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报纸关于中国“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

2019-02-18袁路佳陈华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一带一路

袁路佳 陈华英

摘要:新闻话语一直以来都是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利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而新闻话语的背后往往会隐藏新闻撰写者的意识形态。据此,试图分析中美两国主流报纸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从而揭示两国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新闻话语;“一带一路”;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18

1研究背景

话语分析是社会语言学科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话语分析中的一种,为语言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它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行为,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研究语言为什么这样说,探索语言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因素,挖掘权利背后所带来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大众媒体来了解信息,而新闻报纸被认为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信息渠道,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实际上,新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公平公正,它不仅传递信息,同时也传递了新闻撰写者的意识形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所要传达的观点态度就代表了其国家的观点态度。因此,本研究选择两个国家的主流报纸作为语料,更具有代表性。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 年提出的战略方针,其核心内涵是“开放、包容、互利和共营”。本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一带一路”进行分析,为“一带一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中美两国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也丰富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40篇关于“一带一路”报道的新闻语篇,其中20篇来自《中国日报》,20篇来自《纽约时报》。这两家报纸属于两个国家的主流报纸,比较具有权威性,基本可以代表两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观点和态度。本研究采用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借助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部分分析工具来分析所选取的新闻语篇。

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式分为三个维度,描述(description)、解读(interpretation)和解释(explanation)。(Fairclough 1995)因此,本研究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文本分析,主要分析新闻语篇的词汇选择和及物性;第二阶段话语实践分析,主要分析新闻的报道模式;第三阶段社会实践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的角度阐释两家报纸中嵌入意识形态的异同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3分析过程

3.1文本分析(描述)

3.1.1词汇选择

词汇选择(Lexical choice)是批评话语分析中用到的基本分析工具。梵迪克认为,词汇选择可以反映人们话语中隐藏的观点及意识形态。(Van Dijk 1988: 177) 因此,词汇选择的研究对批评话语分析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

表1是《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一带一路”所涉及到国家的表达。

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记者多用一些具有攻击性的词汇来描述中国与“一带一路”所涉及到其他國家的关系。他们认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存在竞争关系,从“一带一路”中受益的中国会威胁到这些国家;相反,中国记者则采用一些积极的词汇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是盟友、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受益,实现双赢。

3.1.2及物性

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是韩礼德三大“元功能”中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它涉及人们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和感知这个世界,主要包括六个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存在过程。(Halliday 2000)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构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意义。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它一般由动作动词体现,包括发出动作的“动作者”和动作“目标”。心理过程表示的是“情感”、“认知”、和“感觉”这类非动作过程,表明人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关系过程指的是一个物体(如人、物、情形、事件等)与另一个物体的关系。言语过程表示人们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行为过程表示人们生理活动的过程,如笑、哭、做梦、呼吸、叹息等。存在过程指某物或某人的存在情况,一般只有动作的参与者而没有动作目标。

表2是《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所选新闻的及物性分析统计。

首先,从表中可以看到在《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出现最多的是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言语过程。这三个过程主要是一种客观的描述,这也间接反映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其次,还可以看出《纽约时报》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都多于《中国日报》;而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中国日报》多于《纽约时报》。这反映出中国记者在报道“一带一路”使更多的强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而美国记者则多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词汇来暗示他们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看法,且多用没有行为目标的行为过程,反映出他们对此战略的不重视与漠不关心。

3.2话语实践分析(解读)

转述引语是新闻语篇报道模式中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新闻报道显得更加真实、客观,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科学性。费尔克拉夫将转述引语分为三类:直接引语(direct discourse)、间接引语(indirect discourse)和非直接引语(direct discourse slipping)。直接引语通常用引号括起来,一字不漏的直接引用他人的原话;间接引语是用自己的话转述他人的话;而非直接引语则介于两者之间,用直接引语的形式通过改变人称来转述他人的话。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都用了一定数量的转述引语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纽约时报》中直接引语多于《中国日报》,而《中国日报》中间接引语则多于《纽约时报》。中国记者多采用间接引语的方式赋予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无可否认,直接引语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任何变化,通常看起来对读者来说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相比之下,间接引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新闻记者解释和重组,他们可能将自己的意识形态融入新闻话语中。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宣传,中国报纸应该通过采用更多的直接引语来更好地使用话语权。

3.3社会实践分析(解释)

自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它就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回应。“一带一路”也随之成为与中国相关的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都相继对其进行了报道。作为中国最大的项目之一,“一带一路”无疑也受到了中国报纸的大量宣传和报道。但是,新闻报道从来都不是客观的,它们作为政府的工具宣传政策或想法。因此,新闻报道尤其是权威报道可以通过一些语言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反映政府的观点和意志,从而达到传播思想和影响大众观点的目的。

如今,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的两大力量。两个国家都不能忽视另一个国家的存在。但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中国威胁”理论开始流行。此外,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一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想要降低中国对全球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因为它涉及到基础设施、能源、金融等许多重要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该战略,中国需要宣传其目的、潜力和意义。然而,美国试图否定“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在愿意加入该战略的国家和中国之间制造一道鸿沟。因此,两国之间背后的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等)是造成两个国家意识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4结语

新闻报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公正客观,它是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更多的是代表其所屬国家的利益。本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美两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观点和态度,从中也可以看出,国家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因此,人们也可以从不同的新闻报道中看出国家之间关系的转变。本研究也提醒广大读者们用批判的思维去阅读新闻报道,把握其中的真相。同时也希望国内的媒体朋友们通过更好地使用语言工具打造积极的中国形象,从而助力“一带一路”的伟大实现。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 Longman,1995.

[2]Halliday,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2000.

[3]Van Dijk,T.A.News as Discourse[M].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1988.

[4]兰杰.《纽约时报》涉华新闻报道中折射出的意识形态[J].新疆大学学报,2011,(3).

[5]宋斌.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 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1): 21-26.

[6]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批评与反思[J].外语学刊,2008,(06):63-70.

猜你喜欢

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一带一路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批评性话语分析及其对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
新闻语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意识形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