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对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
2019-02-18孔艳芳
孔艳芳
【摘要】目的 分析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对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球麻痹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有效率率96.87%优于对照组78.12%,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低于对照组1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对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吞咽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冷刺激;间歇速冻胃管法;脑卒中;球麻痹;吞咽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2
随着社会老龄化,脑卒中球麻痹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所以临床需不断的加强对其治疗和护理,改善球麻痹吞咽障碍,保障患者生活自理加快患者恢复健康[1]。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针对64例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应用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球麻痹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8~80岁,平均(63.24±8.7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52 h~6.47 d,平均(1.91±0.82)d,并发症:糖尿病11例,高血脂10例,高血压11例;观察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49~80岁,平均(63.41±8.9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53 h~6.51 d,平均(1.89±0.83)d,并发症:糖尿病9例,高血脂11例,高血压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納入标准:①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②经头部CT、MRI诊断确诊为脑卒中;③无全身重症感染;④生命体征稳定,精神正常意识清楚;⑤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妇女;②治疗部位有感染、外伤或短时间内进行过手术者;③患有神经疾病患者;④凝血障碍患者;⑤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2]。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具体包括:心理、基础及康复指导、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训练,加强社会功能等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具体为:①冷刺激: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采用纱布将棉签包裹冷冻后蘸冰水,触碰患者前后的腭弓部位、咽喉壁、软腭部位和舌后部,告知患者进行空吞咽,若出现呕吐反应则停止触碰,因避免发生误吸和呛咳的情况,护理人员需注意动作要轻柔,3次/d,10 min/次。②将一次性的硅胶质胃管在使用前30 min放在-20℃冰箱中速冻备用,将胃管充分润滑,插入胃管至预定位置固定,胃管中适当予以流食,以补充营养,告知患者在进食后进行深呼吸,拔出胃管在呼吸末端,将胃管洗净,若胃管变硬或变色,则更换胃管;叮嘱患者拔出胃管后保持相同的体位30 min。
1.4 疗效判定标准
洼田饮水实验:患者饮30 mL温水,呈端坐位。Ⅰ级:可一次降水完全咽下,无呛咳顺利进行,评分为1分;Ⅱ级:分2次或以上将水咽下,无呛咳评分为2分;Ⅲ级:可1次将水咽下,评分3分有呛咳;Ⅳ级:可两次将水咽下,有呛咳,评分4分;Ⅴ级:不能饮完,多次呛咳,评分5分[3]。
比较两组4周吞咽功能评定。评定标准:吞咽障碍完全消失,营养状况良好,洼田饮水的实验Ⅰ级为痊愈;吞咽障碍基本消失,营养状况良好,洼田饮水的实验1~2级为显效;吞咽障碍无改善或不明显,洼田饮水的实验Ⅲ级以上为无效。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吞咽功能康复有效率率96.87%优于对照组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低于对照组1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对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显著,可改善吞咽的反射敏感性。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对其进行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6.87%优于对照组78.12%,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低于对照组18.74%,这表明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对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原因分析可能为冷刺激疗法主要是通过寒冷刺激咽部内壁,促进吞咽反射的敏感性,提高感觉输入,且通过刺激口咽部的相关肌群,增强吞咽反射使吞咽速度加快,有效的改善口咽部神经肌肉协调性,利于咽反射恢复,从而改善吞咽功能。速冻胃管是将胃管在短时间内冰冻后使用的治疗方法[4]。胃管经过冰冻后硬度增加,且对咽部的刺激可以有效降低咽部的运动阈值,提高咽部反应,同时对咽部的压力也产生一定压迫和刺激作用,和冷刺激治疗方法在加强咽部反射方面有协同作用,利于提高患者咽部对食物的敏感,且间歇冷冻胃管可防止长期留置胃管诱发吞咽反射迟钝,有利于缓解患者吞咽障碍。并且采用胃管补充营养,可保证营养的摄入量,增加抵抗力和降低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冷刺激联合间歇速冻胃管法对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显著,可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并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丽红,陈玉娇,林佩霞,等.诱导性咳嗽联合咽部冷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康复作用[J].河北医药,2016,38(24):3823-3825.
[2] 陈飞宇,刘小平,包烨华,等."项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2):135-139.
[3] 刘长英,陈志嫦,姚曼玲,等.咽部冷刺激联合时间护理在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04):334-335.
[4] 肖 媚,戴 婷,谢高华.药物结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引发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0):23-25.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