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价值引导学生解读小说文本
2019-02-18宋骏东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抓住小说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解读小说文本,提出要围绕小说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节奏了解小说的言语智慧,通过品味真善美的错位来了解小说如何塑造人物,通过对比实用价值和夸大实用价值的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审美鉴赏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价值 小说 解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133-02
小说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体裁,在作品中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逼真地展现了社会生活。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认识小说的审美特性,了解小说作品内容的广阔性和丰富性。因此,小说教学要在遵循小说艺术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提升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敏感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感受美,提高鉴赏小说的水平,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作品的过程中,抓住小说的核心价值,促使学生在体会小说语言、感受小说人物、感悟小说情感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言说的智慧,触及深层意蕴
(一)叙事视角,营造特定效果。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作品体现了作者运用言语来讲述故事的能力,体现了作者的言语智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时,要抓住小说的这种核心价值,围绕小说的言语智慧,让学生展开深入赏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叙事视角展开分析,探究作者运用了何种叙事视角,制造了怎样的特定效果,这样能让学生找到入手点,提高赏析小说作品的能力。
在阅读高二语文必修 3 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叙事视角。学生可以发现,一开始文章从“我”的视角入手,进行叙事,但是在描写祥林嫂初次来到鲁镇的过程,用的则是全知全能的视角展开叙述,在描写祥林嫂被改嫁的过程,是通过卫老婆子的视角来写的。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作者为何要不断地转换视角呢?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发现使用内聚焦视角的话,就能更好地展现“我”、卫老婆子、四婶等人物,展现其对祥林嫂的态度。运用是全知全能的视角则能展现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助于铺陈情节。在分析中,学生逐步认识到了不同的叙事视角能营造特定效果,让作品变得更加精彩。
高明的小说作者往往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寄托一些隐含的寓意。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叙事视角的类型和作用,然后探究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事视角,思考这样的叙事视角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叙事节奏,窥探创作初衷。叙事节奏指的是小说作品的情节节奏。优秀的小说作品如同和谐的交响乐一般,会通过张弛有度的节奏展现小说作品的独特魅力。笔者常常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节奏,并以此为契机探究作者的创作初衷。这样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匠心,并了解不同的叙事节奏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所起到的作用。
在学习高二语文必修 3 第一单元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探究作品中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学生发现,作品并没有像流水账一样叙述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看到的事物,而是有详有略地展开创作。如文章详细写了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的出场,但是对于贾母、王夫人等人物则是略写,而贾政等人物则是一笔带过,属于虚写。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文章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叙事结构呢?为何不能平均安排情节呢?”学生认识到:“这样能省略重复的内容,同时也能着重展现重要的人物,暗示林黛玉更为关心的人物是谁。”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认识到了详略得当的叙事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探究快慢交错的叙事节奏能给读者带来怎样的启迪。这样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独特的创作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更好地探究作品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人物的审美,领悟错位魅力
(一)“美”与“真”的错位,动人心魄。一篇精彩的小说作品少不了精彩的人物形象,如果学生能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了解作品的人物,体会作品人物独特的魅力,也能提升审美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探究“美”与“真”的错位,思考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和真实的生活不符合,并思考作者为何要采用艺术虚构的方式,塑造超越常规的人物形象。这样学生能更好地体验作品的惊心动魄之处,感悟人物之美。
高三语文必修 5 第一单元第二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展现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的人物形象。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美”与“真”的错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人,你觉得他美吗?”学生提出:“他不美,他将自己包裹在套子里面,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害怕,让读者也体会到了生活的压抑和沉闷。”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的人物呢?”学生意识到:“作者为了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对人们精神带来的巨大伤害,所以才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这样的人物。”“阅读这样的人物让你尝试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个人物十分丑陋,但是由于他真实地展现了社会,体现了人心,所以这个人物其实是“美”的,展现了作者独具一格的创作魅力。
正是因为小说作品中存在“美”与“真”的错位,所以作家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塑造出更为丰满的人物形象。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如何把握真实和想象之间的“度”,如何才能创作出更具有艺术张力的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审美赏析和创造的能力也能得到激发。
(二)“真”与“善”的错位,引人深思。“真”与“善”的错位也是小说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现象。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是十分复杂的,并非只有品德高尚的道德楷模才是“美”的。在高水平的小说作品中,一些邪恶、丑陋的角色由于能更好地展现社会现实,体现出“真”的一面,所以他们往往是更美的。
在阅读高三语文必修 5 第一单元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真”与“善”的错位,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可以提出问题:“林冲为何没有选择举报几人的罪行,而是杀死了几个人,还放火,他这样的做法是不是违反了法律呢?”如果学生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就能发现,文章中体现了林冲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林冲一开始遵纪守法,就算被诬陷,也选择了忍气吞声,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林冲性格中刚烈的一面被激发了起来。所以,不是林冲不“善”,而是社会逼迫林冲不能“善”,这样就能更好地展现林冲这个人物的真实性。如果学生能体会到作品中“真”与“善”的错位,那么就能深入思考,探究作品對黑暗现实的讽刺。
笔者引导学生抱着辩证的看法去阅读小说作品,只有学生搞清楚小说中真善美的错位,才能更恰当地解读小说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人物身上的错位,并围绕这一点展开自主赏析,促使学生全面地解析人物的灵魂,体会人物的独特魅力。
三、情感的价值,审视反差艺术
(一)对比实用价值,形成反差。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如果能了解作品中的情感价值,也能提高赏析能力。笔者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探究其中的反差,进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该作品。由于人的感觉很复杂,因而要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从而读出作者独有的人生体验,这样才能理解小说的主旨。正如学者孙绍振所说的,主题是作者体验到的一种特殊的观念,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在阅读中学生要对比自己的实用价值,找到反差,感悟作品的情感价值。
如在阅读高二语文必修 3 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入手展开分析,探究其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反差。如可以提出问题:“祥林嫂生活十分苦,收入也不多,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不捐门槛不是更好吗?为何祥林嫂一定要捐门槛呢?”学生发现了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之间的反差。学生发现:“捐门槛是祥林嫂内心的期盼,她觉得自己是不贞洁的人,为了让自己不被人耻笑,所以自己只能捐门槛。”学生在对比反差后认识到了捐门槛是祥林嫂必须要做的事情,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展现封建伦理思想对祥林嫂的迫害之深,让祥林嫂放弃了实用原则,追求精神的解脱。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如果学生能展开对比,就能发现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反差越大,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就越大。这样学生就能明白自己在创作小说的时候要如何才能创造出更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二)夸大实用价值,深化反差。在展开赏析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尝试夸大实用价值,则能让反差加大,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作品的情感价值。这样学生在感受作品主旨的时候也会更为敏锐。
在学习高二语文必修 3 第一单元第三课《老人与海》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说老人为何要和大海搏斗,这对于他来说有什么实用价值。学生发现,作品夸大了老人和大海搏斗的实用价值,认为这样能体现出自己坚持不懈、勇于奋斗的精神。但是和现实相比,就会发现有强烈的反差,老人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笔者鼓励学生思考:“老人既然什么都沒有得到,那么这对于他来说,有什么价值呢?”学生认为:“老人体会到了自己是活着的,感受到了拼搏和不屈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充实感。”在对比中,学生认识到了实用价值与情感价值之间的反差,体会到了作品意味深长的一面。
实用价值与情感价值产生很大的反差,这是小说作品意味深长的体现。如果学生能用两种不同的价值维度来剖析,则能抓住反差,更深刻地体会其中韵味。
在指导高中学生阅读小说作品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从小说的核心价值入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特点、情感和主旨,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 磊.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5)
[2]梁道念.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反思与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11)
[3]钱文娟 尚十蕊.浅谈高中语文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12)
[4]孙 健.超越“三要素”: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新探[J].语文教学研究,2017(6)
【作者简介】宋骏东(1976— ),男,广西横县人,横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