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读诗歌文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19-02-18陈有章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诗歌

陈有章

【摘 要】本文论述文本细读方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提出通过分析句式和节奏使学生提高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通过分析意象、展开想象使学生提高审美赏析和创造能力,通过分析题目揣测情感、品味词句、咀嚼思想使学生升华人生境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本细读 诗歌 语文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026-02

语文研究者认为,运用语义学的方法对作品的结构、语言和细节进行细致感知、分析和阐释,学生可以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感受。这就是文本细读的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难点,因为诗歌大多具有朦胧性,很难深入解读。笔者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展开诗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言赏析,触及个性特质

(一)把握句法特点

诗歌的语言往往会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所以细读诗歌最关键的是从诗歌的语言文字入手展开分析。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入手,把握作品的特性特点。分析诗歌的句式,总结诗歌的句式有哪些特点,这些句式是否体现出诗歌的独特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高二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笔者指导学生探究这首诗歌的句式。学生发现,这首作品中不少句子都比较简练,缺乏谓语动词、虚词等成分,如“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直接用若干名词组成句子。笔者引导学生尝试补充该句子,然后对比补充后的句子和原来的句子,体会意境上有什么不同。如有学生提出:“可以补充为‘在种满杨柳的岸边,面对着晨风和残月,我感觉原来的句子似乎更能给人一种凄厉的感觉,让人仿佛感受到了作者悲伤的心情。”在围绕句式进行赏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诗歌作品往往会通过特殊的句式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此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围绕诗歌中的其他句式进行赏析,如寻找是否有倒装这类的句式。

不少诗人为了追求语言的惊艳,往往会省略掉诗歌中的某些成分,同时还会使用语序颠倒、反常组合等方式。另外,使用对仗也是诗歌句式中常用的方法。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句式,同时思考作者为何会运用这样的句式,如果自己创作诗歌的话,会运用怎样的句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读懂诗歌,同时也能让学生提升语言建构和理解的能力。

(二)分析音乐韵律

诗歌的节奏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标志。笔者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节奏,体会语言轻重缓急和长短高低带来的不同节奏效果。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节奏和诗人的创作风格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特点。

例如,在赏读高二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秋兴八首》时,笔者引导学生尝试体会诗歌的节奏。学生发现,这首诗歌的节奏具有很大的特点,并非从头到尾都是相同的节奏,而是富有变化的,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两句的节奏就不一样。然后中间的几句节奏都和“玉露/凋伤/枫树/林”一句相同,呈现出一种迟缓、抑郁的感觉,但是到了最后,节奏又变成了“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样又给人一种紧凑感,让人觉得仿佛是到了高潮。此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围绕整首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说说文章的节奏和其内容、情感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展开赏读,提升阅读感受。

笔者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尝试展开诗歌创作的活动,体会不同节奏的词句组合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同时,还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活动,体会作品节奏的和谐美,让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样学生就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应用,展开语言建构,提高语用能力。

二、意境赏析,提升审美能力

(一)融合意象,体验跳动脉搏

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美,笔者指导学生围绕诗歌的意境进行赏读,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诗歌作品中的意象,说说作者是如何选择意象,并将意象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的《雨巷》时,笔者指导学生围绕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尝试体会诗歌中跳动的脉搏。首先,学生可以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等。其次,学生可以围绕诗歌的内容展开赏析。如笔者引导学生围绕“油纸伞”这个意象展开思考:“下雨天撑伞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作者不单单只是说伞,而是强调油纸伞,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有所感悟,认为:“油纸伞代表了传统,是怀旧和复古的象征,这和诗歌中的古典情调是相互符合的。”又如,可以让学生说说对于“雨巷”的感受,雨巷给人悠长的感觉,如果和“油纸伞、姑娘”等其他意象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制造出一种朦胧的美。在品味意象的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

王国维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景物中体验情感,真正体会文本细读的魅力。在这样的赏读中,学生不仅能理解诗歌的意境,更能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把握到人物内心的波动。在这样的赏析中,学生就能透过意象的拼读提升诗词赏析能力。

(二)联系生活,营造想象空间

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在诗歌中有不少空白的地方,这些空白给人一定的想象空间,展现了诗人所追求的含蓄美。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诗歌的空白处展开赏析,挖掘诗歌空白处隐藏的意味。在学生展开联想的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尝试从诗人的人生态度中得到启迪,感悟自己的人生。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二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笔者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只是选择了穿林打叶、吟啸徐行这几个简单的镜头来进行描写,但是對于当时的雨具体有多大,大雨击打树叶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作者的状态是怎样的,这许多的内容都没有详细描写,那么,大家是否能够展开想象,探索一下作者当时的状态呢?”在学生展开联想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联想:“在大家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下雨的场景呢,这时候大家的状态是怎样的呢?作者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这给了学生更大的联想空间,学生想到:“我们遇到下雨一般都会尴尬,但是作者却依然沉醉风景中,不畏惧风雨,这种人生态度实在是很豁达啊。”

诗歌的空白部分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体现了诗人的胸襟和感悟。笔者在指导学生赏析诗歌作品的过程中,应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作品的留白处,尝试在想象的空间中体会诗人的情怀,感悟诗人的胸襟,并尝试展开摹写活动,模仿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情感赏析,升华人生境界

(一)抓住题目题眼进行揣测

在赏析诗歌作品的过程中,品味诗歌蕴含的情感,能提高阅读者的人生境界。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诗歌的题目和题眼进行揣测,尝试从中分析出诗歌的时间、地点、题材等信息,并揣摩诗歌的内容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一语文必修 1 第一单元第三课《大堰河── 我的保姆》时,笔者指导学生抓住诗歌的题目进行揣摩。首先,让学生说说从诗歌的题目中能获得怎样的信息。如有学生提出:“我可以发现,这首诗歌是描写大堰河的,而且作者将其比喻成了保姆。”其次,引导学生围绕题目深入下去进行思考。“一般我们提到江河,都会将其比喻成母亲河,可是,为何作者不用母亲来比喻大堰河,却偏偏用保姆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深入下去进行思考,学生认识到,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现出了一种悲怆之美,表现出对于苦难岁月的感怀。“保姆”的形象能更好地展现出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的形象,和作者的创作思想更为符合。

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可以有条理地分析诗歌,从语言到意象,最后再到情感和主旨的体会,从而体会作品的深味。笔者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题目和题眼进行揣摩,体会其中的层次性内容,在逐层分析中挖掘诗歌的深层意义。

(二)品读关键句子细细咀嚼

在诗歌中还有一些关键性句子,如情景交融的句子、用典句、过渡句等。咀嚼并品味这些句子也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笔者引导学生品读其中的关键性句子,并咀嚼作者想要通过这些句子表达怎样的情感,这能让学生扩大文化视野,提升学生文化传承和理解方面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高二语文必修 4 第二单元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学生可以发现,这首词一般是在回忆古人的事迹,另一部分则是作者回忆自己曾经的生活。笔者鼓励学生找到词中的过渡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从这一句往后,就是作者回忆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了。笔者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在作者的心中,真正的丰功伟绩是怎样的,他对于英雄的事迹持有怎样的看法。他对于现实中的自己又有怎样的想法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进行探究,并揣摩作者当时内心真正的想法。

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找出文章中的核心句子,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差异的时候,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获得了怎样的阅读感受。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十分深远。但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笔者在指导学生展开诗词文本细读时,十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借助文本细读的方式展开多元对话。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诗歌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 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例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6)

[2]唐鸿霞.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模式分析[J].广西教育,2018(14)

[3]游秀玲.文本細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4(4)

[4]马庆海.引导高中生细读现代诗的四个策略[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4(8)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方法谈
细读文本,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个诗人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