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19-02-18马春丽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问题与对策

马春丽

摘 要: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放贷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更为注重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完善管理体系。本文就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问题作为探究中心,简单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对该类型客户放贷的特征和显露出的问题,并在文章末尾举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本文能够在相关行业为该类型客户提供服务出现问题时提供帮助和问题解决思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问题与对策

经济蓬勃发展促使各领域内的中小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成长。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这类客户的信贷余额也不断增长。但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类型较为特殊,需要商业银行推出具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并且完善对这类型客户从贷前经济状况调查到贷后动态跟踪等一系列的管理机制。通过银行内部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净化该产业不正当现象,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1 现阶段该类型企业发展情况概述

1.1 特征简述

从现阶段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贷款发展方向,可以将其客户类型大致总结为:依赖于本行开立结算账户的企业客户、由主要服务客户推荐并担保的其他客户。

商业信贷的产品也可根据资金数字大致归类为:高于500万的抵押类授信产品、高于200万低于500万的抵押类信贷产品、低于200万的非抵押类信贷产品,其中500万以上的产品客户实力较强,而200万以下的信贷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大,高于1000万的产品目前种类较少[1]。

1.2 问题剖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在信贷方面的资金余额数量也持续上涨。根据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中小企业信贷额度在2017年9月下旬同比增长15.7%。但在这种增长的表面现象下,隐藏的是各类有关于中小企业信贷方面的消极影响——企业贷款经常性违约、贷款性质不明确、还款能力不足造成贷款风险大,后期资金筹集成本较高等。由此延伸出一系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第一,一部分中小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无法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目标和完善工作内容,造成在贷款使用方面的混乱,并且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制度确立,与较为复杂的金融系统产生矛盾,为一部分个体经营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损失。

第二,商业银行在对员工的监管上没有确立完善的制度,并且着重要求其产生生产效益却忽视对其道德精神层面的教育和监管,使得员工在放贷环节上缺乏专业性和公正性,有一定几率被自身情绪和对企业印象等外部因素所影响,产生员工与中小企业人员有不合理的私下来往,造成最终贷款结果的变动。

第三,商业银行贷款的凭据一般依赖于各公司在信用系统中的评级,借用企业内部财务报表上展示的各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作为贷款指标。但行业标准不一,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不到位,造成银行过度依赖定量数据分析结果,忽视了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企业的差异性及个体化,且部分中小企业在未上市前财务报表的真实程度都有待考察,造成后续贷款结果与预期产生偏差。

第四,除了上述問题以外,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放贷时还会因为其内部的财务运转情况不良或者财务制度不规范造成行业内部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结果与预期不相符等问题。

2 应对举措

完善银行内部人力资源配置系统。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并且在相关贷款监管领域制定完整的要求,使得员工明确自身工作内容和职责[2]。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绩效和思想道德水平加入考核项目,在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考量,完善奖惩制度,并且结合需求定时对保密或关键职位人员进行调换和提拔,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合理监管员工与被放贷企业之间的联系。另外,应当对员工的基本权益进行保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提升专业素质,并且从根源上转变工作态度,提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和体系。加强该类型机制对中小企业等规模较为小型的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针对性,并且依据其相应的发展特征,派遣专人专项的客户经理进行一对一服务,根据体系要求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进行全程动态追踪并且及时反馈至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完善评价系统的可分析项目,并且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内部体系的真实性,以此为后续贷款追踪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完善服务链条,建立贷前贷后调查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之前,应该建立完善的调查机制,结合企业所在领域的发展前景和企业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在对数据的收集中,不应当只着眼于财务表露出的定量指标,而应放眼于企业管理者自身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方面,对其日常工作资金账目和对外对内资金来往的数字以及项目进行了解,通过多方数据的结合进行放贷客户的合理筛选[3]。此外,在企业偏离预期营业轨道或者作出严重违反规定的事时,银行应当对其进行警告和及时阻止,并为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对其不正当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在贷款抵押品的选择上,为了满足双方都想要的结果,应当根据中小企业还款能力开展抵押品的选择,需要银行派出专业人员进行产品价值评估,并且对其进行动态追踪,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加以监督。

提高银行在向客户成功贷款后对客户方的综合管理水平。在加强贷后服务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对企业改变贷款用途或者违反规定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及时阻止和警告,结合已有不良案例培训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其防范性和问题产生后的及时排查能力以及解决能力,提高银行内部人员总体专业素质对风险的敏感程度[4]。

3 结束语

商业银行想要规避对该类型客户放贷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就要认清根源问题,加强自身客户服务团队专业素质,并且结合大数据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服务内容和计划,并且利用思想道德和法律约束对内外两个层面的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力度。在自我提升和对外监管方向的双重提升下,能够有效实现银行与企业在资金筹措和信息互通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陆岷峰,虞鹏飞.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J].银行家,2017(4):127-130.

[2]杨扬.金融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思考[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1):45-45.

[3]朱纪亮.中小企业贷款受托支付采用网上审批方式的构想[J].武汉金融,2017(5):51-52.

[4]许荻迪.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利益细分研究——基于信贷产品要素的聚类分析[J].北方经贸,2017(3):115-120.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问题与对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