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培养体系的研究

2019-02-18马仪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机械创新

马仪

摘要: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其中实践与创新的结合可以预见性创造适应时代与社会的产品,创新与安全意识的结合可以创造以认人为本的产品,实践与安全意识的结合能够预防性的保护学生本身。故在培养机械类本科生时,应以职业为导向,以实践为载体,以创新为思想,以安全意识为前提。从科技创新比赛与机械类专业实践为出发点,讨论了机械类科技创新比赛与专业实践在培养机械类专业本科生之中的重要性,并探究了在科技创新比赛和专业实践过程中本科生对工程创新的认知、对机械实践或比赛作品制作实践过程中安全意识的提升、对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工程实践经验的获取等。综合分析,可看出加强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比赛和专业实践部分的培养模式对培养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机械;创新;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83

隨着社会快速发展,机械行业发展上百年,行业体系十分成熟。人类社会从当初的农耕火种到后来借用石器,之后发展到青铜器、铁器时代,直至今日。机械产品制造行业也从最初的机械化生产到半自动化生产以及今日的自动化生产,这也导致了社会和机械类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也提高了要求。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应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要求其有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本科生在实际的工程实践过程中注重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和联系,避免出现理论知识脱离实践工程需求或实践工程需求得不到理论知识的支撑,变成天马行空的空想或机械化工程实践脱离理论知识的指导,以及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安全意识深入到工程实践过程中与产品概念设计当中。

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安全意识观念的树立也比较重要。但是仅仅教师方面慎重对待还是不行,需要本科生对机械类实践、安全意识树立、创新概念的培养表示出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们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理论知识由于自身可变性的限制,使得学生们接受效率较低。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不能意识到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安全意识的树立、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的职业不够明确。但是,伴随着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体系的发展,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尤其是机械类行业产品开发更是离不开安全意识与创新思维,例如: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制造、无人驾驶、3D打印等。这也就表示如果高校想培养社会与企业对口的人才,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工程实践的积累、安全意识的树立以及创新意识与思维培养。同时,关注企业的校园招聘以及社会招聘可以发现,企业更加关注求职者对职业岗位认识、专业基础知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的结合在职业岗位上运用,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求学生在岗位上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以及在本领域的工程实践经验,这样本科毕业生进入公司之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给公司带来效益。高校应该以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为核心,以社会与企业需求人才的素质为导向,在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就应该以社会与企业需求人才的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思维以及安全意识为重心。为了培养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针对机械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意识与思维、安全意识以及行业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众多学者学习多国教学模式,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并进行了尝试,如课堂的教学方式、授课内容、工程实践方式等,其中课外实践对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与思维、树立安全意识以及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帮助最大,对于机械类专业来说,实践一般包括:科技创新比赛、机械专业类实践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拆装实习等)。在科技创新比赛与机械专业类实践实习中,学生需要有对产品设计与制作甚至产品能否实现设计的目的而进行进一步改进优化的能力,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树立主动安全意识、巩固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扩展眼界。

1科技创新比赛的特点

社会与国家需要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深入骨髓的创新思维。国家和企业为了使其在进入职场之前具备相应的能力,联合各个高校组织举办了众多可以锻炼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树立安全意识以及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大型比赛,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3D设计大赛、“互联网+”以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如果学生想从这些科技创新比赛中脱颖而出,需要有强大的团队、扎实的理论基础、切实可行的方案、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活跃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在比赛作品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们只有不断相互沟通、巧妙的运用专业基础知识与安全意识、创新意识相结合以及运用工程实践能力对可行方案的不断尝试,才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从中可以看到,在比赛作品准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树立安全意识、提升团队之间沟通协作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生们的眼界,而且还综合了汽车设计、机械设计、内燃机原理、力学、计算机、工艺学等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模型的设计和建模,并且鼓励学生独自完成作品的加工以及装配,真正意义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使本科生能够学有所用,全面培养其应用实践能力和发明创新意识。

2机械专业类实践实习的特点

机械专业类实践实习是全国高等工科院校必须经历的教学环节,可以包括:测绘实习、金工实习、拆装实习、生成见习、生产实习等。实践实习目的是为了引导本科生如何把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与现实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专业理论知识,也是验证专业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打破了课堂教学只能从文字、图片、动画来解释专业理论的局限性,同时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产理解了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内涵。在实践实习时,教师可以拿着真实的产品为学生讲解产品从概念设计、产品制造到最后出产品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工程操作、安全理念和新颖的设计点,让学生知道理论需联系实际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在后续专业知识学习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职业定位,为学生毕业就业做好铺垫。实践实习既是考察大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是锻炼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树立安全意识与培养其创新意识。实践实习是通过生产实际中的生动事例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它打破了只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从而最终锻炼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3科技创新比赛、实践实习对教育实践改革

3.1科技创新比赛中作品设计的创造性以及工程实践性

科技创新比赛作品设计与实际企业内产品研发、设备开发之间有着很大程度的产别,在学校中大学生实践机会较少,比较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即使有些许实践经历,但是也与具有成熟体系的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在比赛作品的准备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核心是比赛的设计主题和符合比赛要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概念设计和市场定位更多的是关注整体市场的需求与实用价值。所以,在比赛时,本科生更多的是关注其设计作品具有多大的创新与新颖度,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度,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一抹亮光。而教师在指导大学生设计作品时,也主要是引导本科生对事物的敏感度,运用对事物的敏感度去发现生活中事物的实际问题,运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巧妙地去分析这些问题,拓展大学生的思路与眼界,提出比较有创新的点子,构思切实可行的方案,然后进行后期的作品试制和不断的优化。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实际实践和理论实践存在很大的差别,实际实践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大学生巧妙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判断和优化解决问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获取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3.2机械专业类实践实习中专业知识的运用与理解

机械专业类本科生比较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学校拥有实践培训的机会也十分的有限。一般情况下,本科生通常只有在上试验课的时候能操作仪器,对于机械类本科生来说,专业实习只有测绘实习、金工实习、拆装实习等。这些实习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以及人力资源,以学校的模式来说,不足以支持那样庞大的资金、时间消耗,所以在实习时,要求有足够的实践时间以及提供每位大学生一套设备是不切合实际,但是这样就会出现多人在较短的实践期内共用一套设备。经过对实践实习的时间以及课堂知识的授课计划时间进行呼应安排,学生可以在进行实物操作之后,能在进行仪器操作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及时的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这样时间实习能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对于部分空间思维不好的学生来说有更好的效果。

4结束语

科技创新比赛相当于企业项目开发前期的概念设计,机械专业类实践实习相当于企业项目开发概念设计之后产品设计、产品优化、样品试制以及产品正式生产。比赛比较注重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实践实习比较注重基础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树立了安全意识以及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将这些进行了有机的组合。高校一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综合培养本科生,但是由于实践实习受时间、场地、设备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这样有可能就导致本科生缺乏实践经验、思维僵化以及基础知识理解不易到位。所以在高校培养人才机制中应加大科技创新比賽、专业实践实习在教育教学中的比重,能够帮助本科生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创新思维以及有助于理解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全面的机械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坚.机械类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与改革创新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4).

[2]李剑.学科竞赛对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6,(14).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机械创新
调试机械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