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高职专业结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2019-02-18张珍祯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高职教育

张珍祯

摘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区域产业机构与专业结构相适应,高职院校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的方向直接取决与其所在的产业结构。以湖北省随州市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为例,在阐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其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以及随州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专业结构设置;区域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11

1湖北省随州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1.1区域经济發展概况

随州市经济发展稳速,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换挡、风险防范等多重压力,在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3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0.9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7.3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7.4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16.5∶46.8∶36.7调整为16.1∶46.8∶37.1,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1.2产业结构现状

湖北省随州市目前正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现阶段湖北省随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第三产业占比32%,第二产业占比42%,第一产业占比25.7%,相比2010年随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都有相对较为明显的增幅,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幅达到了3%,而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则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

1.3就业结构现状

根据随州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近五年随州市三大产业就业结构比重进行分析得出:从2013年到2017年这五年里,随州的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比重最大,虽五年来也在缓慢下降,但是仍以2017年59.36%就业结构比重稳居第一;而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比重最少并且五年来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3.64%下降到2017年的3.18%;唯有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比重,五年来持续增长,从2013年34.84%陆续增长到2017年的3.46%。

2湖北省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2.1专业设置结构

经过笔者调研分析,湖北省随州市截至2016年的高职院校中共设置专业104个,涉及14个专业大类,主要包含有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卫生、财经、轻纺食品、土建大类、生化与药品、交通运输、法律、公共事业等,但是其中并没有包含测绘、能源开发与利用、农林牧渔、公安这五大类专业。在随州市高等职业院校中理财与投资、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所占比例达到了77%,而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服务第二产业专业仅占所设专业数量的20%,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等服务第一产业专业所设置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

2.2设置率较高的专业

从2016年随州市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在随州市的几大高职院校中第三产业有着最高的专业设置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置率最高,除此之外就是计算机、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数控技术是在随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服务第二产业专业中设置率最高的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在随州市高职院校内服务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达到了所有专业数量的一半左右,主要包含有应用日语、动漫设计与制作、旅游管理、投资与理财、电子商务等。

2.3招生情况

根据随州市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随州市招生总人数中只有1.98%学生学习服务第一产业的专业。而招生总人数中的13.5%学生学习服务第二产业的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招生人数较多。招生总人数中84.52%的学生学习服务第三产业的专业,其中应用英语、会计、护理等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数量也不少。2016年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专业的招生人数相较于2015年有所增加。

3湖北省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同度分析

3.1协同现状

3.1.1重复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失衡

经过调研分析之后发现,在湖北省随州市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其专业结构设置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随州市的几大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的都有企业管理、会计、金融等财经类专业,财经类专业设置已经达到了所有专业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在几大高等职业院校中基本上都开设有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属于文化教育类专业,而文化教育类专业在整个随州市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总数中达到了十分之一左右。而在几大高职院校中很少开设能源和材料、轻纺食品、艺术设计传媒等专业,并且测绘、能源开发与利用、农林牧渔等各个专业在几大职业院校中都没有设置。

3.1.2专业设置脱离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是我国统计局在2014年颁布的,其中详细地划分了产业结构,但是从上述湖北省随州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其中专业设置中有八十七个专业与第三产业相关,总招生人数中的百分之八十都属于这些专业的招生人数,而高职院校中只有土建类、制造类等专业与第二产业相关,其招生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不到,在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中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还没有设置出来。从上述数据我们就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在湖北省随州市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容易出现部分专业人才供给过量,社会需求量不足,而部分专业供给量不足,社会需求量较高的情况,其远远不能够满足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比例。

上述问题反映出随州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的设置不能很好的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2原因分析

一是办学定位模糊、办学理念更新不及时,专业设置的调整滞后于产业发展。湖北省随州市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覆盖率较高的是传统产业(制造业)和传统行业(医护等),对紧缺专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覆盖率偏低。二是专业设置趋同、缺少特色,重复开设或雷同专业过多,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就业竞争激烈。三是高职院校增设了物联网应用专业、现代农业专业、动漫游戏设计专业等新专业,但招生人数均偏少。除此之外,还有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审批、属地办学和跨地区招生与就业的矛盾,同类专业相同标准与各校办学实力的矛盾也是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等重要原因。

4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调整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战略,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提高协同度

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的设置需要根据办学定位及时掌握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的变化,主动对接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根据产业的人才需求、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有目的的进行专业结构的设置,明确专业结构的设置。

4.2重视专业建设发展机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随州市高职院校需要重新评估专业的重组、改进、增设和建设,并且建立专业的专业评估机构。在专业评估工作开展的過程中应该以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情况、人才培养特色、管理制度、教学改革、办学条件、办学思路来进行。为了能够将具有专业特色、专业优势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内形成,专业评估工作应该每三年进行一次,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建设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形成特色专业。

4.3掌握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人才需求,建立专业结构设置的调控与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设置与调整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产业经济的规划以及行业企业用人的需要,建立省级、市级和校级三方自上而下的专业结构设置的调控与预警机制。建议湖北省政府对随州区域的专业设置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建立覆盖全省的专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信息公布平台。

4.4致力地方特色专业群建设,带动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通过专业及专业群与产业群的深度对接,让职业教育的办学各个环节完全融入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发挥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朴树破,刘勇,赵展.产业转型背景下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调整策略[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02).

[2]曾小波,葛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6,(07).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高职教育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