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堂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

2019-02-18韦慕蓉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法治教育教学模式

韦慕蓉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政治课堂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提出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法治教育考评机制等措施,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 法治教育 教学策略 考评机制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137-02

法治教育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政治教师应通过法治教育,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法治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合格与优秀的公民。新课改提出,高中政治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修养,使学生成为一名守法与遵法的好公民。基于新课改精神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探索高中政治课堂法治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给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一、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法治教育

审视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人教版的教材,内含许多法律知识,可以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但是,这些法律知识都比较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知识点也比较枯燥与乏味,难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法治意识渗透。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法律学习兴趣的准确契合点,让学生真正有效理解法律知识。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法治知识,以生活案例为着眼点,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浓厚兴趣,感受法律知识的魅力,使他们真正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

例如,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人教版选修五《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一个法律案例,如村民小王觉得村主任的工作中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但是,由于考虑到对方是主任,自己是普通老百姓,害怕提出意见之后会遭到打击性报复,因此对其作风不敢提出太多意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小王作为一名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学生经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出小王作为一名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的监督权,也就是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提出的申诉、批评、控告、建议、检举的权利。公民的义务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在这个案例中,村民小王是遵守了公民的义务,但没有享受他的权利。实际上,小王对国家机关干部人员提建议的做法,是公民权利的体现,是受法律保护的。而且,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渠道是透明且畅通的。当村主任的做法是违法时,小王可以大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对村主任提建议。当村主任不采纳建议的时候,小王可以去信访部门做检举和有关的控告。这样,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懂法、知法、守法、行法,法治素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法治教育

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高中政治教材知识讲述方式很多是传统文字叙述或者图文并述的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置身在真实的法律情境中获得法治教育的经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强化法治意识,达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例如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人教版选修五《走进合同》这一节课时,为了有效开展法治教育,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理论性质的讲授模式,将枯燥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法律案件中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增强法律意识与法律修养。如可以让学生在法律情境案例《小张的“车”谁来赔?》中扮演一个角色:小张开着车去买二手房。在欲购买的小区内收费停车场停车,然后去房产中介付款,与房主签订一系列购房合同。但是,当他回到停车场时候,发觉自己的车子被损坏了。他要求小区的停车场负责赔偿,停车场却认为这一切不是自己的责任,责任在于肇事者,所以不给予任何赔偿。在这个法律案例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案例中人物的真实想法,也能加深对有关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借此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张是否享受要求停车场赔偿的权利?”然后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得出结论,指导合同的订立对维护双方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权益、解决问题,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任何侵害。

为了有效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应该把法治教育由课堂内向课外延伸,也就是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组织普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法治意识,感悟法治与自己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引导学生积极通过“法”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疑难问题,达到深化法律的认知,以及增强法治意识的目的。

例如教学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五《用证据说话》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医疗纠纷案来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治实践教育。在模拟法庭活动上,可以通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教学,小组任务是做案件分析、撰写书状、言词辩论,等等。法庭宣告有关文书,学生可以在网上搜集有关资料,但是禁止任何抄袭。在模拟法庭审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案例中的证据与证词进行评述,让学生明白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作用与意义。通过这一种活动,学生认识到举证直接影响到诉讼的成败,可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证据意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证据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模拟法庭案件审理过程,也能让学生掌握真实法庭案件审理的全部过程,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与关心周边的人与事,教会学生自觉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培育尊重事实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推动法律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互相结合。

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法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教师都喜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开教学活动。高中政治课堂中法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学生学习、掌握与理解大量的法律知识基本概念,了解国家基本法律的规章制度。为此,教师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丰富的法律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为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教学《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电影《秋菊打官司》。这一部影片讲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农村妇女秋菊,为了给自己的丈夫讨回公道,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在层层上访失败之后,转回法院打官司维权。在依靠法律手段维权的过程中,秋菊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失败与困难,但一直坚持用法律讨回了公道,维护公民应有的权利。从这部电影中,学生可以学到普通老百姓维权应该掌握的方法与技巧,也可以了解我国基层法律体系状况,能强化学生对法规法律知识的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教材中法律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开展法治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蕴含着许多法律知识,但很多是保护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由于很多高中生都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恰当延伸教学内容,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切的法律案例,结合日常生活经常发生的法治案例,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

如教学《消费者权益维护》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未成年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法治教育。教师可以讲解这么一个法律案件:一位 14 岁的高中生小林,在周末逛街的时候,看到手机店里摆放一部新潮的手机,标价是 5000 元。手机销售员看到小林望着手机恋恋不舍的表情,使劲花言巧语吸引小林去购买手机。小林也想着自己同学也拥有着高档的手机,于是在虚荣心的诱惑下,就偷偷回家从母亲的抽屉里拿了 5000 元购买这部手机。同学们,你们想想,在这一种情况下,小林的母亲可以要求手机销售员退貨吗?

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并且运用我国有关法律知识来解释这一案件中的法律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在十二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做与智力和年龄互相符合的民事活动,但是其他民事活动就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来负责代理,或者一切征询法定代理人的意见去活动。由于小林的年龄是 14 周岁,依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手机是一种比较非生活必需的高档消费品,购买手机这一种活动已经超过了小林的智力与年龄的民事活动范围,而且支出手机费用也没有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允许。因此,小林母亲完全可以要求手机售货员无条件退款与退货。

五、建立完善的法治教育考评机制

考试是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实质上,考试成绩也只是检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工具,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试来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也是作为教学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准。但是,这一种考试模式造成知识点都是概念化的,考核知识都是比较死板与僵硬,导致学生为了考试去学习。学生学习注意力都集中在快速记忆条条框框的知识方面,对于法律知识学习更是一种突击的行为,考完之后就忘记法律知识点了,更谈不上把法律知识内化为一种法律意识,也说不上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难以达到一种法治信仰与法治意识的高度。因此,学校应该设计合理的法治教育评价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在评价体系应该实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相互结合。评价学生不能简单以成绩好坏为标准,也应该考虑学生的言行举止或者思想品德。教师通过多元化与全面的评价机制,了解学生的法治素养高低、法治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去除教学弊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 雁.法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2]钟国富.由一堂政治课引起的思考:谈高中政治课中的法律知识渗透[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0(13)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堂法治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全面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育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