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18黄淑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思维初中

黄淑燕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创新教育俨然成了这个时代的新要求,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里,没有创新就没有了竞争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了广大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文章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通过对应用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创新思维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初中 生物教学

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总结生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发展规律。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值得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探讨的一个问题。一节成功的课,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弃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当然,教学作为一项“教”与“学”同步实施的双边活动,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促进、指导作用,还必须要充分调动到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堪忧,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的主体作用。在此窘境下,学生的学习毫无个性可言,变成了一种由外在牵制力所带动的他控行为、被动行为,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缺乏个性、缺乏创新性,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活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习惯于“享用”现场的答案,赖于动脑筋。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全体学生都接受到所谓的“考点”“重难点”知识,但是也严重剥削了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在当前高举素质教育改革旗帜的环境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把创新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应用到课程教学思想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是初中生物教学创新发展的重点。

二、创新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则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型课程,要想把当中所存在的生物问题剖析清楚,则需要更多的想象力。故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自然界、生活当中所存在的一些生物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想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力的时候,不能够“瞎想”,而是要引导好方向,让学生能够围绕某一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来提出相关性的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进行合理性的想象。

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一节时,如果贸贸然让学生进行想象,学生肯定会觉得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毕竟学生们尚未熟悉消化与吸收问题,不知道从何入手进行想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在新课导入阶段,运用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来帮助学生找到想象方向:为什么有些人老是吃很多食物,但就是长不胖呢?那么在这种熟悉的“猜想式”生活问题引导下,学生也会诱发创新意识的产生,随之产生学习食物消化与吸收知识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老师一起共同探讨人体消化系统世界的奥秘。

2.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为了追求升学率,侧重于固定化、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原原本本一大套,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在学习课程知识时,教师更是一味的讲原理,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种抹杀了生物学科生命力、灵活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疲惫,所取得的教学成效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得益甚少,更别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实施则能够有效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让他们能够在合作活动中开展进一步探究学习活动,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有效利用”时,就可以在发酵实验环节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以4人为小组开展实验,管控能力强的学生为小组长,负责小组实验的全面工作,其中动手能力较强的成员为操作员,主要进行实验探究,较为细心的小组成员则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而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则对实验结果进行表述。在这种分工明确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突进能够增长学生生物学习信心提高各自能力,学生也能够进入最佳学习作态,萌发创新性思维。

3.强调激活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不断创新发展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存于一个初级化的阶段,他们在认知事物时也习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這使得他们在理解生物问题时往往会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为了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教师有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找到生物知识的“原型”,启发学生结合“原型”进行生物知识或原理的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譬如说:在观察学习“草履虫的结构”时,教师就可以实现为学生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学生掌握操作步骤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草履虫在显微镜下观察是什么颜色的?它的细胞结构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而学生则可以通过亲自使用显微镜,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多个角度对草履虫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向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方能完成教师的最终使命。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雪, 彭凯平, FENGXue, et al. 技能和风格:理性思维的两种测量途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9):1550-1559.

[2]韩水金. 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 浙江教育技术,2012(6).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新寨中学)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创新思维初中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