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课文之长 学写作之道

2019-02-18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

梁 坚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课文的“以读促写”作文教学实践,要集课文之长,学写作之道,向课文学习情感激活法、向课文学习遣词造句法、向课文学积材用材法,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以读促写 情感激活 遣词造句 积材用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024-02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读与写的密切关系,他说:“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由此可见,借助优秀文本之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熟练的语言技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及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是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之道。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养成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利于其培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

那如何通过“读”之桥梁,达到“写”之能力提高的目标呢?笔者所在高中虽地处县城,但生源多来自乡镇,且学校对手机有严格管理制度,所以学生难以有更多途径扩大阅读面。因地制宜,就近取材,是最佳选择。我们的课文教材就是优秀的阅读文章。课文选材古今兼有,体裁丰富,大家云集,为我们提供了上佳的写作素材、经典的写作技巧,学而用之,定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尝试向课文学写作方法,寻找情感相通点,激发写作热情,培养思维能力。下面就此谈谈实践心得。

一、向课文学习情感激活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平日学生描写人物形象公式性干瘪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感倾注度欠缺。要知道,情感是作文表达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我们只有善于寻找激活学生情感因素的途径,才可能让他们学会真诚表达。

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情感色彩浓厚,且这些情感具有普适性,易于激发学生由此找到情感相通的共鸣点,循此情境,从而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必修一“表达交流”版块中的“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部分,就明确要求“写人,要突出人物个性、形象才能鲜明、生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何让学生学会“突出人物个性”,笔者在讲授《大堰河—— 我的保姆》时就有所思考。艾青此诗,我自己是读得泪流满面,投入、动情。这源于作者对大堰河苦难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及在其中流露出的对乳母真挚思念和真诚赞美。我也想借此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感受父母亲情的珍贵,从而有所表达。于是在赏析课文第四节时,我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描述大堰河“厚大的手掌”长什么样子?学生真如我所预设,说出粗糙、黝黑、关节粗大等特点,我顺势问如果你们的母亲也长了这样的一双手,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有所触动,纷纷坦言会很心疼,因为只有辛苦劳作才会有这样的手掌。由此也理解艾青通过对这一节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大堰河勤劳及慈爱的用心。到此我也让学生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或者父爱是怎样的?请描述一个细节。学生对父母的情感由此得以激发,描述细致而有温情。有学生感言:看到大堰河用她那厚大粗糙而不失温暖的手掌抚摸着她的乳儿时,我也忍不住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有一只奇怪的手,别人是五根手指,她却长了六根,有一根长在大拇指旁。小时候小伙伴们和我闹矛盾就取笑我有个怪物妈妈,气得我跑回去冲母亲叫嚷哭闹。妈妈却笑着安慰我:“你知道妈妈干活的时候为什么力气那么大?就是因为妈妈比别人多了一只手指,就多一份力量干活嘛。”然后很自豪地举起她的手,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的手真漂亮。妈妈用她的乐观影响了我,让我学会用欣赏的心态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请相信,我们语文教材是有情之物,我们的学生又是有情之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文中之“情”激荡起学生心中之“意”,自然能引发他们打开心扉,真诚表达。

二、向课文学习遣词造句法

李吉林老师说:“作文对于儿童来说,是件难事。因为作文一要题材,二要感受,三要综合运用字词句篇的能力。”对于高中生也如此。当准备好素材,对素材也有较到位的理解后,真到动笔时又感觉无法选取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抒写所见所感。为了解学生作文现状,我们针对高一学生群体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得此数据。

1.你经常会有意识整理教材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方法吗?

①从来不会 14.7%

②偶尔会想到 65.6%

③需要老师提醒 19.7%

2.你在写作过程中会想起使用教材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吗?

①没有想到过 16.1%

②偶爾联系到 71.4%

③经常会联系教材 12.5%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写作方法技巧缺少了解及积累。如在觉得作文难写的原因上,就有近 60% 的学生觉得“有话表达不出”。主要体现在写作时使用手法单一,不能多角度多方法运用,这样使作文表现力不够强。学生对教材课文中出现的经典写作方法不够重视,能够经常联系教材的写作方法的学生只有 12.5%。

其实课文教材就是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的典范。教材课文有着较高的人文性、艺术性,选材多元化,思辨性强,有益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世界观。教材中写作手法经典而多样,若能引导学生加以学习参悟并应用,那当能提高其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选取教材中典型的资源,特别是准确恰当、渲染力强的句段,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一)巧鉴结构形式

如戴望舒《雨巷》和徐志摩《再别康桥》,首尾两段在结构节奏上都一致,形成回环往复的形式。这样的回环叠唱,反复回旋,结构整齐和谐,又能强化诗人心中思绪,使得挥之不去的怅惘之情萦绕心头,一举两得。我在和学生赏析这两首诗时都强调了这种回环表达技巧的作用,学生也颇感兴趣。之后在完成以“再别         ”为题写一篇表达对小学或初中母校情感的记叙文时,不少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结合运用了一唱三叹的回环往复结构形式,强化了对母校依依惜别之情。

(二)品悟表达之美

必修一第二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在教材单元学习重点导读里指出,既要学习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要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我认为,文言叙事特有的一种简洁之美,是学生应该着重学习的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秦廷行刺”是文章高潮部分,场面惊心动魄,着意凸显荆轲的威武壮烈。在赏析前我先播放了这段的影片视频。学生看完后大多直言表现力不够,不如文章写得好。学生的反应是出乎我意料的,我顺势了解原因,他们主要是认为影片表现得直白了,感受不到场面的激烈和荆轲人物形象特点。但如何感觉到文章文字有表现力的,学生又难以解说。结合这个情况,我做了以下引导。

〖师〗我们借助 16 段荆轲被秦王剑刺的场面描写,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表现力。课件展示“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请大家齐读这些语句,想一想能否通过文字想象还原当时场景。

学生读毕继续思考交流,然后分享。

〖生〗我感觉到荆轲一定很痛,你看秦王一剑就把他的左腿砍断了。但是他很坚强,在他倒下之后,还能坚持不忘刺杀秦王。这得有多大的意志力啊!

〖生〗我想象到这个场面很惨烈,秦王很凶残,他让荆轲“被八创”。

〖师〗“被八创”三个字,怎么就会给人有一种惨烈之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荆轲除了“断左股”,还有什么地方可能也断残了?

这样的还原想象法,激发了学生去思考。他们说可能右腿也断了,还有胳膊,可能还有耳朵也被割断了。学生的语调越来越低沉,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师〗有的时候,不是非要长篇大论大肆渲染才能把一件事情说清说透。言简意赅,叙事简洁,也是一种艺术之美。

此时学生悟到文字表达的简约清晰,可以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进入情境激发感受。

三、向课文学积材用材法

有同仁言:“从写作角度看,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仿其意,仿其法,或仿其语。”课文教材具有丰富的资源,让我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积累仿用。但在此,我更想向学生强调的是,作文更要有高远境界,作文如做人。写作教学应立足“学生—知识—社会”三个维度来开展,只有教师眼里有社会,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学知識服务社会的意识,使学生打开一条通向世界的路途。课文中有不少利于学生突破小我格局、锻造高远境界的佳文。

比如,向文言文学习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烛之武临危受命,不计个人得失,“夜缒而出”智退秦师的胸襟;荆轲深谋远虑,侠肝义胆,飞蛾救火般的壮举……

写作能力的提升,非朝夕之间便可习得。它需要浸染熏陶,加以实践修成。向课文取经之路漫漫,集众家之彩,助学生“我手写我心”,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邓志刚.向课文学作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分阶段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基于英美文学阅读基础上的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研究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以读促写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
作文教学三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