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杠杆视角下的债务与实体经济对冲探讨

2019-02-18李林子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实体经济杠杆

李林子

摘要:近年来地方债务危机频发,政府和市场正在进行以去杠杆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合理的杠杆可以撬动资本市场,提升经济的活力,但杠杆过高会引发资本向高利润行业集中,提高社会债务危机几率,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冲击。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中杠杆现状的分析,总结了中国在经济杠杆视角下的主要财政问题以及高杠杆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通过抛砖引玉,对中国经济去杠杆,恢复实体经济活力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经济;杠杆;实体经济;债务危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60

0前言

2017年七月,全国金融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金融改革目标。针对当前资本市场资本“空转”,民营经济和普通群众杠杆日益增加的现状,提出了包括“一行三会”在内的监管主体参与及制度方式,控制资本的肆意流动,降低经济“杠杆率”,规避债务风险。引“货币”、“资本”之水入实体经济,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1经济杠杆概念及我国债务现状

1.1经济杠杆概念

杠杆指用借到的资金追加投入到现有的项目中的行为,杠杆分为金融杠杆和财务杠杆,金融杠杆是一种金融工具,无论收益还是亏损,都可以乘以一定倍数计算;财务杠杆多用于衡量财物变动率,即一种财务科目发生较小变动时,撬动其它相关财务科目的较大变动。从微观角度研究,杠杆往往是导致债务的重要前驱因素,金融加杠杆促使一国经济增速变快,但潜在债务危机风险较大;去杠杆则可以降低债务风险危机,但容易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1.2我国债务现状

近年来,我国受国际局势影响,为保证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2018年1-6月,地方政府新增債券(不考虑借新还旧的置换债券)规模为3329亿,规模不大,显示中国确实降低地方政府的借债,努力给财政降杠杆。但7-8月,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规模剧烈上升到13069亿。两个月内,地方政府债增加了9740亿。基于新增债券暴增的原因,6月底中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规模167997亿,到8月底增加到176684亿。2018年1-8月,我国总共发行了15870亿的城投债,其中8月份的发行规模为2039亿,发行量环比上月暴增62%,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完全放开了城投债束缚。截至8月底的城投债存量余额为7.63万亿。预计明年年初,地方政府需发1.35万亿的新增债券用于还利息。这不是针对本金而言的借新还旧的置换型债券,是纯粹的新增债券,极大地增加了政府的债务危机风险。

2高杠杆现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高杠杆的经济结构必然会提高整体债务率,除此之外,还会引发资“避实就虚”,从而让实体经济遭受更大的困难。实体经济在高杠杆时代,正在经历债务危机与经营危机的对冲。

2.1股权更迭

2018年1月1日以来,包括国资委、地方国资委、中央事业单位在内的“国资系”正在参与或已经完成了24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总市值已超过1330亿元。2016年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元年,正在煤炭、钢铁、发电等产业上游竞争的国企和民企,突然就被勒令停止。经历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许多行业早已形成了以低产能为主的生产方式。国企体量大,在供给侧改革中只去掉一部分产能。相比之下,实体经济中的中小规模的民企,在原本已经不明朗的局势下,被迫关停绝大部分产能,直接导致不少民营企业被迫退场,即使不退场,也大多采用股权交易的方式与国有企业交叉持股或者参股,以求保存实力,熬过寒冬。

2.2融资困难

国家实行的去杠杆、高基建的政策,让金融业手握巨量资金却无投资渠道。实体经济本可以通过贷款和融资来缓解生产和经营的危机。但是当前实体经济难贷款、难融资、易负债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此处实体经济指中等规模下的中小型民企)。根据现有的实体经济信贷渠道,民营企业可以选择:(1)支付比政府规定的贷款利率更高的利率,从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获得信贷;(2)通过民间信贷渠道或者其它金融机构获得外部融资。实体经济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具有风险性,因此难以从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内部获得充足的信贷,社会融资利率较高且存在非法集资风险。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狭窄且融资总量受限严重。

2.3产业萎缩

虽然历经股权更迭、融资困难,但民营企业依旧选择迎难而上。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进深水区,政策导向不明朗。国家和地方对于民营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近乎于零,政策支持也在有限的权利允许范围内进行。民营企业在各种困难下,正在进行产业萎缩。这种产业萎缩一方面表现于各大企业缩减开支,精减人员。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市场上相同行业企业数量的减少,行业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洗牌。

首先,在缩减开支方面,不少大中型企业极力缩减不必要的营销岗位,以链家网为例,今年下半年,房地产业在高杠杆的影响下开始进行产业调整,链家网旗下拥有互联网、二手房中介、自如长租公寓、大数据分析等数项业务,但受近年来企业信贷融资的萎缩,除自如公寓接收到社会天使融资外,链家网线下实体店已经实行大规模减少二手房置业经理的策略,缩减开支,熬过房地产行业的严冬。

第二,在行业洗牌方面。我国各大行业内部均开始进行激烈的淘汰与兼并,大型企业并购中型企业,以扩大市场份额,消灭潜在危机。小型企业在政府与银行高杠杆的影响下难以融资,纷纷推出市场,此消彼长下在不同行业里均出现了大型寡头企业,行业内部洗牌形式激烈。

3经济杠杆视角下的政府政策调整思路与实体经济发展方向

经济去杠杆视角下,需要国家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做好经营管理,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让资本重新回归到利润合理的实体经济。

3.1深化改革,防止货币政策替代改革

近年来,政府已经习惯把宏观政策当成了结构改革的手段,这不仅造成结构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同时加剧了市场波动,尤其是波动又造成实体经济的破坏。我们经过改革开放40年,很多改革确实到了深水区,不容易改。相比之下,宏观调控就相对容易执行和见效,毕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可控性非常高,中央政府也容易管。但是作为经济的最终掌控者,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而不是将引导经济发展的责任推给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此,政府应大力加强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精简放权,深入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细化和增加抵扣条目,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放开手脚参与竞争。

3.2产业转移,明确地区优势协调

经济杠杆时代,各地区负债情况相差不大,但基本劳动力成本差距明显。因此,在地方负债,财政去杠杆政策的环境下,做好产业转移,降低企业成本是应对政府控制货币输出的最好方式。中央政府需要进一步规划产业转移路径,将东部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刺激地区经济的发展,比如西南地区,做好产业承接,增加地方政府税收,降低负债去杠杆。地区间需要加强协调合作,做好产业链的区域规划。科学规划中原城市群、京津冀等经济群,形成东部沿海经济带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引擎”。

3.3引导资本合理流动,完善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近年国内房地产形势火爆,央行释放的货币资金大部分流向楼市。由于投资实体经济利润率较低,资本逐利,各金融机构资金开始向楼市集中,中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愈发狭窄。对此,国家应加强限购,提升对房市的调控力度,做好新一轮货币的流动引导,防止货币资金再度涌入楼市。同时,政府应不断完善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通过银行、金融机构、股市等多种渠道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途径。规范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方式与资本流向,强化互联网金融资本的监管力度,增加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规范企业债券的发行管理制度,允许经济效益较好但资金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在金融机构合法发行企业债券,实现货币资源向实体经济的有效流动。所以,对于中小民企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区分对待,对于因资金短缺和流动性不足陷入困难的民企,要有更大的容忍度,要尽可能站在企业立场思考问题,给予一定限度的债务偿还延长期;其次,对于刻意赖账的低信用企业,要加强诚信惩罚体系建设,坚决打击老赖企业并追偿其债务;最后,银行的成分歧视的有色眼镜要尽可能去掉,平等对待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

3.4减税减负,深入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在高杠杆区间内运行,尤其是地方债数量巨大2017年12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16.47万亿,国债余额约13.47万亿,总共政府债务余额大概是29.95万亿。这是显性的政府债务,还有很多隐性的政府债务,据估算,当前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应该在20-34.5万亿左右。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需要税收的支持,因此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一直肩负着较重的税负压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减税减负成为当前政府需要关注的重点。

首先,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税策略。在地方债务较高、杠杆尚未去除的环境下,单纯的降低税率不僅不利于政府运转,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不负责的“懒政”。政府可以根据行业进行税率的区别,提高高利润率行业的税率,降低低利润率制造业税率;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刺激政策,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提升个税起征点等,多方面降低企业税费。

其次,政府针对现实情况,适当降低企业负担。政府可以考虑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具体的企业社保费率比例,降低企业承担的社保,转由国有企业承担一部分利润补贴;深化改革,去除不科学的管理费和税费条目等。释放企业的现金,提高企业激励资本,提高企业的创造力与活力。

4结束语

实体经济是中国实现复兴的重要保证。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抛弃实体经济空谈金融的国家最终只能落得经济崩溃。中国近年来在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高利润行业释放了大量的资本,政府债务逐年增加,缺少还债渠道,经济去杠杆势在必行。对此唯有做好宏观调控,深化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稳定、宽松的环境,进一步加强对资本的引导,平稳的缓解高杠杆时代债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参考文献

[1]闫晓玉.债务视角下我国金融风险的演化与化解研究[J].聊城大学学院报,2018:124-124.

[2]黄奇帆.130多万亿的企业债务,才是去杠杆的重中之重[J].中国经济周刊,2018,(14):129-129.

[3]高善文.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J].清华金融评论,2017,(9):59-60.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实体经济杠杆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