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探讨

2019-02-18李亚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渗透初中语文

李亚丽

【内容摘要】笔者在本文将心理疏导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结合了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几项教学优化策略,将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为本课题的研究依据,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乐学语文,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心理疏导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渗透

引言

初三的语文教材内容相比于初一初二难度系数更高,学生一方面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着众多学科的课业压力,极易出现偏科的現象,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持续下降。从教师的角度上看,在新教育形势下教师一方面需要革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要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的快速提升,不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心理疏导这一概念与众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存在共通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改善。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大部分教师都是依照相应的新课改要求展开教学,并没有针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所提出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与“考试重点”互相矛盾,教师在讲授重难点的时候还是应用比较直接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相应的知识内容,而课前导入、备课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才侧重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融合渗透。以往的学习中学生自己根本分辨不出学习的重点,在教师长久的带领下学生也不能够意识到勾画、背诵、深度理解的具体作用,最后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果,不断的重复“这个是重点、必须记住”等类型的语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情逐渐降低。

二、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疏导的对策

1.合理布置教室环境

本文中所提出的教室环境主要就是座位的排序、桌椅的摆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比较侧重于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相应内容和知识的获取,同时也主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教室内的资源,教师可以以弧形、四方形等多种桌椅布局为主,且为了保证学生都能够清除的观看的板书或者多媒体大屏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排座,为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同时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对授课教师有认同感,在班级有归属感,继而助推学生想去认知和学习。

2.明确心理疏导的实施依据

人本主义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是教师在开展心理疏导教学渗透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心理疏导概念和心理疏导实施过程从提出到落实的理论依据。首先分析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中提倡将求知者作为中心结合个体的不同差异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教学,不仅仅重视求知者知识的获取,还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心理的转变。而素质教育则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内涵相反,素质教育是指各项教学主体相协调,这里所指的各项教学主体包含着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备等等,素质教育同样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心理的转变。

3.巧设问题带动学生的探究心理

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出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问题的巧妙创设为学生的探究心理创造一个前提条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目的性极强的状态下开展相应知识的学习,巧妙的提问和灵活的设问对于学生的探究心理起到一个引导和带动的作用。

例如:在《岳阳楼记》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在新课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岳阳楼记”的背景设置相应的教学问题以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范仲淹与滕子京两个人存在较为深厚的友谊,范仲淹所提出的政改策略得到了滕子京的认同但是却被当代的保守势力反对驳回,同学们认为当时滕子京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文章进行翻译,随后教师为提出教学问题“范仲淹认为仕途进退的原则是什么?”“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之心存在什么区别?”“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针对的是迁客骚人之心么?”等等。在提问与回答的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言语上的赞扬,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集体的荣誉感促使学生与同伴共同研究问题,思考文章内容。继而在达到强化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文章思想感情的疏导,环节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紧张、困惑状态。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渗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