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转机、生机

2019-02-18戎丽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问题生转化心理学

戎丽霞

【内容摘要】小T也许是众多成绩不好、学习习惯极差,而又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却始终得不到家庭温暖与关怀的学生中的一员,笔者借助心理学相关知识,试图探讨转化这类问题生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学 转化 问题生

我的学生小T,纯真、冲动。这不,近日,我和他又有了一次“吵架”。

一、硝烟四起  前后受阻

月考刚结束,班级成绩下滑得厉害,由年级第三名一下到了第八名。“平均分”的落后主要由那几个“后进生”造成。教室里一片沉寂。小T在座位发话:“老师,我们不是故意的,不就是一次下滑吗?下次努力就行了,干嘛呀?”我心想,我还没来得及好好酝酿情绪整顿,他倒好,先找台阶下!顿时火冒三丈,“你们看,默写都是一些默过的东西还错!用点心行吧!”“我们就是不会啊,有什么办法?背书背不下来。”小T说完,索性趴在桌上蒙着头。我气不打一处来,声量高了许多:“你是觉得老师说的冤枉你了吗?写不出来还有理?下次等着瞧。”

我已经放下狠话一定要好好收拾他。可是作为班主任,我怎么来收场呢?

二、从爱出发  设身处地

有一次我读到弗洛姆《爱的艺术》,书中有一段文字:“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都会是盲目的,而如果不是从关怀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对方,这种了解也是无益的。”我了解他吗?我的“爱的表达”,真是设身处地从小T的角度考虑的吗?我是不是被分数的下滑冲昏了脑袋?一味苛求他们?

于是,我准备从小T的角度考虑这件事。小T家境还不错,父母亲长期在外做生意,很少能管到他的学习,因而从小学开始,他学业成绩就不理想,特别是行为习惯懒散,抄作业是家常便饭,而他并不以为耻。但是他脑袋瓜并不笨,且体育优秀,是班级运动会的主要得奖者和领导人。兄弟义气重,常常在班上能掀起风浪,下课就“欺负”一些看不惯的男生,女生并不讨厌他。小T上课心不在焉,听得似懂非懂,回答问题通常一问三不知,我该从何着手改善我俩关系呢?

恰好有一次我读到《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其中有一篇讲“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由此来看,每个人都有被关注和被爱的渴望,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差也许事出有因。反观自身,我自身是不是足够优秀?是否对他足够关注?我平日对他的态度如何?我是不是把他和成绩优秀的孩子不平等对待?渐渐的,我再次见到小T,我会主动询问他的心理状态如何,家里有困难吗?作业是不是不懂?我放下“面子”,和他共同背书,给他解释句子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背,给他反复讲解记忆的方法技巧以及这样做的意义。出发点和动机解决了,他的态度自然好转了。再次见到我,小T也会主动打招呼。可惜,成绩并不能一蹴而就,接下来的考试,他还是班级倒数。我又陷入了困境。

三、发展自我  正式聘任

平日里,我尽量抽出时间读书充实自己,并跟上时代节奏,了解当下孩子们关心的事物,甚至是研究游戏“王者荣耀”如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贴近他们的心靈,倾听他们的心声。

教育不是为了管理学生,而是发展学生,同时也发展了教师自己。鉴于小T在体育方面的杰出表现,我聘任他为班级体委,并予以证书,签下协议。久而久之,他的各方面能力都上升了,加上他的人际关系良好,在班上,他的自信力在提升。课堂中,他的专注度在上升,写作业的态度也有好转。虽然成绩还不如人意,但在他脸上看见的是满足和愉悦,我的心安放了些许。但是我真正想改变班级的,还有许多。

四、完善评价   成全对方

有一次在走廊上,偶然间听见小T和班上学习委员的对话。学习委员是典型的书生,整日里以书为伴,以做题目为荣,埋头苦干不知疲惫。不知道他俩怎么怼上的。小T有些怒气;“你成绩好,老师肯定喜欢你,不用这么正经吧,就是玩一玩。”“现在不还是以成绩定终生吗?你光是体育好有什么了不起!”

听到此番话,我没有立刻走上去澄清什么,历年来给学生的评价都以学业成绩为主,哪个中考高考看全面素质?连我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我该如何和小T说。我不敢看此刻小T的脸。中国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制,能不能分开?

我们做教师的,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一样。教师应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利用一切契机搭平台,创建丰富的班级活动,细化到每个环节,每个人身上,给他一个好角色,换得真我本色,让每个孩子找到存在班级的自信,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班级活动是生命线,同样,班级评价体制,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孩子的发展而改变。接着我和小T又有了一场对话,渐渐在学习上他更努力了。

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始于爱,终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T的例子应该是学校中一大部分孩子的缩影,他们学业成绩一般,家庭生活关爱的缺乏,使得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曾经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丢失过信心,丧失过对学校生活的热情,但他们却有一技之长,有着青春的活力与期待,能不能,让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与自信?

(作者单位: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问题生转化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德育之花让“问题生”转变为“希望生”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生教育转变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