电凝法制备了后循环缺血大鼠模型,并使用BAEP进行检测及评估证实该模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具有创新性。实验从BAEP电生理角度阐明电项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机制,治疗前后后循环缺血大鼠BAEP的I波PL、AMP无变化,而III波、V波PL、AMP因缺血和缺血改善而出现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改变,更客观、准确的评价电项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为后循环缺血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风池穴波幅造模
高乳糖饮食叠加水平台法脾虚证模型研究与评价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PPAR-γ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肠纤维化模型小鼠结肠中的动态表达特点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兔急性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分期确定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Weighted Boundedness of Commutators of Generalized Calderón-Zygmund Operators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风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