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三序曲

2016-06-15刘迎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

摘 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高耗低效。学生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作文积累不够,教师可提供三个平台帮助学生积累。其一曰课前演讲,其二曰以读促写,其三曰吟诗作对。通过日积月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积累;课前演讲;以读促写;吟诗作对

高中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有些教师觉得作文教学乃高耗低效之举,已经“知其不易而弃之”,只是每学期例行几次大作文就不再有所作为。我曾经也是上述教师中的一员,但孔夫子的教诲时时萦绕耳畔:知其不可而为之。为总比不为有希望,几年探索下来,本人有了一些小小收获,现与诸位教师分享一下。

学生作文畏惧者,乃命意之大作文也。因何畏惧?积累不够。从写作素材到遣词造句都感觉心余力绌,难以下笔成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能做的必做的就是助其积累厚水以负作文之大舟。因积累不是正规写作,我称之为作文教学序曲。序曲有三:其一曰课前演讲,其二曰以读促写,其三曰吟诗作对。

一、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不是什么新招数,老到可供几代学生怀旧。我的想法是旧瓶装新酒,瓶未变,酒须变,旧瓶必育佳酿。以前的课前演讲总的来说是无序无章的,无序就混乱,无章就低效。现在我的课前演讲有序有章。

有序首先体现在演讲学生有次序,这个以前也有,但往往是教师排定,生硬无趣,现如今我把它交给学生,科代表牵头,大家一议,一个生动活泼的次序单便新鲜出炉了,而且这个次序不是高中三年“从一而终”,一轮演讲结束后大家可以再议,再排座次来演讲。有序还体现在演讲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指导拟定。高一的演讲定为介绍名著、阐释名言;高二的演讲定为阐释名言、时事点评;高三的演讲定为时事点评、作文审题立意。

有章就是演讲不仅有讲的,还要有评的。点评者即下一个演讲者,就演讲内容和语言及技巧评价,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这也是为学生自己即将进行的演讲导航。最后各小组同学还要为演讲者打分,取平均分为最终成绩。科学安排内容,有效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演讲稿越写越有文气,演讲越来越精彩。

二、以读促写

语文课本不乏名作名篇,其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卓越的语言吸引并滋养着师生,每每学过一名篇,师生意犹未尽。教师此时如能因势利导,指一方向让学生写一写,定能促其讲真话,写出真情实意。对于写作方向的把握因篇而异,不一而足。比如,关于作者,如《囚绿记》的作者陆蠡是一位烈士,文中的常春藤形象鲜明,有着作者的人格特质,我设置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作者和常春藤重逢,会是怎样的情景?运用拟人手法写一个片段。再如,关于主题,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主题涉及刘和珍等青年学生、段政府、反动文人和庸人,课上分析点到为止,并不深入,遂留一问题:刘和珍等学生遇难后,友人怎样评价他们,段政府会贴出怎样内容的告示,文人会写怎样的文字,庸人在茶馆会怎样评论他们,选其一写一片段。又如,关于语言,如《我有一个梦想》是一演讲名篇,作者激情澎湃,气势如虹,这得益于排比的运用,我布置如下问题:运用排比手法写一写自己的梦想。诸如此类的以读促写,形制短小,有感而发,有章可循,易于上手。

三、吟诗作对

古诗对联是语言艺术,蕴藏着诗人的奇思妙想,饱含着才子的文采风流。常读古诗文,怡人性情,养人才气。试写古诗文,虽有附庸风雅之嫌,但字斟句酌、精雕细琢的过程往往能写出超越庸常的句章。

必修一课本的梳理探究有一课是“奇妙的对联”,学生眼界大开,对联有这么多的种类,有这么厚重的文化蕴含,还传承了好多奇闻轶事。那平仄、押韵的限制,让不羁的思想受到语言的约束,这约束让人着迷。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要一显身手。感受到学生的极大热情,我决定将对联进行到底。此后的名篇教学写对联,作文题目用对联,灵感来了对对联。犹记得一位教师出了一个上联:一碗太白刘伶醉。此联一出,群生振奋,纷纷作对。有对“几回月夜望江南”,有对“几缕暗香梅花林”……我对的是:几度出塞游子吟。诗歌对美酒,有情有意,学生深表叹服。

说到写诗,学生畏难情绪很大,我也是初学者,并无深厚功底,索性与学生共同学习。降低格律要求,只求句式相似,大体押韵即可。学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我要求学生仿填《念奴娇》,并身先士卒,自填一首以抛砖引玉。我词如下:

念奴娇·新岁有怀(刘迎华)

白驹奔去,尘散尽,多少锦绣年华。曹中校园,曾记否,吾辈携手求知。披星晨跑,戴月苦读,挥洒学子情。同学少年,转瞬各奔东西。

廿载忽忽而逝,鬓发已微霜,青春不再。意气犹存,不惑年,从容辗转人世。今逢新岁,感旧日情谊,梦回曹中。时光流转,友谊地久天长。

这是我在新年时缅怀中学岁月而写,引起经历初中分别的学生们的共鸣,反响不错,学生纷纷动笔填词。

再如杜甫的《登高》,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属典范的格律诗,内容也是常见的登高感怀,是极好的仿写范本。于是我和学生共同创作以“登高”为主题的律诗。举例如下:

登武夷山(刘迎华)

武夷雄出十万山,天游[1]壁立向天横。

九曲清流[2]闻棹歌,一叶扁舟逝远踪。

隐屏书院[3]传薪火,朱子遗风继世长。

胜景有幸逢大儒,堪称南国一岱宗。[4]

[1]天游:天游峰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中的六曲溪北面,地处景区中心位置。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当有云海的时候,在天游峰,仿佛置身于仙境,遨游于天宫,故名“天游”。

[2]九曲清流:九曲溪景区是安远三百山千百条溪涧汇集的小河,注入东风湖前的一段河滩,河道曲曲折折,山环水绕,形成几处弯道。

[3]隐屏书院:即武夷精舍,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

[4]岱宗:泰山的别称,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因历代帝王和文化名人如孔子的登临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学生诗作:

登山(郭悦珊)

晨钟催人起,独上清幽峰。

深林闻鸟啼,近水遇老翁。

半山观音庙,高峰弥勒宫。

单影以相伴,归来浴风中。

登楼(苗欣)

雨歇楼高独凭栏,风定湖平宴画舫。

初见豆蔻唱暗香,又闻青葱吟疏影。

抿唇暗笑声过狂,展颜回罢目正煌。

百花杀后何可期?春枝少年有志芳。

一个阶段的吟诗作对之后,学生对古典诗文兴趣大增,发言也好,作文也罢,均见文气。

作文教学是慢功夫,譬如打太极,一招一式,徐徐而起,缓缓而收,起收之间练就出堂堂中气。作文的文气是慢慢积累才氤氲起来的。

作者简介: 刘迎华(1976— ),女,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分阶段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基于英美文学阅读基础上的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研究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以读促写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