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三步曲

2019-02-19贺伶俐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摘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实习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等的关键时期。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目前学生实习较多仍处于“放羊”状态,不尽如人意,给企业与学校的管理带来众多不便,影响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特点及现状,并结合个人实习带队与企业挂职锻炼经验提出“实习管理三步曲”的实习管理理念,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模式从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以确保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实习管理系统。

关键词:学生实习;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步入企业参加定岗实习是高校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2011年09月19日教育部第一次专门就实习管理工作部署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二项措施,力求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因此,学生实习管理理应引起高度重视,各方应反思其管理方法与系统的漏洞。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特点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酒店及酒店相关管理工作,实踐性较显著,且与其他专业相比也以下特殊性。

(一)实习期长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一般为6--12个月,在这么长的实习前内学生会由新鲜感向厌恶感转变,且在期间容易受外界的工作机会及工资的诱惑。且在酒店最忙碌的节假日,学生不但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而且工作强度会更大,于是会出现心里不平衡、厌恶工作甚至逃避工作等问题且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

(二)基层性强

去酒店实习学生都要脱去家中宝及大学生的身份,从最基层的服务员做起,做诸如端茶送水、擦盘子、打扫卫生等基础工作去服务他人,这种角色的转变无疑对学生是一个心理挑战。 且在实习期间每人基本只能从事一个岗位,而酒店行业本身并不是高科技行业,在新鲜过后学生面临的便是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此外服务性强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学生不管有任何的情绪都必须做到微笑服务,单调且纪律严明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与逃避心理。

(三)工作强度高

酒店工作特别是一些高星级生意较好的酒店工作强度普遍较大,甚者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很难保证真正的8小时工作。且酒店最不同于其他工作的一点是班次很多,经常是几班倒,早班、中班、晚班甚至更多岗位班次,这使得学生将面临饮食不规律、休息不规律等生活问题,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往往适应不了。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现状与管理漏洞

(一)现状原因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一般很难适应实习阶段的工作和生活,这无疑增加了学校及酒店实习的管理难度。从目前来看,大多院校酒店专业实习的稳定性仍较差,究其原因,据本人在宁波华侨豪生酒店实习带队期间所调查的20几所学校实习生的结果来看,有因学校传递信息错误,觉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选择擅自退出实习的;有到岗几天、一、二个月适应不了工作强度擅自退出实习的;有因工资太少外面工作机会更诱人擅自退出实习的;也有因身体不适提前结束实习的,但前三者居多即采取极端的行为以不负责任的方式走的居多,由于学生从众性较强,个别带动集体现象严重。

(二)管理漏洞

学生顶岗实习实际上是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赢,但保证三赢实现的首要条件便是学生的稳定。目前学生管理出现的众多问题,不仅给学校、企业的管理带来不便,更是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对于学生实习管理,各校虽标准不一,但普遍忽略了二个重要的问题即预防管理与过程管理。

目前很多实习生到企业后适应不了很大程度上上是对实习困难预知不够,对顶岗实习目的与意义不明确,造成对顶岗实习过于理想化,这归咎于学校在学生实习前期间预防措施做得不到位,忽视甚至忽略了岗前培训。此外,学校往往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派老师去解决问题,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缺乏相应及时的辅导,往往把学生送到企业后过多依赖企业管理,在学生角色转变过程中没做好与企业的衔接。如何真正地发挥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作用,企业与校方在学生角色转换前采取什么措施,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过渡,并认为定岗实习只是简单的教学地点的转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三步曲的提出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 近年来,一些颇具实力的企业为得到合适自己企业的工作人员,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来“按需定做”,与学校联合培养定制人才,于是就出现了"订单培养"模式。目前不少高职学校也都广泛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模式,以期为企业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实际上,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既可解决企业急需与学校人才培养,也可促进学生实习管理的稳定。

(一) 实习前期培训

在学生步入企业实习之前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实属必要,其中主要包括心理培训与专业培训。心理培训主要是根据学生实习将面临的角色转换、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工作强度、客我之间关系处理等问题进行的培训,此外如能以往届学生实习出现的状况为案例则更有说服力,培训的目的是困难前置,使他们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很多学生步入企业后适应不了而选择擅自结束实习大多是因为他们理想中的实习与现实差距太大,这就归咎于学校并没向学生正确传达实习的目的、意义及困难。此外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也同样重要,在我了解到的一些实习生在碰到困难向家长倾诉时,大多家长采取的并不是鼓励其克服困难,而是劝其回家,劝其另找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实习就是自己可以出去找工作了,所以并不鼓励孩子去做工资不高很辛苦且为他人服务的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在实习前夕,应向每位实习生家长发送“告家长信”,引导他们转变观念,了解教学实习的意义,让其能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疏导与鼓励。

实习前的专业培训则也正是能发挥“订单班”培养模式特色的地方。据我挂职锻炼了解到的很多学校包括我们自己学校虽与酒店签了订单班,但学生与其他没签订单班学校的学生到酒店时的起点是一样的,并没多大差别。同样据我对酒店管理层的调查,他们也并没有像合同上所写参与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参与课程教学,他们只是在学生来酒店实习之前去学校进行宣讲。如此,订单班的优势与特色则根本无法体现。因此我认为我校采用的教师带队实习并挂职锻炼的模式可以起桥梁作用,因为让企业人员真正参与教学标准制定操作起来确实不易,如果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再将宝贵经验带回学校不但可重新参与教学标准制定,也可真正对学生开展订单式的培养。由于各酒店企业文化、岗位标准等的不同,在对订单班学生进行培养时则不应拘泥于教材,应将酒店的特色融入教材中,尽量实现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零差距,让学生能尽快熟练上岗。此外也可开设一门关于实习酒店的小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特色部门、特色岗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让学生在去企业之前对其有个全面的了解,到酒店后也就能很快融入新环境。

(二)实习过程管理

对于实习过程管理,很多院校普遍采用比较松懈的管理即将管理职责大多交由酒店方,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去酒店看望学生2~3次,了解实习情况关心学生近况。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当学生遇到工作问题、心态和情绪不稳定时,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便容易采取极端或逃避的方式。在我挂职期间所了解到的有些学校学生出现问题后才派教师来解决,学校不能尽到其引导、教育与管理学生实习的职责,缺乏过程辅导,忽视学生心理变化。我校采用的教师带队实习并挂职锻炼的方式得到其他学校及酒店的赞赏,老师在酒店与学生一起学习一方面可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在酒店中能切身感受到学生的困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预防,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解决。但光依靠老师辅导也远远不够,因为老师一般带队实习半个实习期,而且老师也有责任心之分,不能保证每个带队老师的辅导质量都很高。所以制度也非常重要,个别学校没老师跟踪辅导但学生也都很稳定是因为其有明确强硬的实习制度约束学生。因此,制度管理与教师辅导双管齐下才是实习过程管理的保障。

(三)实习后续传承

学生实习管理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长期任务,并不是每一届学生的任务,因此实习总结与传承非常重要。每一届学生的切身感受与实习经验对下一届学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在每一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后都应该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为给予优秀实习生表彰,给予违纪实习生处分,让优秀实习生将自己的实习经验与感受传递给下一届即将步入实习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从优秀榜样中得到启迪。

四 结语

总之,高职酒店管理学生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途径,是学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其成功与否关系到大学是否顺利毕业以及是否能成功步入社会。此外,学生实习的稳定也关乎学院的声誉和发展,关乎校企联合办学之路是否顺畅。因此,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理应得到高度重視,学校与企业应携手共创新型学生实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牛自成,李晓杨.高职酒店专业学生实习管理改革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4):79-80.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5-11-9.

作者简介:贺伶俐(1985一),女,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教育等。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